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政觀影活動的現實

思政觀影活動,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最主要的一種實踐方式。

從字面上釋義就是觀看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影片內容的活動,它主要以影片內容和資源為媒介,通過讓觀影者觀看其內容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目前的思政觀影活動主要應用於高校的思想政治實踐活動、黨員學習、中小學思想教育等不同羣體。

作為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做好當代大學生羣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大學生對國家和黨的理論政策的理解和認可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高校通過具有時代感、感染性的影片內容資源,使大學生能從觀看的影片中引起情感共鳴、提高思想境界,最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踐行的行為準則。

二、思政觀影內容的分類

按思政觀影資源和內容大致可以將觀影內容分為以下四大類:

1、理想信念教育類

電影《紅巖》

影片內容主要以表達理想信念為主題的影片內容

例如《建黨偉業》、《榜樣》、《紅巖》、《青春之歌》、《狼牙山五壯士》等。

2、愛國主義教育類

電影《建國大業》

影片內容主要以表達愛國主義精神和情懷為主題的影片內容

主要以紅色電影為主。例如:《建國大業》、《建軍大業》、《辛亥革命》、《淮海戰役》、《中國抗日戰爭》等。

3、道德修養教育類

電影《焦裕祿》

影片內容主要以表達人的道德修養的人格教育為主題的內容

例如:《焦裕祿》、《孔繁森》、《離開雷鋒》、《燃情歲月》、《悲慘世界》等。

4、民族意識教育類

電影《集結號》

影片內容主要以表達民族情感、民族意識為主題教育的內容。

例如:《鴉片戰爭》、《火燒園明園》、《集結號》、《紅河谷》、《黃河絕戀》等影片。

三、觀影活動的實踐教育意義

1、對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可的教育意義

思政觀影活動的實踐目的就是通過豐富的影片資源內容,使大學生從中體會和找到情感共鳴、價值認可的相通點,從而實現思想教育的深入和思想境界的提升,真正做到內化於心的思想啟迪和洗禮作用。

2、對大學生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的指導意義

思政觀影實踐活動的開展,除了達到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可外,更要在思政教育方法和思政內容的結合基礎上,要實現二者的高度融合,使其通過長期的內化影響大學生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以及思維方式。達到外化於行的指導作用。

3、對大學生綜合素質養成和提高的育人意義

通過豐富的不同類別的影片資源,可以從不同角度多方位的擴充學生的知識和視野,提高學生對社會現象和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增強辨別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方法,有效促進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最終實現思政教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綜合育人效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