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祝賀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之一《綠皮書》,總共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三個獎項,另外兩項是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創劇本。

儘管如此,關於這部電影的正義仍然沒有停止,最常被質疑的,是很多人認爲它集中展現了奧斯卡的“政治正確”,認爲電影將種族和解這一主題過於理想化。

如果你真的看過這部電影,會知道“政治正確”並不是它的制勝因素。評價一部電影,本來就不能選擇性地忽略表演的“正確”、劇本的“正確”,全體工作人員工作的“正確”。

這部電影本身的完成度和充滿魅力的講述方式,男主角 Viggo Mortensen (他是《指環王》中人王的扮演者)甚至爲了本片增重四十磅,男配角 Mahershala Ali 所扮演的鋼琴家,則根本就是一部行走的時尚教科書。

我這次要吹的就是隱藏在其他光環之下的、這部電影的另一個迷人之處:出色的服裝呈現。

穿着光鮮亮麗的衣服,優雅地還擊“吉姆·克勞法”——這就是電影《綠皮書》想要講述的故事!

18%

“綠皮書”

影片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1962 年,牙買加裔鋼琴家 Don Shirley 要去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爲了保障旅途的安全,他僱用了意大利裔司機 Tony Lip 同行。

在出發前,唱片公司交給 Tony Lip 一本綠皮書。

1876 年至 1965 年間,美國頒佈了一系列的“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來對美國南部各州和邊境各州的有色人種實行種族隔離制度。

在這一背景下,1936 年,爲了解決非裔美國人的出行問題,郵遞員 Victor Hugo Green 出版了《黑人旅遊綠皮書》(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上面列舉了能爲黑人顧客提供服務的酒店、商店和餐廳。

書名 Green Book 中的 Green 即取自他的名字,這也是影片名稱的由來。

隨着旅途的一路南下,二人遭受了越來越嚴重的種族歧視,但他們卻在一次次困難中讓自己變得更加完整。

38%

“盔甲”

儘管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但畫面中,你會發現每個人物的服裝既優雅、又恰到好處地體現出每個人的角色屬性。即便放在當下,這些服裝也可以說是復古時尚的參考模版。

如何毫不費力地穿出復古風格?這一切都要感謝服裝設計師Betsy Heimann。

在服裝設計師的設想中,鋼琴家 Don Shirley 是用服裝來表達自我的人,他應該在整個旅途中都保持着優雅,不論遭受了什麼樣的待遇。

他的衣服就是他的盔甲,在層層盔甲下面,Don Shirley 會這樣想:“我不在乎你對黑人的看法是什麼樣子,看看我就知道了。我穿得體面,受過良好的教育,有品位,你在一英里之外就能看出來。”

導演 Peter Farrelly 在電影籌備之初便將 Don Shirley 塑造爲一個專橫跋扈的存在,比如他與 Tony Lip 初次見面的那一幕——穿着奶白色長袍、受過正統音樂學院訓練的鋼琴家,高高在上地坐在他的寶座上,面試一個從七年級便輟學、現已失業的夜店保鏢。

事實上,這位黑人鋼琴家的確在卡內基音樂廳上的公寓裏有這樣一個寶座,Betsy Heimann 本人對此十分驚訝,不過真實的情況和電影中多少有些不同。(電影畫面中的公寓也很美。)

“我在照片中看到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長袍坐在上面,是一件黑色的 Dashiki(一種源於非洲的色彩鮮豔的傳統服飾)。但我並不想讓他在鏡頭前看起來像個巫師,穿得像國王一樣不是更好嗎?”

基於這一想法,Betsy Heimann 和她的團隊採用了一種從摩洛哥進口的絲綢和亞麻織物,爲電影中的 Don Shirley 量身定製了一件衣服。

這件衣服的成品使用了三種不同尺寸的金色織物和絲印的金色飾邊,然後搭配他從世界各地蒐藏的珠寶、黃金首飾,與此同時,他又在暗示自己和非洲之間的淵源。

38%

“優美的”

此外,在電影中所看到的穿在鋼琴家身上的燕尾服、西裝和高領毛衣,其造型靈感全部來自於 Don Shirley 的專輯封面以及 Betsy Heimann 對他身邊的人的研究和參考。

在現實生活中,鋼琴家的扮演者 Mahershala Ali 對服裝的見解也十分獨到。曾爲電影《低俗小說》和《幾近成名》擔任服裝設計並因此獲得奧斯卡提名的設計師,基於演員本人的品味,將這種時尚感代入角色和那個年代。

從穿着那件水鴨色的馬海毛絲綢西裝走出公寓的那一刻開始,鋼琴家的“時髦”感便貫穿電影始終。

即使是在車上,Don Shirley 的盔甲也時刻保持着光鮮亮麗。比如這件黑白針織衫;

紅色的羊毛衫;

穿在日常的西服下的黑色高領毛衣;

或者是西服和 Polo 衫的搭配;

你會發現,甚至是睡衣也一絲不苟;

而整部電影中,最爲賞心悅目的一幕,要數旅途從夏天轉入秋天,兩人在公路商店外,Don Shirley 幫助 Tony Lip 給妻子寫信時的一身搭配。

芥末黃的配色交代了季節的變化,也讓畫面的配色達到了舒適、完美。

這一幕太棒了。電影中,鋼琴家的確“改善”了司機的言行,其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教他用優美的句子給妻子寫信。

實際上,寫信、讀信絕對是本片當中最引人入勝的細節,這些細節交待了《綠皮書》得以成功的關鍵:個人的情感,有時候比嚴肅的歷史背景更能觸動人心。

除此之外,角色的領帶和領結也經過了特別的設計,即使在穿着白襯衫的情況下也並不單調。

相比之下,身爲司機的 Tony Lip 則沒有那麼完美,甚至可以說是“失敗”。

68%

“意大利人”

當然,一切都爲了突出角色而做的設計。

要知道男主角 Viggo Mortensen 爲了讓 Tony Lip 這一失意的中年人形象更有說服力,增重了四十磅,因此這些服裝被設計得格外緊緻(並且時髦),來凸顯他的“身材”。

不工作的 Tony Lip,穿着各式各樣的運動衫,很顯然在穿着這方面,他唯一的追求就是舒服。

影片中的另外一位重要的角色是 Tony Lip 的妻子 Dolores,站在能吃又發福的 Tony Lip 身邊,她看上去嬌小依人。

關於家庭成員的形象設計,Betsy Heimann 參考了由現實當中 Tony Lip 的兒子 Nick Vallelonga 提供的影像資料,這纔有了永遠穿着圓裙、繫着一條細腰帶的 Dolores。

隨着兩位主人公一路南下,冬天越來越近,服裝的顏色也漸漸開始蒼白,不再繽紛多彩。

其中最強烈的一幕對比,就發生在因爲汽車臨時拋錨,而停靠的南方農場旁。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塵不染的 Don Shirley 面對着農場裏的同胞們,穿在他們身上的是掉色的粉紅色、褐色、藍色和綠色的衣服,那裏就像是被時間拋棄的地方,慢慢褪色,慢慢被人忘記。

最後,影片結束在一場其樂融融的聖誕家庭聚會中。這樣重要的場合,優雅的鋼琴家 Don Shirley 自然不會出錯。

你可以說,《綠皮書》當然是一部喚起種族意識、充滿真實社會氣息的電影,正是這種對歷史和娛樂的精準把握,讓它成爲各大頒獎禮的常客。

但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殊榮,一定是得益於電影工作者對每一個環節的嚴格把控和卓越貢獻。考慮到人們一定會開始談論這部電影的方方面面,在這篇文章裏,我僅爲你呈現出了其中一個環節。

服裝設計師 Betsy Heimann 生動地造型也爲電影中二十世紀中期的紐約注入了無限活力,它們也從側面展示出了六十年代的美國時尚風向與今天的密切關聯,電影中的條紋衫、西裝和高領毛衣都是男士高級時裝的典範。

我聽說《綠皮書》也要在國內院線上映了,特別推薦你去看。一部演員們演技都在線、畫面有質感、導演和編劇能夠把一個好故事講完的電影,是在被超大製作和娛樂氣氛包圍的時代中難得的誠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