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火的「我不是葯神」。程勇把販賣印度葯的代理權賣給了張長林,用賺的第一桶金開起了服裝廠。這天,有個叫李總的一行人參觀工廠,廠長程勇是這樣介紹的:

如果大家有興趣留意鏡片工廠官網中企業簡介或關於我們的信息,比如:

萬新鏡片:

萬新光學,是國內歷史悠久的眼鏡生產型企業。我們使用業界先進加工設備:德國SATIS LOH-V75自動車房設備,能夠加工各種規格、種類的鏡片,定製片光度範圍廣、定製周期短,並提供及時供貨的追蹤服務;從瑞士SATIS公司和德國LEYBOLD公司引進的世界頂級全自動真空鍍膜機,適合不同折射率及膜系需要,同時確保每片鏡片表面膜層均勻一致,延長鏡片使用壽命。德國施耐德和LOH Freeform內漸進設備共計5套, 能夠加工出優秀的內表面漸進片,提供較好的視覺體驗。MR-8生產基地投入了大量資金引進韓國進口全自動膠帶機生產線、全自動模具清洗設備、韓國進口鏡片固化爐生產線、德國萊寶鍍膜機。

阿波羅鏡片:

阿波羅鏡片由廣州蘇明達光學有限公司生產,蘇明達公司目前擁有業界最先進的鏡片生產設備:如SATIS全自動超聲波清洗設備,法國加硬防花設備,SATIS瑞士膠片真空鍍膜機,德國LOH車房設備以及全自動電腦鑽孔機,這些硬體是蘇明達贏得市場競爭的重要優勢條件。

康美達鏡片:

江蘇康美達光學有限公司是一家專註於光學領域,面向全球的貿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康美達光學目前擁有多條進口樹脂鏡片生產線,10台全進口鍍膜機和德國進口的施奈德尖端數控車房設備。如德國先進的自動車房設備——能夠加工各種規格、種類的鏡片;向瑞士和德國引進的世界頂級全自動真空鍍膜機——適合不同折射率及膜系需要;德國施耐德自由曲面加工設備——加工出針對處方完全優化的內表面漸進片;基片車間也採用韓國全自動膠帶機設備、韓國加硬設備、德國真空檢漏儀等行業領先設備。

洪旭鏡片:

公司目前擁有世界頂尖先利時勞爾Satisloh光學鍍膜生產線2條,日本頂級新柯隆光學鍍膜生產線1條,韓國全自動進口真空鍍膜生產線4條,美國柯本車房生產線3條。

同時也放一些鏡片廠商的宣傳影音和圖片:

視頻封面

00:08Satisloh

不難發現,工廠會特彆強調所引進的進口設備,上面幾家工廠反覆提到的德國Satisloh,德國LEYBOLD,德國施奈德,瑞士Satis……就像文章開頭程勇一樣, 為啥?科技代表第一生產力,我花血本買了這麼多牛逼的進口設備,必須要告訴全世界啊!

考慮到不少關注者是眼科醫院驗光師和零售店同行,聽到這些高大上的工業設備貌似有點陌生(包括阿短本人),說點貼近生活的:本院/本店巨資引進日本拓普康全自動電腦綜合驗光儀,日本拓普康數碼裂隙燈,日本尼德克焦度計,日本尼德克/法國依視路全自動磨邊機……是不是有點感覺了?

拿到手的這款鏡片品質如何,生產它的工業設備是不得不去細究的。這簡直就是源頭因素,一場鏡片的尋根之旅。

再次重申本人學識和閱歷有限,對於鏡片工廠中工業設備的了解,僅停留在道聽途說階段,所以這篇文章又像是蜻蜓點水,點到為止,只算閑聊,真沒這個能力具體細說。

先放個乾貨視頻:

視頻封面

04:44鏡片是如何生產的

(這視頻阿短找得好苦!!好多年前看過的,特別受益,但是一直忘記標題了,怎麼搜都搜不到,原來關鍵字就是鏡片製作

各種機械化生產很高級的樣子,但其實這視頻至少有10年歷史了……

如視頻所說,塑膠片變成眼鏡,先後經歷了:

模具組裝、原料澆注、上盤、固化、削邊、拋光、下盤、檢測、清洗、加硬、鍍膜、割邊、裝配……

同時在這些過程中還需要各式各樣的設備人工或機器自動去完成。

有了以上視頻為基礎,阿短談一下目前國產鏡片最大的問題——脫膜

這種現象太常見了,尤其對於高折射率鏡片,脫膜真的是家常便飯一樣普遍。

配過國際品牌比如依視路,蔡司,東海等,會送你一張質保卡:

這卡拿出幹嘛的?就是當鏡片脫膜時,給你一份保障。其實就連廠商也不敢保證膜層一定沒問題。我碰到過太多太多依視路和蔡司1.67、1.74掉膜的了。

(蔡司從2018年9月份開始放棄使用這種質保卡,改用電子版了)

鏡片為啥會脫膜?不良的使用如遇高溫,強酸強鹼性化學用品等都會有影響,這是人為因素方面。從生產流程上來講,鏡片鍍膜的質量取決於鏡片材料和加硬膜、減反膜包括防水膜的配合。

比如Satisloh的這款 1200-DLX-2:

高容量真空鍍膜機

1200-DLX-2是Satisloh新一代高容量的鍍膜機。完全重新設計,使得產量、可靠性和能源效率都達到最大。1200-DLX-2提供多種工藝應用,使用熱蒸發工藝(PVD)在有機和無機玻璃鏡片上進行減反鍍膜或鏡面鍍膜。這是一款專為大型車房和庫存鏡片生產而生的鍍膜機。工藝Satisloh新設計的工藝是專為1200-DLX和1200-DLX-2鍍膜機而做:Ioncote? k+ X / Ioncote? Carbon (僅適用於Satisloh膜層/膜系)Ioncote? k XPerformance X

Multiquartz X

Spectraflex X優點和特性一個智能的、可移動的冷凝管隔離系統優化了泵速和防止表面污染一個新的增大15%面積的冷凝管,意味著膜層沉積時可以達到更快的泵速 - 從而達到更高的產量。這也增加了工藝的可重複性新的用戶友好的人機界面和觸摸屏使1200-DLX-2更容易操作智能化的HMI軟體使操作員能迅速地在多種工藝參數設置之間切換極為堅固:強化後的真空室與焊接管提高了腔體內熱穩定,使耐疲勞性和耐腐蝕性達到最佳新的簡化電子束髮射器減少了50%的零部件,因此更易於維護,並提高了可靠性新的攜帶型除氣系統可以共享給許多台鍍膜機,無需在每台機器裝上昂貴的加熱器,大大減少清潔和維護工作

綠色環保:擴散泵加熱器調製和絕緣外套蓋減少了高達25%的能源消耗

與Satisloh的生產執行系統MES-360完全兼容提高10%的生產率降低25%的能耗減少10%的維護時間技術參數尺寸 (寬x深x高): 2171 x 3145 x 2440 毫米 / 85,5 x 123,8 x 96 英寸重量: 3167公斤 / 6982磅產能: ?70毫米時高達209片鏡片 (無鏡托環傘架)鏡片材質: 所有有機材質和無機玻璃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鍍膜對鏡片的清洗依賴程度很大,稍微有灰塵的鏡片表面鍍膜後,容易形成亮點,膜層結合也會穩定,增加脫膜的風險。可以想像下假如我們給手機屏幕貼膜,如果有灰塵顆粒,加上空氣進入,膜是貼不牢的。

清洗環節,同樣也是拼設備,比如Satisloh的這台Hydra-sonic-40 超聲波清洗系統:

Hydra-sonic-40是全自動超聲波清洗系統,每小時最多可清洗和烘乾384塊鏡片,讓鏡片作好鍍膜前的準備。它是個完全封閉的系統,以防止受到四周空氣中的化學蒸汽污染。配有可調節的「提升移走」系統和特殊的加熱器,所以清洗和烘乾過程可以全自動運行。裝卸鏡片工序由鏡片自動輸送帶自動運送。

優點和特性洗滌劑和水的用量少廣泛的產能範圍,滿足不同的生產需要紅外烘乾系統,綠色環保高效微粒空氣過濾器工作區緊湊型「即裝即洗」系統

技術參數

清洗槽數量8個清洗槽容量 (公升)30升每個清洗槽的鏡片容量32片尺寸 (寬×深×高)6210 x 1250 x 2325 毫米/ 244 x 49 x 92 英寸重量1750千克 / 3858磅

顯而易見,先進的設備所帶來的優勢是品質和效率的提升。阿短本人覺得有一家彎道超車的國內廠商是格林視通,它成立時間算是比較晚了,但是捨得買設備,尤其是車房設備,所以定製片是它的強項。舉個例子,大部分廠商近視聯合光度最高只到-26.00,但它家可以做到-32.00。


不知道大家看出來沒有,上面的鏡片製作視頻,其實是出自依視路工廠。

可能大家還不知道的是,設備製造領軍企業先利士勞爾,也就是上文一直提到的Satisloh,也早已被依視路收購了(這還怎麼玩……)

那假如,國內某廠商拉到投資,有好多好多錢,完全可以採購跟依視路工廠同樣型號的設備。那麼這個廠商就能生產出跟依視路同等品質的鏡片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好比那些舉著打破眼鏡暴利旗號的外行商家,哪天真的醒悟到設備的重要性,他們集資去購買跟眼科醫院同款檢影鏡,驗光儀,裂隙燈,眼壓計。跟大型連鎖店同款焦度計,磨邊機,以及維修調整鏡架的工具箱。他們就能成功嗎?

有更先進的設備當然好,但這起不到決定性作用。鏡片品質性能的優劣,還取決於生產工藝,專利技術,人才,操作等等因素。所以國際廠商的鏡片各有千秋,他們有研發有創新。國內廠商相對來說,在研發創新上所佔比例微乎其微,主流還是以套用先有的技術傻瓜式生產。

假如翻開那些國際大牌的零售價格表,看到標價上萬,甚至十幾萬的,大部分都是高端漸進多焦點鏡片。這種鏡片拼的真是鏡片廠商硬實力。

而國產的漸進多焦點鏡片,還處於起步階段。同樣舉個我熟悉的某廠商,他們把自認為能生產出來的最高端漸進片稱為自由曲面內漸進設計。這確實會比老式的靠模具拼裝的外漸進要先進一點,但也僅僅止步於此。生產自由曲面內漸進鏡片,完全依賴進口車房設備。在生產前需要在電腦里設置定製參數,比如遠用光度、ADD、通道。這裡所用的軟體系統也值得一提,都是別人的專利,想生產一片鏡片,肯定要用這個軟體,每用一次,就要付1美元的專利使用費,從頭到尾差不多都是別人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