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只注意到技術而忽略藝術。
——聖雄甘地


坤鵬論:韭菜小心,主力兇猛!


坤鵬論寫坤鵬論:不懂股市“黑話” 如何邁進投資門檻?(上)坤鵬論:不懂股市“黑話” 如何邁進投資門檻?(下)時發現,股市中不少名詞歸屬於主力收割韭菜的招數,真真的應了“黑話”這個比喻。

“黑話”生於江湖,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古以來,江湖背後並不是恩怨情仇,而是永恆的利益。

所以,在股市這個金錢與利益橫飛的市場,江湖自然存在,而這裏的江湖大佬被約定俗成地稱爲主力和莊家。

今天,坤鵬論就以一些名詞爲契機,聊聊股市中主力的那些事,看他們是如何利用股市和套路合法地把韭菜的錢變成自己的錢。

在開始之前,先告誡各位散戶好盆友幾個“醒世恆言”:

你在股市裏看到的所有現象,都要從最壞的動機去揣測它們!

真正主宰戰場的,除了錢,就是技術,不是什麼孫子兵法,更不是雞湯。

一力降一會,在金融市場,有錢真能任性,和賭博一樣,戰到最後,最大贏家一定是最有錢的那個。

在商業這條路上,公開場合說真話的幾乎沒有,就像歷史書,正經的沒有多少,往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投資中,最大的天敵,是你自己。

一、主力和莊家傻傻地分不清

1.曾經的主力大戰

坤鵬論先來說說曾經發生在中國股市的一段往事。

1990年3月,深圳股市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在股市中流動性越強,就意味着投機的機會越多,最簡單的一個道理:錢多人傻。

自此,主力活動也興旺起來。

由於種種原因,那會兒的主力主要在場外、在街頭,用大唱利好(或利空)等手法,影響股價漲跌。

而我國第一次主力大兵團作戰,並永載股史的戰役是:深圳大戶聯手炒滬市。

1990年6月,在深圳玩high的一羣眼光獨到的大戶,聯手攜巨資3000萬元奔襲上海,大肆購買股票,迅速將股價炒上了天。

就在這一戰役後,主力的活動正式踏進交易所的大雅之堂,不再是街頭主力了。

從此,主力也正式登上中國股市的舞臺,被千百萬股民愛恨情仇,成爲影響股市的一種重要力量。

回顧中國股票史,主力和莊家曾經導演了不少驚世駭俗的傑作,比如:

把愛使股票市盈率炒到1550倍,令所有專家大跌眼鏡,目瞪口呆。

把沒有什麼價值的寶安權證,從3元多直接炒到了20多元。

借收購題材延中大幅拉到70元,震驚大江南北。

而驚心動魄的界龍一戰,把熊市牛股推到巔峯。

1994年9月浦東板塊大爆棚,“強盜”、“妖怪”亂舞,令人難忘。

這些在股市中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莊家和主力,生生地將凱恩斯的搏傻理論教課書般地進行了現實重演,發揮得淋漓盡致。


坤鵬論:韭菜小心,主力兇猛!


2.主力和莊家傻傻分不清

既然有了主力這個名詞,自然要對其有個定義,他們到底是誰?

坤鵬論認爲,主力的基本意思可以理解爲股票中的主要力量,指市場上或一隻股票裏有一個或多個操縱價格的人或機構,他們採取不同的方法試圖影響市場或股價向某個方向運行。

但是,我們在許多文章中又經常看到“莊家”這個詞,乾的事和主力很相似,甚至不少人還把它們混淆在一起說,讓人傻傻地分不清。

那麼,主力和莊家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只有在有操控股票價格的行爲時,纔會有主力和莊家的說法,如果沒有這種行爲,大家都是股票背後上市公司的股東。

在普遍的認知中,莊家往往是股東中獨一無二的老大,百度百科中對其定義爲,對某個股票有佔到70%的股份才能稱之爲“莊家”,但還是百度百科,在其他條目中,又將莊家的持股量定義爲20%~80%不等。並且還分了長線莊家、中線莊家和短線莊家。

不過,到底佔多少比例纔算莊家,很難有準確數字,我們只要明白,莊家的持股份額一定是最大的,否則就不能叫莊家。

而主力則比莊家的持股量少一些,即使是幾個大戶或機構聯合在一起,也幹不過莊家。

坤鵬論說過,不管是股市,還是賭場,錢多者說話,所以在操縱股價這件事上,主力可以影響股價,而莊家則直接能控制股價。

小知識

莊家的由來

莊家這個詞來自於我們的藏族同胞。

藏族有一種舞蹈叫“鍋莊舞”,而鍋莊在藏族原來指一種商業組織,它就是在當地收購一些土特產然後轉運出去。

這樣的商業組織會在沿途建立一些商業的驛站,平時會有一些商人在這裏聚集,到了晚上,商人們會圍着石鍋喝個酒、喫個飯、然後跳個舞,這個就叫鍋莊舞。

唐宋時期在康定一帶,也就是咱們說的康定情歌的那個康定,發展成了一個很大規模的茶馬市場,吸引來了很多陝西商人,他們特別會經營,而且信用特別好,生意做得比較大,開了很多很多這樣的鍋莊。

所以藏族同胞就把這些陝西的商人稱爲莊家,現在的莊家成了有錢有勢、說話一言九鼎、左右局勢等的代名詞。

我們在一些娛樂場合也能聽到莊家,莊家這一稱呼在各行各業影響深遠,在麻將桌上就有“誰坐莊,誰是莊家。”並誕生了“莊家輪流做,今天到我家”這樣的俗語。

在賭博場上,發牌的人被稱爲莊家,莊家制定規則等。

但是,主力也有比莊家更牛之處,因爲他們真不一定比莊家錢少,只是在某隻股票的股份佔比上落了下風而已,所以他們完全可以全面開花,通過操縱多隻股票價格,影響板塊,甚至是大盤走勢。

這裏提到了股東,坤鵬論就多說兩句,因爲研究上市公司的股東也是件蠻有意思的事。

比如:有些股東雖然表面上毫無關聯,但實際上,人家第五、第六、第七股東很可能暗屬於第四大股東,所以雖然第四大排在了第一大、第二大、第三大之後,沒準人家兄弟齊上陣,就敢把第二、第三拉下馬。

再比如,大股東是和上市公司最緊密的投資夥伴,他們對於上市公司的瞭解程度絕對遠遠超過小散,所以他們的異動往往是有原因的,同時高管一般都持有公司股票,如果他們增持,說明公司不錯,起碼有好事,如果他們減持,自然是信心不足的體現,有什麼比他們更好的公司晴雨表呢?

所以,坤鵬論甚至有心做個指數——股東信心指數,其中的指標可以有高管離職率、股東增減持率等,雖然這些數據只是一些簡單統計,但對市場的信心反應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外,莊家這個概念是以前流行的說法,曾經的過去,任何機構要對股價進行操控,事先都必須“拜山頭”,徵求莊家的意見,獲得許可之後方能進場。

當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莊家和主力都是蛇鼠一窩,狼狽爲奸的。

後來,因爲操縱股票做莊是不允許的,現在很少股票是莊家把守的莊股了,大多數是由多家機構參與,並不能絕對操縱股票的走勢,同時主力一詞成了主流。

聊了這麼多,坤鵬論認爲,我們知道以下要點即可:

嚴格意義上講,莊家就是最大的主力,它和所謂的主力同根同源,但莊家往往是一個,而主力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一幫,它們之間就是股票份額多少的區別,但目的完全一致,就是操縱股票價格,達到暴利收割的結果。

賺錢!快賺錢!

不過,我們也不能因爲主力操縱價格而完全鄙視它們,事物都是辯證存在的,要正反兩面看。

優秀的股市肯定要像那句警句所說:人生就像心電圖,一帆風順就掛了。股市也一樣,起起伏伏才說明有流動性,財富如水,唯有流動起來,纔會戶樞不蠹。

股票有了主力的參與,纔能有活躍的交易,如果沒有大資金在裏面翻騰,那麼它的交易活動就會十分冷清。

古話說得好,水至清則無魚,不誇張地說,正是由於有了主力資金的參與,纔會有了每隻股票千姿百態的走勢。

並且,從國家監管角度,並沒有禁止大資金操作一隻股票,只要符合相關規定,不是通過內幕交易,人爲操縱股價非法獲利,證券監管是不會干涉的。


坤鵬論:韭菜小心,主力兇猛!


二、主力擅用的那幾招

有人總覺得主力們詭計多端,神祕莫測,一不留神就着了人家的道,其實,主力炒作股票是有固定套路的,一般會經歷收集、震倉、拉昇和派發四個過程。你甚至可以認爲,主力都是社會心理學大師,優秀的主力對股民的心理拿捏得相當準確,步步爲營,控制股民心理,並促進其訴諸於行動,將股民玩弄於股掌之上。

所以,套路簡單,關鍵在於執行的細節與強大應變能力,當個牛逼的主力需要千錘百煉,還要團結一心,優秀的團隊更是重中之重。

1.騙線

主力騙線,目的是利用股價異動誘導散戶作出錯誤的判斷,使之上當受騙。

爲什麼不叫騙錢而是騙線呢?

這是因爲主力大戶主要是利用股民迷信技術分析數據和圖表的心理,故意擡拉,打壓股價,致使技術圖表形成一定線形,引誘股民大量買進或賣出,從而達到他們大發其財的目的,這種欺騙行爲造成的技術圖表線形被稱爲騙線。

騙線就是主力設計出“美妙絕倫”或“慘不忍睹”的股票走勢線路圖,誘騙那些主要靠分析線路圖來進行投資決策的散戶掉進其提前設置的陷阱,從而方便主力高價出貨,或低價進貨。

主力常用的騙線手法包括:收盤價騙線、控尾市騙線、假突破騙線、進貨騙線、假除權騙線等。

坤鵬論一直認爲,金融無道德,完全逐利,是一個沒有炮火硝煙的戰場,真要論起危害和殘酷,它一點不比真正的戰爭遜色。

就像1990年的日本,就財富損失的比例而言,其金融戰敗的後果幾乎和二戰中戰敗的後果相當。

所以,不要以爲高大上的機構就不會施展陰謀詭計,它們犯起壞來,招數之多,用心之狠,絕對會讓你大開眼界。

2.建倉

從更廣的意義上講,所有買入籌碼的行爲,都可以被稱爲建倉。

但嚴格意義上的建倉,是指主力爲了將來炒作而大量吸納低價籌碼的行爲,因而建倉是一種主力行爲。

由於主力要想操縱股票價格,必須要有大量籌碼作爲彈藥,因此主力建倉是一個過程、一個時段,沒有確切的起止時間,只有一個籌碼集中時期。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主力並不是一概地喫進籌碼,也不是喫進的籌碼一律不拋出,而是不斷地在增倉與減倉、集中與分散之間交替循環着,跟着市場的冷熱變化而進行高拋低吸。

這樣的目的就在於要“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如果陰謀詭異一下就被人家識破了,還有屁用呢!

所以,不難發現市場“底下有底”,股價低點之後還有更低的低點,這也意味着主力有時候建倉要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就是通常所說的築底。


坤鵬論:韭菜小心,主力兇猛!


3.洗盤

如果你想壟斷市場某一商品的價格,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些商品都放到你的倉庫裏,除了你,市場上別無分號。

同時,要壟斷的商品有個條件,那就是適銷對路,暢銷,要不然即使壟斷了卻賣不出去,那就砸手裏了。

而股市中的主力想要操縱某隻股票的價格,謀求暴利,也得這麼幹。

但是,每一個控盤主力無論手段多麼高明,也只能控制流通盤部分或大部分流通籌碼,而市場上仍然保留着一定意義上的流通股份。

而這些流通股份的猶如沒有被排除引信的炸彈,如果不排除,在把股價拉昇起來後,他們資金少,船小好掉頭,紛紛賣出股票,會威脅到主力資金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制約和牽制着主力再次造高股價。

所以,控盤主力往往在股價有一定漲幅或是取得階段性勝利後,或獲利籌碼湧動時,股票已經具有不錯的炒性時,開始清洗持股的其他散戶了。

洗盤,顧名思義,就是清洗持有股票的散戶,運用種種手段,拖垮散戶的持股信心,迫使他們交出手中的籌碼,以降低主力進行股價拉擡時的成本和壓力的操作方式。

主力在完成建倉後、開始拉昇前,一般都會洗盤。

爲了達到洗盤的目的,而又不被散戶看出破綻,主力會根據市場背景的不同和操作對象基本面的差異,以及各種客觀條件的變化,採用諸如:打壓式洗盤、震盪式洗盤、橫盤式洗盤、邊拉邊洗式洗盤、跌停式洗盤、利用技術位洗盤、開高殺低式洗盤等手段。

4.拉擡

用非常的方法將股價大幅度拉高,通常主力在拉擡之後,便大筆拋出以牟取暴利。

一般是主力要吸完足夠的籌碼後,必需將股價擡高,脫離自己的成本區。

如果吸籌碼不夠充分要想擡拉股價,擡拉成本會很高,每個主力的操作手法不一樣,一般會有一些利好消息的配合。

主力吸完足夠的籌碼後,配合利好消息,它會利用槓桿原理高於現價買入散戶跟風,股價就高了,無需很多資金。

主力拉擡前的準備工作,就是精算出市場浮額數量,比如:一隻股票的大股東持股在50%左右,通常主力會從大股東那兒借來10%以內的股票,加上市場洗盤收來的20%左右,這樣的籌碼就算乾淨了,外面流通的浮額大約就是20%左右,加上主力圈子裏的說法:“消失的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也就是這10%的股票是漲也不賣,跌更不會賣的股票;這樣就等於洗盤告一段落,開始的就是拉擡的過程了。

小知識

股票流通盤的持倉量分佈

通常,流通盤中10%~20%左右的籌碼是鎖定不動的,這部分股民,是正經八百的長線價值投資者,無論莊家如何震倉、洗盤,也不容易收集到,當然,他們對主力拉高和派發也不會造成太大幹擾。

剩下80%左右的籌碼在中短線投資者手中。

其中大約有30%的籌碼,是在高位深幅套牢,這部分籌碼在主力拉昇時會構成強大阻力,所以在吸籌階段,主力往往通過長期低位橫盤或小幅震盪,散佈利空消息,在大盤上漲時故意壓價,讓套牢者割肉出局,喪失解套希望,才能達到籌碼收集的目標。

另有30%左右屬於通常所說的浮動籌碼,這部分籌碼最容易拿到手。

還有20%左右的籌碼落於民間大戶之手,莊家必須消滅掉這一部分籌碼,在拉昇時纔不會遇到太大困難。
坤鵬論:韭菜小心,主力兇猛!


主力們必然都會有配合的外圍金主,當他們的底倉建立完畢後,股價也已經脫離底部區,接下來就是配合的外圍、金主們開始鎖住籌碼,以減輕賣壓,只要輕輕地推一下股價很容易就向上漲。

同時,主力們也經常會買通新聞媒體、找特定人士、名嘴放出利多消息,利用業績良好、接獲大單、轉型成功、處理資產、現金增資、配股配息等……這些的利多消息拉擡股價。

甚至上市公司的業績或訂單根本就沒有增長,也可以用“可望”、“預估”之類的新聞或老鼠倉傳播消息,反正,拉擡兩三個月之後,季報才會出來,而這時候股票可能早就出完了!

5.搶帽子

早期的證券、期貨交易都是交易員在交易池內用手勢加上高聲喊叫來報價交易,於是那些在日內短線炒作的交易員就要不停地舉手報價,情形就像一羣人在伸手搶帽子,所以人們就把日內短線交易的手法稱爲“搶帽子”。

在同一天先低價買進預計價格要上漲的股票,等股價上漲到一定幅度時,迅速將剛買進之股票全部拋出;或者是先高價賣出預計價格將要下跌的股票,待股價果然下跌到某一價位時,就在當天買進先前拋出的相同種類和相同數量的股票。

由於搶帽子以賺取股票的當天價差收益爲目的,因此,一般把股市處於大幅震盪階段,一天內股價上下波幅較大時,作爲進行搶帽子的最佳時機。

搶帽子與買空賣空都是以預測股價走勢爲前提的投機交易行爲,但兩者也存在明顯區別。

搶帽子屬於現貨交易,它是對一天內股價走勢的預測,且一買一賣的兩筆交易須在當天完成;而買空賣空則是一種期貨交易,它是對今後一段時期股價走勢的預測,且買賣的兩筆交易既能以2~3天爲間隔,也可能需3~5個月。

搶帽子最經常的是被用來投資,甚至百度百科直接定性爲違法違規,並這樣定義道:

搶帽子交易是指證券公司、證券諮詢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買賣或者持有相關證券,並對該證券或其發行人、上市公司公開作出評價、預測或者投資建議,以便通過期待的市場波動取得經濟利益的行爲。

曾經我國就查處過一次規模相當大、有組織有預謀的“搶帽子”操縱案件,該案涉及552只股票,累計交易金額高達571.76億元,非法獲利4.26億元。

該案的幾個當事人用70個自然人名義開賬戶,動用超過20億資金預先買入選定的股票。

然後私下聯絡證券公司、投資諮詢機構的30名證券分析師,錄製推薦其所買股票的薦股節目,併購買電視臺證券欄目時段進行播放。

吸引投資者入市後,隨即在節目播出當日或次日賣出股票獲利。

小知識

坐轎子和擡轎子

坐轎子:目光銳利或事先得到信息的投資人,在主力大戶暗中買進或賣出時,或在利多或利空消息公佈前,先期買進或賣出股票,待散戶大量跟進或跟出,造成股價大幅度上漲或下跌時,再賣出或買回,坐享厚利。

先買後賣爲“坐多頭轎子”,先賣後買稱爲“坐空頭轎子”。

坐轎子有個前提條件,就是要有人將轎子擡起來,或者放下去,這種行爲和國內股票市場莊家拉昇或者拉低股票價格相類似。

擡轎子:有坐轎子的,自然還得有人擡,股市中擡轎子的和韭菜基本一個意思,純純的接盤俠,在別人早已買進後才醒悟,也跟着買進,結果把股價擡高讓他人獲利,而自己買進的股價已非低價,幾乎無利可圖。

利多信息而搶買股票的行爲爲擡多頭轎子,因利空信息而搶賣股票的行爲稱爲擡空頭轎子。


坤鵬論:韭菜小心,主力兇猛!


6.對敲

可以肯定的是,對敲和對倒在百度百科中是錯誤的,基本是搞反了。

也正是在百度百科的誤導下,許多文章、視頻等也以訛傳訛直接混淆着來說。

對敲一詞來源於期貨,指單獨或者蓄意串通、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進行相互交易的行爲。

在對期貨的相關文章研讀後,坤鵬論認爲,對敲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真正的或者說真實的交易對手。

後來,對敲這個詞被引入股市,指主力在不同的證券商那裏開設多個賬戶,然後利用它們同時大幅買賣某個相同的股票,從而達到人爲拉擡價格以便拋壓或刻意打壓後用低價吸籌。

操縱股價是違法行爲,所以主力一般要用多人的身份在不同的證券公司開很多賬戶,少則幾十多者數百,這是爲了避開管理層的監視。

並且,儘管證券法明文禁止對敲交易,但做盤老道的機構操盤手可以做到非常隱蔽,所以對敲是屢禁不止,甚至有人披露稱,現階段每天都有近10%~20%的個股存在機構對敲交易做盤行爲。

小案例

超級“牛散”鋃鐺入獄

沉浮於股海10餘年的超級“牛散”唐某,和其他同夥通過控制大量證券賬戶先行建倉,再以不同賬戶以大幅高於現價委託買入的手段,使該股形成受市場追捧的假象後立即撤單,誘騙投資者爲其高位接盤。

經查:有多個交易日,唐某等人控制賬戶組在成交前撤回買入量的比例超過當日該股市場總委託量的50%以上,其行爲已嚴重影響該股交易價格及交易量,嚴重誤導中小股民的投資策略和選擇,並觸犯《刑法》第182條操縱證券市場罪的相關規定。

話說,唐某在2012年至2015年間就先後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操縱10餘隻股票,證監會先後對唐某等人相繼開出4張鉅額罰單,但他們並未收手,爲躲避證監會的監管,蟄伏在香港,控制多個證券賬戶,利用“滬港通”操縱內地上市公司股票。
坤鵬論:韭菜小心,主力兇猛!


7.對倒

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爲相互倒手。

它也被稱相對委託或合謀,指主力意圖影響證券市場行情,與其他主力通謀,雙方分別扮演賣方和買方角色,各自按照約定的交易券種、價格、數量,向相同或不同的證券經紀商發出交易委託指令並達成交易的行爲,即一方做出交易委託,另一方做出相反交易委託,依事先通謀的內容達成交易。

因爲雙方是以買賣的形式在二級市場完成對籌碼的換手,所以是真正意義上的買賣行爲。

對倒形成的原因一般是,有主力想進來又有主力想出去,實戰中又分爲新主力接力把股價繼續做高和某機構幫人出貨賺取黑心提成兩種情況。

對敲和對倒的本質就是自買自賣,“左手換右手”的把戲,就跟電商中的刷單一樣,兩者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換沒換莊。

對敲沒有發生大衆想象的那種交易性的換手,而對倒雖然交易性換手了,但其實質並非交易。

對敲和對倒因爲模擬了真實的交易,所以能夠製造活躍的氣氛,吸引散戶跟進,拉昇股票人氣,跟風配合主力拉擡,同時吸引散戶誘多出貨。

對敲和對倒是主力的慣用手法,會發生在股票運作的任何一個階段,比如:建倉、洗盤、拉昇、出貨、誘多、反彈等步驟中相機採用,因爲它們完全可控,對於主力來說,好用,而且還省錢省力。

主力運用對敲或對倒的方式控盤堅持的根本原則爲:吸籌階段不損失籌碼,拉昇階段不增加籌碼。

以拉昇階段的對敲或對例爲例,主力吸籌完畢、洗盤結束準備拉昇,這個時候他已經喫飽了籌碼,拉昇是爲了出貨,如果不是採用自買自賣的對敲拉昇,而是拿資金去喫賣盤拉昇,主力越拉昇股價自己的籌碼越多,不但沒出貨而且造成手裏籌碼更多了,這顯示是不行的。

所以,主力操盤手在拉昇階段運用對敲或對倒等手法,自己喫自己的籌碼,在造成放量拉昇走勢的同時,使自己沒有增加手中的籌碼。

小案例

溫州幫“大佬”操縱股價被罰沒鉅款

2018年9月20日,證監會公佈兩份行政處罰書稱,馬永威因操縱“中水漁業”“寶鼎科技”股價,構成操縱證券市場行爲,合計罰沒6989.84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涉案期間,馬永威控制使用48個賬戶交易“中水漁業”、36個賬戶交易“寶鼎科技”,所用資金主要來自其通過配資借款。

公開資料顯示,馬永威是A股江湖中有名的溫州幫“大佬”,該團夥有組織地操縱市場,層級分工明確,善於使用江浙閩一帶股票席位進行遊資炒作。

其慣用手法是配資放大槓桿、短線操縱小盤股:通過配資借款,建立巨大資金優勢,選擇總股本較小、流通市值在30億元以下的冷門股票,低成本吸籌、控盤,不動聲色地建倉。

隨後在拉擡階段,在控制的賬戶之間對倒,僞造交易活躍假象,引導其他投資者跟進。
坤鵬論:韭菜小心,主力兇猛!


三、主力最怕這三類散戶

1.牛散

這樣的人鳳毛麟角,但也是主力又恨又怕的人物,他們熟悉各種套路,而且還有錢,有時候甚至比一些主力還趁錢,而且時間還充裕。

他們會藉助主力,大賺特賺,搶莊,摘主力的果子。甚至使主力佈局失敗,反被割了韭菜。

特別是實力小的主力在運作小市值股票時,遇到更有實力的牛散,簡直就是欲哭無淚,往往偷雞不成蝕把米。

2.長線價值投資者

主力收割的散戶,主要特點就是資金有限,崇尚技術和圖表,靠短線賺錢,他們的基數大,每天從早到晚在電腦前研究曲線。他們往往會被莊家製造出來的短線指標和波動區間吸引,做出錯誤判斷,追漲殺跌。

但長線價值投資者秉承長期持有的理念,選好公司後,不看盤或很少看盤,特別是短期的漲跌對他們來說,根本沒有吸引力,他們追求的是10年最少漲10倍。

3.看透主力的散戶

不管是獲知了小道消息,還是技術高超看透了主力佈局的步驟,這類散戶對於持有的股票到了合適位置就不動了,主力不管怎麼製造消息,他們也巋然不動,最後主力只能眼睜睜地讓人家跟在屁股後面輕鬆賺收益。

坤鵬論:韭菜小心,主力兇猛!

四、做任何事都不要高估自己

坤鵬論爲了研究主力的話題看了大量文章和介紹,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主力玩的就是技術派,因爲,技術派的一大原則就是盯盤,總是盯盤的人不管如何意志堅持,其情緒總會隨着股價的波動而波動,人的整個身心都被困在數字的微小漲跌之中,並且隨着股價的不斷跳動,很容易失去理智。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主力的套路並不複雜,其關鍵就是要專攻人心,而以股市心理爲主要根基的技術派,命門又恰恰在心理。

而且,就說技術這一點,作爲散戶,你的技術得有多牛才能拼得過人家有錢、有團隊、有套路的主力呢?

網上很多文章介紹如何識別主力的陰謀詭計,坤鵬論勸你不要太關注,因爲對於主力來說,如果讓別人一眼就識破了,那還能叫主力嗎?

而你卻因爲看過後,自以爲掌握了主力的祕密,很容易掉以輕心,最終還是要掉進人家設好的陷阱裏。

人真的不能太自信,華爾街總是錯把幸運當技術,人類更願意相信,自己的偶然成功是靠自己的能力所得。

即使是所謂的牛散,其實背後也是有大資金支撐,還有專業團隊,絲毫不遜色於專業機構。

像我們這樣的散戶投資者,玩的是輸家的遊戲,我們不要做夢去靠我們自己戰勝大盤,比如預測市場、波段操作甚至包括“自主定投”等,我們要做的只是不被大盤落下,不犯錯誤。

巴菲特曾說過,“躲避惡龍比屠龍更有利。”“投資主要是在於避免做出愚蠢的決策,而不是在於做出幾個非凡的英明決策。”

坤鵬論堅信,股市勝出的關鍵是自己不犯錯,對於散戶而言,少犯錯的最好選擇是少動。

主力最怕的就是以靜制動。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