「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環境」,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而綠色發展的理念,恰恰是以保護性開發為核心,倡導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發揮創新驅動作用,以綠色環保的形式,繼續騰飛我們的經濟發展。

目前我國的工業發展多是粗放型,化石能源使用量多,污染排放多,長期積弊以來,環境問題堪憂,導致了全國各地的霧霾、水土污染等現象,對此我們多方面入手,以綠色發展的形式應對未來的挑戰。

規劃主體功能區,及時產業轉型升級是綠色發展的宏觀概念縱觀全局,諸事皆應從整體入手,我國疆域廣闊,各地的地理地貌、資源文化等都有很大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綠色發展上,要首先對整個區域有總體把握,宏觀分析,依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目前已經開發的強度以及潛力,去因地制宜,統籌規劃,測定人口、經濟、國土、城市化等格局,來確定主體功能。重點以優化開發、重點開發、生態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為分類,遵循科學規律。同時按照主體規劃及時對自身進行升級轉型。例如韶關從「賣資源」到「賣風景」的綠色轉型,確立了旅遊業作為全市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此來逐步推廣整體推進綠色發展。

堅持循環經濟,創新利用新能源是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式。過去的個體化獨立發展,使得各個企業,各個產業園區壁壘分明,「各自為政」。造成了大量本可以共享互補的資源的浪費,也使得不必要的運營成本重疊增加,污染也就是重複不可避免。而循環經濟可以幫助優勢互補,還可以促進新技術工藝的開發,新能源則可以大規模減少污染的產生,實現節能減排。像華榮集團的「鐵三角」企業協同發展,林全造紙的不斷突破技術,佛山三水的新能源光伏發電,都為綠色發展的生態環保做出了優秀的示範。我們應取其長著,讓各地借鑒經驗,涅槃自己過去的輝煌。

倡導綠色消費及出行意識,是持續推動生態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人民是社會生活的主體,只要我們做好宣傳,合理引導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讓生態消費作為習慣,隨手節電,減少塑料袋使用,合理開關大功率電器,短途出行以自行車等綠色方式,積少成多,積習成慣,一定可以形成生態消費的理念和意識。

總體規劃,多管齊下,長期堅持,不懈引導,我相信通過這一系列全面科學的綠色發展方式,生態文明建設的勝利旗幟一定會早日飄揚在藍天碧水的美麗中華大地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