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狐被视为瑞兽。《山海经》中曾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食者不蛊。”西晋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世平则出为瑞也。”也就是说,九尾狐在先秦时期是祥瑞的象征,天下太平时才出现。

九尾狐作为一种祥瑞,其内涵有二。一是为王称帝,社稷兴盛之意;二是爱情美好、婚姻幸福之意。

大禹三十岁还未娶妻,他怕自己老了再不娶的话,有违法度。于是向天卜告道:“如果同意我娶妻的话,上天一定会有回应的。”果然就有九尾白狐来造访大禹。大禹说:“白色是我的部族所崇尚服饰的颜色,九尾是王者的象征。”

大禹还听到在涂山这个地方,有首歌谣是这么唱的:“安静的白狐呀,高大的九尾神兽呀,我是来自涂山的好人呀,来到我们这儿的宾客是我们的主人呀;遇到我就可以组建家庭,成就功业,因为我的造化使得他们昌盛发达。我从此就要受命于天成就伟业,这个已经很明显了。”大禹于是娶了涂山九尾狐,称她为女娇。

在这个故事里,大禹要借助涂山氏和自己氏族的力量成为部落首领,成就了一方霸业。这场大禹和九尾狐之间的政治联姻,不仅有效解决了水患问题,九尾狐还为大禹生下了儿子启,也就是夏朝的第二位王。因为这样,后人赋予九尾狐具有为王称帝,社稷兴盛的含义。

从另一个角度看,大禹在涂山遇到了九尾狐,娶她为妻。九尾狐于是有了婚姻吉兆的含义。《诗经·有狐》则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这首情诗是妻子见有一只身材单薄的狐狸,狐独地散漫地出没在淇河水落石出的地方,见此情景,妻子心里对丈夫的担忧油然而生,惦记在外的丈夫没有御寒的衣物。通过狐狸的形象,感叹妻子对丈夫深深的爱。

汉代的班固在《白虎通义》曰:“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班固在这里将狐看作代表“子孙繁息”的瑞兽。也正是基于这个缘由,后世的神鬼小说中多以狐来比喻男女之性爱。

作为祥瑞,最为著名的九尾狐形象就是大禹的妻子涂山娇,后代的狐仙和狐妖都将其视为自己的祖先。如《聊斋志异·青凤》中所记载的老狐精就自称:“我涂山氏之苗裔”。这也就是表明自己的祖上可不是一般人,是帝王之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