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正所謂“皇權之下無親情”,在漫長的帝王史當中,血濃於水的親情,總是敵不過對至尊皇位的追逐。爲爭奪皇位而自相內鬥的事蹟,在歷史上層出不窮,其中陳頊篡奪侄兒皇位的事件,便是典型案例。

  陳頊是陳武帝陳霸先之侄,文帝陳蒨的胞弟,不僅容貌俊美,而且有勇力、擅長騎射,由此深受叔父的喜愛。陳霸先發跡後依附於梁武帝第七子、荊州刺史蕭繹,並尊奉他的命令,與大將王僧辯一起討伐叛將侯景。在此期間,陳頊與兄長陳蒨、堂弟陳昌(陳霸先之子)一度被侯景囚禁,但好在有人暗中保護,由此倖免於難。

  陳頊是陳武帝之侄,文帝的胞弟

  侯景之亂被平定後,蕭繹在江陵登基,是爲梁元帝。此時,北齊趁江南戰亂之際南侵,陳霸先奉詔鎮守京口。梁元帝在把大軍交給陳霸先統領的同時,將他的兒子陳昌、侄兒陳頊扣爲人質。梁元帝爲籠絡陳頊,不僅把外甥女柳敬言嫁給他爲妻,還拔擢他爲直閣將軍、中書侍郎。

  梁元帝登基後本應還都建康,但是考慮到京師殘破不堪,再加上荊州士族集團的阻擾,最終竟滯留在江陵。但就在此時,南樑與西魏之間因爲益州問題發生爭執(西魏趁亂襲佔南樑的益州),由此導致雙方關係惡化。承聖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並殘殺梁元帝,同時將城中的人口擄往關中,陳頊、陳昌也在其中。

  陳霸先篡奪南樑帝位,建立南陳帝國

  梁元帝遇難後,陳霸先、王僧辯聯合擁立其子蕭方智爲君(樑王),但不久王僧辯在北齊的威脅下,又改而擁立梁武帝的侄兒蕭淵明爲帝,結果不久被陳霸先襲殺。王僧辯死後,陳霸先逼迫蕭淵明退位,然後正式擁戴蕭方智爲帝,並徹底掌控朝政。3年後(557年),陳霸先又廢黜蕭方智,自建南陳帝國,是爲陳武帝。

  陳武帝在位期間,遙立陳昌爲太子,陳頊爲始興郡王,並多次遣使向北周求和(此時西魏已被北周取代),請求對方釋放陳昌、陳頊等人。北周權臣宇文護將陳昌、陳頊視作要挾南陳的“籌碼”,哪裏肯放他們回到江南?所以陳霸先雖然遣使數次,但依舊未能實現心願。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陳武帝駕崩,皇后章要兒雖然情不情願,但最終還是冊立陳蒨爲帝,是爲陳文帝。此時,宇文護出於給南陳製造動亂的考慮,便首先將陳昌釋放,然而陳昌尚未抵達建康,便被陳文帝派人殺害,時在天嘉元年(560年)二月。次年,宇文護將陳頊的妻子柳敬言、兒子陳叔寶等人先行遣送回國,並在翌年又將陳頊送回江南。

  陳文帝命弟弟輔佐朝政,結果留下隱患

  陳頊回到建康後,陳文帝喜不自勝,立即任命他爲侍中、中書監、中衛將軍,幫助自己處理朝政。此後4年間,陳頊的職位不斷得到提升,最終官至司空、尚書令,一時間權傾朝野。陳文帝看在眼裏,雖然對陳頊屢有申戒,但出於手足之情,最終卻並沒有採取應對措施,結果爲將來留下隱患。

  天康元年(566年),陳文帝病重,臨終前考慮到太子陳伯宗年幼柔弱,便想着把皇位傳給陳頊。陳頊不清楚兄長的真心,便假裝痛哭流涕,堅決不敢接受(“太子伯宗柔弱,上憂其不能守位,謂頊曰:‘吾欲遵太伯之事。’頊拜伏泣涕,固辭。”見《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陳文帝見狀,便改而懇請弟弟輔佐太子治國,後者做出一副含淚應允的模樣,發誓將永遠效忠幼主。

  陳廢帝在位兩年時間,終被叔父廢黜

  同年四月,陳文帝駕崩,太子陳伯宗繼位,是爲陳廢帝。隨即,陳頊被進拜爲司徒,總領尚書職事,掌握朝廷大部分實權。陳頊掌權後,在心腹毛喜等人的謀劃下,先後剷除中書舍人劉師知、尚書左丞王暹、右衛將軍韓子高、尚書僕射到仲舉等人,徹底掌控朝政。事情到了這一步,連傻子都知道,陳頊將很快篡位稱帝。

  果然,在光大二年(568年)十一月,陳頊發動政變,以陳伯宗天性懦弱、難堪大任爲由,逼迫太皇太后章要兒將其廢黜爲臨海王(“十一月甲寅,慈訓太后令廢帝爲臨海王,以高宗入纂。”見《陳書·卷五》)。隨後,陳頊自立爲帝,是爲陳宣帝。此時,距他接受兄長的託孤,只有兩年時間。

  陳宣帝晚年屢次北伐,給國家帶來災難

  陳宣帝在位14年間,大規模地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從事生產,使得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但是陳宣帝在形勢剛有所好轉之際,便屢次發動北伐事業,結果最終被北周大敗(呂梁之戰),先前收復的土地也全部淪陷。呂梁之戰後4年(582年),陳宣帝在憂憤中駕崩,終年53歲。

  史料來源:《陳書》、《南史》、《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