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與中國的演員培養體繫有關係。在中國,教電影的專業院校,比如北京電影學院,其實難以承載大批想要從事演員工作的年輕人的需求,而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乃至中國戲曲學院,就成為了抱有「明星夢」的年輕人學習表演、「曲線救國」的選擇。而這些戲劇院校表演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基本上短時間內又無法迅速成名(在早先的那個每個人都需要個「單位」的時代,這些青年演員還需要找個體制內單位「落戶」),所以劇院、劇團和戲劇演出,又成為了他們比較實際的出路。

而如題主可能所想,確實,戲劇是很鍛煉演員演技的藝術形式。不止一位從事過戲劇演出的明星演員都談到過,演戲劇讓他們心裡踏實,因為其工作過程不像拍攝影視那般「實用主義」,那麼零碎、那麼直接,在戲劇的排練場,演員很可能要為一句臺詞、一個動作反覆揣摩很長時間,直到上臺演出,並且在臺上還要再將這段表演重複多日。這種對演技的咂摸和捶打,確實是現在在影視行業很難實現的。

而且我想格外指出的一點是,我認為戲劇是現在,至少在中國,唯一探索「表演」這門專業的藝術形式了。雖然影視每年評選影后、影帝,如何風光,但我們能看到的絕大部分電影表演,都是以寫實為主的。而戲劇的表演則千差萬別,有高度「陌生化」、跳出跳出的,有高度風格化、形式感的,還有越來越多由戲劇導演創造的,令即便是資深劇評人都眼界一開的表演方式。可以講,戲劇的世界中蘊含著「表演藝術」的金庫,要想成為好的演員,無論在什麼平臺,都不能無視戲劇表演。實際上,我們看到美國很多優秀的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羅伯特德尼羅等等,都是接受了脫胎於戲劇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戲劇表演體系的「方法派」的培訓,才至於今天的境地的。可見戲劇表演對戲劇、影視等各種表演藝術的意義。


這個問題真的值得探討。在業界幾乎有一個不成文的說法:一個演員,如果真的想在演技上看自己是否及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演話劇。當然,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演過話劇的演員,大多數人的演技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才會有題主說的,很多好的演員都演過話劇。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話劇是現場舞臺上的表演藝術,他對一個演員的演技要去十分嚴格,嚴格到只有一次機會。如果演員在一場話劇表演中說錯了臺詞,或者表演錯誤,那麼,對不起,完全沒有重新再來的機會。

其實,這跟話劇的藝術特點有關。通俗點兒解釋,話劇其實是瞬間的藝術。當演員站在話劇舞臺上,這就意味著他所有的表演都是一遍過,不允許有第二遍,這就對話劇演員的表演功底、臺詞功底等各方面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所以,長期在這樣情況下鍛鍊出來的演員,自然無論是對角色的理解、揣摩還是自身的演技都屬於中上乘,也就是題主說的「好演員」。

不過,其實當話劇演員轉換成電視劇演員、電影演員,因為每種藝術的呈現方式不同,拍攝手法不同,所以大部分話劇演員都會經歷一個適應的過程。但也僅僅是「適應」的過程。例如話劇演員只要照顧到臺下的觀眾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拍攝影視作品,在演戲時就要照顧到各個地方的機位。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話劇演員一般在影視圈還是屬於基本功紮實、演技一流的。

(文/S)


本回答為原創

話劇不是誰都可以演的,比拍電視劇難多了。為什麼好多明星演不了,如下原因。

第一,話劇對舞臺表現力和臺詞功底要求很高,很多明星沒有專業的訓練,壓不住場子,普通話說好了都費勁怎麼演話劇。

第二,話劇是直播,對於專業演員陳道明,張國立,廖凡,張涵予等舞臺上是享受,而對一些演員來說是壓力,因為話劇不是電視劇,不能錄影更不能重來。

第三,話劇市場沒有多少油水,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藝人不演話劇的原因。一部電視劇演完幾百萬,還能重複播放,增加曝光度。一部話劇,掙錢有限,就這幾場,演不好的還影響形象。

期待關注,謝謝


《羞羞的鐵拳》稱霸國慶,讓不少觀眾見識到了「開心麻花」這個團隊的實力,而他們的成功,也沾了不少話劇出身的光。而「巧合」的是,有網友發現,細數當今知名的實力派演員,有不少人都曾參演過話劇表演,甚至本身就是做話劇出身的,那麼,這真的是巧合嗎?

眾所周知,和影視劇中的表演不同,話劇表演是一氣呵成的,中途不存在NG,也沒有鏡頭切換,話劇演員需要隨時保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完成表演,一場話劇下來,無論是體力還是心力都消耗極大。更重要的是,沒有了蒙太奇和特效替身,話劇演員必須親自將所有細微的動作神態、肢體語言傳遞給面對面的觀眾,這比《比利·林恩》的4K高清大屏更加考驗真實演技,因此,有不少人都認為話劇是考驗一個演員演技的試金石。

被改編成電影的話劇《你好!瘋子》

今年大火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以戲骨雲集而著稱,其中隨便挑幾個演員,基本上都有話劇表演的經歷,而《我的前半生》中,無論是女神袁泉,還是「渣男」靳東,亦或是大家都喜歡的「前夫哥」雷佳音,基本都是在話劇舞臺中輾轉多年,一身演技磨練的爐火純青,這纔有了影視作品中精彩的表現。

隨著中國影視產業的成熟化,觀眾越來越喜歡演技派的演員,讓很多此前主要混跡話劇圈的演員得以在鏡頭前一展身手,這纔有了「老幹部」、「老臘肉」的突然爆紅。而上溯到更早的年代,偶像和明星尚未大規模涉足影視業的時期,電視劇或電影的非青年演員,十有八九都是久經沙場的話劇演員,無他,演技禁得起考驗罷了。

話劇演員的演技出色,這也不僅僅是中國的獨家特色,放眼全球都是如此,那些知名的好萊塢巨星,諸如卷福、抖森、一美,他們雖然也是流量明星,但背後也都曾在話劇舞臺中打磨過。再加上國外話劇的普及性遠比國內要高,導致話劇明星本身的地位就非常出色,他們參演影視劇本就擁有非常高的號召力,不需要通過作品展現演技後再吸粉。

對於演員來說,演技是喫飯的功夫,所以很多明星在事業達到一定程度後都會選擇進入話劇舞臺,通過話劇表演磨練自身,甚至何炅、謝娜等非演員類明星也都紛紛嘗試出演,為的就是體驗話劇表演中的藝術氛圍,提升自我修養。

當然,並不是說影視表演就一定比話劇表演簡單,其實,話劇表演如果原封不動的搬到鏡頭前,也會顯得有些浮誇,但能放基本就能收,相對而言比較好適應,但鏡頭感、對特技表演的要求等影視劇獨特的元素,話劇演員也需要從頭學起。不過,在比較通俗的影視表演中,能演好話劇的演員,他們的表現基本不會差。


話劇這種表演形式其實是對演員演技的最大考驗,很多優秀的演員其實也十分享受在舞臺上表演的那種感覺,覺得比出演電視劇電影要更加過癮、更加有成就感。16年底,演員張凱麗又登上舞臺,演出了話劇《哈姆雷特》。她在做客深度訪談節目《星月對話》時就談到了這次話劇的體驗。

江月:無法言說的身心疲累與巨大的藝術享受交織在一起,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讓您有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快意之感,戲劇帶給您的東西真的是高級的,珍貴的,也是刻骨銘心的。

凱麗:就在這個第三場,就是跟兒子那場戲,居然臺下我說幾句臺詞,我們底下就有掌聲,你能想到嗎,一個話劇,三個多小時還是,他鼓掌鼓的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因為沒有過,就是他們太激動了,我們演的也太投入了,所以這個戲,我既想演,也不敢演,太累了。舞臺上三個小時來不得半點兒的這種疏忽。而且是演了八場,連演八場,每天我都想,明天怎麼辦,怎麼演啊,就覺得提溜不起來了,累的,但是一上臺,你就必須...

江月:就一下興奮感,對,然後那個高度的集中和專註。謝幕的時候,演員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凱麗:那一會兒的開心是沒法兒用語言表達的,那謝幕的時候就是一切都值得了,看著觀眾在那兒站著鼓掌,就不離開的時候,我最後一場也是在臺上哭的稀里嘩啦的。


現在看,這些演過話劇的演員都是好演員吧,都是名副其實的演員,絕非那些明星能比,只有話劇才最鍛煉和磨礪演員,因為,話劇是一氣呵成的,是和觀眾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是非常考驗演員功底的,是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提現,你仔細體味一下,這些演員的臺詞功底都相當深厚,咬字清晰,聲情並茂,抑揚頓挫,底氣很足,這就是話劇舞臺的歷練,在看那些所謂的明星,鮮肉,他們沒有這些功底,只會鏡頭前擺一擺,反正可以NG嗎,他們只會「露臉」,收錢,當然,這也不能全賴他們,扯遠了,這就好比唱戲的演員都有童子功,沒個十年八年上不了臺,唱歌的唱不了歌劇都不正宗一樣,舉例子,袁泉,宋丹丹,焦晃,於是之……都是話劇大家,還有你說的那些。


這個問題可以改一下,與其說很多好的演員都演過話劇,倒不如說演過話劇的演員,都變成了很好的影視演員。話劇屬於臺前,沒有紮實的表演功力,臺詞功力是壓不住場的。影視演員則屬於幕後拍攝,可以有各種的替身,可以一遍遍重來,可以數著1234567,大家想到了誰,三個字,「小鮮肉」。而相反的兢兢業業扎紮實實演戲的人,我們則尊稱「老戲骨」。除了徐崢等幾人,還有一人要提,胡歌。最近琅琊榜,偽裝者和以前的仙俠劇有了質的改變,這中間我胡謝絕高額片酬,在舞臺上演了兩年話劇。


話劇一定程度上比電影難,話劇是厚積薄發的東西,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拿來描述話劇演員很恰當。除了那一本劇本告訴你劇情的安排,其他的都是你即時發揮的,這能看出你有多少貨了。而且上了臺就沒有導演的咔了,只要上了臺那就得到結束。所以說能演話劇的都是有深厚的底子的,那可不是隨手抓倆就能上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