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乾貨:知道認知偏差的產生,並用來糾偏交易

4 人贊了文章

如題

這篇文章,是眾多乾貨文章中的一篇,按照我的設計,這篇文章,是不會出來的,儘管我前面講了特別多關於認知偏差的東西,但是大多都在歸納,演繹層次,具體的實踐設計,我並沒有講。 從另外個角度來說,即使我的文章或者理論思想被盜,我也無所謂,因為,並不全面,只有 體,用的方面是很少的。 用來談玄,會很牛逼,但是實際應用會有非常大的差別,所以我也不用擔心 。但是想著,不給大家添麻煩的宏願出發,就算渡人吧,能渡一個,算一個。

但是我還是希望,你看了下面文章覺得好的,積極轉發。 這樣我們形成良性互動,你好,我也好。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這是所有理論的實際落腳的行的根本出發點。知行合一,為什麼難? 因為很多人,知裡面本身就有問題,更別說行了。何況,具體的行,很多時候反人性,你不精巧涉及改變,你根本不可能行,或者行了,也是錯的。 這就是知行合一,如此艱難原因。

到底應該如何學習投資?或者做投資?

其實這個問題,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特姆,是認知偏差特別重的問題。換成知乎體就是 「怎麼看待正確的投資?」下面幾十個答案,然後各種評論,然後你看了,你就覺得好像找到真經了,其實我告訴你,大部分都是卵用沒有的,只會浪費你極其寶貴的認知資源,但是得到的實際效用卻非常小。

因為,這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認知偏差————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指的是在做統計分析時,或者信息接收時,我們只專註於那些成功的例子,從而得出以偏概全的錯誤結論。大致來講,成功的例子往往只屬於少數。如果我們只看成功的倖存者,而忽略那些大部分的「倒霉蛋」,那麼就會得出很多不符合常理的荒唐結論。

關於倖存者偏差,有一個涉及到二戰中英國轟炸機的有趣例子,讓我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1940年左右,在英國和德國進行的空戰中,雙方都損失了不少轟炸機和飛行員。因此當時英國軍部研究的一大課題就是:在轟炸機的哪個部位裝上更厚的裝甲,可以提高本方飛機的防禦能力,減少損失。由於裝甲很厚,會極大的增加飛機的重量,不可能將飛機從頭到尾全都用裝甲包起來,因此研究人員需要做出選擇,在飛機最易受到攻擊的地方加上裝甲。

當時的英國軍方研究了那些從歐洲大陸空戰中飛回來的轟炸機。如上圖所示,飛機上被打到的彈孔主要集中在機身中央,兩側的機翼和尾翼部分。因此研究人員提議,在彈孔最密集的部分加上裝甲,以提高飛機的防禦能力。

這一建議被美國軍隊統計研究部的統計學家Abraham Wald否決。Wald連續寫了8篇研究報告,指出這些百孔千瘡的轟炸機是從戰場上成功飛回來的「倖存者」,因此它們機身上的彈孔對於飛機來說算不上致命。要想救那些轟炸機飛行員的性命,更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去研究那些被打中並墜毀的轟炸機。只有研究那些沒有成功返航的「倒霉蛋」,才能有的放矢,找到這些飛機最脆弱的地方並用裝甲加強。Wald的建議後來被英國軍方採納,挽救了成千上萬的飛行員性命。

投資領域,是各種認知偏差非常嚴重的領域。你必須認知層次足夠高,才能識破那些精巧的投資領域的騙局和大坑。

比如,「倖存者偏差」在投資領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作為投資者,我們可能經常看到一些關於基金回報的統計數據。而這些數據如果不經過仔細篩選,就很可能深受「倖存者偏差」的影響。

總體上來說,基金行業競爭激烈,優勝劣汰是行業的基本規則。假以時日,那些業績不佳,或者募集資金量不夠的基金,難以避免的會面臨被清盤關閉的命運。而在基金被關閉或者合併之後,該基金很可能就會被一些基金資料庫剔除。這樣的過程不斷重複,就會導致最後基金資料庫只統計那些活下來的「倖存者基金」,人為的誇大了整個基金行業的平均回報。

根據美國先鋒集團的統計顯示,基於美國5000多家公募基金的樣本數量,在1997-2011年這15年間,大約有46%的基金被關閉或者合併。也就是說,15年後,大約有一半的公募基金都已經不再存在了。美國基金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再以基金諮詢機構Lippers的資料庫為例。在1986-1996年這十年間,其收集的基金樣本中,大約有1/4的基金被關閉或者合併,剩下的「倖存者」為3/4左右。

如何處理這1/4被關閉的基金,對於最後基金的回報統計產生本質影響。如果我們將這些所有的基金樣本都計算在內,那麼在1986年,這些基金的平均回報為13.4%。但是如果在事後將這1/4的「失敗者」剔除,那麼在事後計算的1986年基金回報就上升到14.7%。由於「倖存者偏差」,這些基金的回報僅在1986年一年就被人為誇大了1.3%,給投資者造成了「基金回報好」的錯誤印象。

在私募股權(VC/PE)領域,如果投資者不加小心,也很容易墮入「倖存者偏差」的陷阱。

那些鼓勵投資者去購買私募股權基金的宣傳材料,總會列舉出一些造富神話。比如假設你在XX年前投了阿里巴巴,或者京東,你就可能轉到XXX倍的回報。

在那些私募股權基金的宣傳材料中,基金經理們最愛分享的,就是那些「成功故事」。我們基金在XX年投了「滴滴出行」,或者「今日頭條」,或者「魔拜單車」,從這個案例中賺到了XX倍回報。

聰明的讀者很容易就能看出,這種宣傳方式是典型的「倖存者」推銷法。對於我們投資者來說,難得不是事後諸葛亮,而是在事前從千千萬萬個項目中沙裡淘金,找到下一個「阿里巴巴」。

為了投到一個「滴滴出行」,一位私募股權基金經理可能投了上百個項目而一無所獲。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我們更關心的是這些投資的總體業績和成功比例。但是很遺憾的,由於私募股權基金屬於私募基金,政府監管部門對其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因此除了基金經理自己知道以外,很少有其他人可以獲得這方面的準確信息。

所以,因為這種認知偏差的存在和實際操作里,法律法規和監管,信息披露的空白,就給很多基金銷售提供了非常好的武器,什麼意思,根據這個認知偏差,定向展示信息,輸入信息, 給你描繪非常好的美好的前景,然後你就入套了,為你的低認知層次付出認知代價,俗稱智商稅。

這個在投資領域太多,比如拉你入坑的P2P,網貸,現貨原油,白銀投資,包括賣你炒股軟體或者leve-2的同花順,甚至讓你加入會員的某某股票諮詢公司,都是通過這種認知偏差來收你智商稅的。

像「倖存者偏差」這樣的統計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投資活動中非常普遍。聰明的投資者,應該明白倖存者偏差產生的原因,以及對統計結果可能造成的扭曲。我們應該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看待「倖存者偏差」這個問題,盡量不讓這樣的統計花招迷惑了自己的雙眼,不讓自己成為這些銷售技巧忽悠的對象。

投資市場,死人是不會說話的。活人說的話,絕大部分都是鬼話。

介紹講完了,下面涉及到乾貨:

那麼應該到底怎麼正確投資呢?

如果你會舉一反三,我上面已經告訴你答案了,正確的投資,在現在的我看來非常簡單。

(1) 少看點,少去模仿點淘股吧啊,雪球啊,上面講具體模式,比如,龍頭首陰戰法,龍頭戰法,均線戰法之類的方法,這些方法,對嗎? 不全對,含有很多認知偏差,錯嗎,也不是錯的。必須辯證看待,知道其所以然,而不僅僅是淪為書袋的口炮的知其然。

(2)投資的成功或者正確,很簡單。避免了上述的倖存者偏差認知偏差以外,你必須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研究到底如何失敗的,其實交易市場就是個負和市場,掙的都是彼此犯錯誤的錢。那麼要掙錢,不僅是了解掙錢的模式,更重要的,更核心的,是了解怎麼虧錢的,避免掉那些虧錢的坑,你自然就掙錢了。

了解自己怎麼犯錯誤的,針對性改變,不去犯這些錯誤,就自然而然賺錢了,是不是很簡單?

成功的的模式,自有其時機,機緣,個人特點,但是失敗,虧錢的理由和陷阱卻是基本相同的, 專註於別人不專註但是卻極其重要的的地方,這樣可以使得我們的思維更加專註,做這件事情其實就更可行了。

其實,這也是巴菲特一生的夥伴,查理.芒格投資的核心思想,他說過一句話:

我需要知道的,是哪條是死路,然後不去走就對了。

要在這個市場成功,方式方法各種各樣,比如搞關係,找內幕,比如和某大資金關係好,跟單..........都有其門道和實際的時空環境,你也不知道哪條路最好,但是你只要弄清楚絕大多數人到底怎麼虧的,你成功避開這些陷阱,那麼你基本上不太差了,你已經掌握投資的核心秘密了。

在交易市場里,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把事情持續做對,而是,能及時停止犯錯,然後排除名單上,劃掉。尋找下一個可能的出口。

大道甚夷,而眾好徑

這個世界是2/8的,如果你不提高的認知層次,你就是被收割的,而且收割的悄無聲息,收割得絕大多數人永遠找不到緣由,這才是最慘的。

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你從淘股吧也好,炒股的書籍也好,裡面學習的關於炒股的分析技術技巧裡面80%是沒有用的,你只是自己在感動自己罷了。這個市場上的90%+的投資者,都是在做轉圈圈的運動, 自己感動自己罷了。

這種感覺簡直太好,裝的太像專家了。身邊很多這樣,一談就是國際形勢,宏觀經濟...........其實幾乎卵用沒有。

那麼你到底應該怎麼做?

精力分配上,20%精力研究那些成功的方法和模式,80%的精力要去研究那幾乎所有虧損的投資到底是怎麼犯錯的? 犯錯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如果你能get到上面講的東西,那麼我告訴你,從市場掙錢,離你已經不遠了。 因為,你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了,到達目的地,是很快的事情,最怕就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而不自知的瞎努力。

那麼,我再告訴你,研究統計發現,幾乎所有的投資者,失敗虧損的根本原因在於下面幾個點:

(1)僥倖的小概率心理,重倉壓一隻票,賭徒心態,把投資搞成了一把梭哈的賭博;

(2)確定性效應下的拿不住股票,特別是主升的股票,一個震蕩就判斷是頂,然後很容易就下車,

(3)反射條件下,小概率賭博的不止損,寄希望於小概率發生的突發事件。

(4)技術分析的猜頂底,然後倖存者偏差的,只記下了猜對了,自動過濾了,搞錯的,然後配合前面三個認知偏差,危害無窮。

無一例外,幾乎都集中在這4個認知偏差裡面,關於第四個猜頂底,我在講一下,是很深的認知偏差,特別是學了技術分析的。猜頂底,是概率的,其實數學上一下就能解釋,頂底是事後比較出來的,是點,是不穩定的,是概率的。只是你大腦自帶過濾功能,然後過濾掉了失敗的,然後給你留下都是成功的案例的幻覺,配合第二個確定性效應的認知偏差,最後絕大多數人在投資市場的結局就是:

虧的多,賺的少,持續穩定虧損,向下複利!

那麼怎麼掙錢嘛,那就是知道那前面4個認知偏差產生的原因,並且針對性的改變,不去犯這些錯誤,或者少去犯這些錯誤,你不就是成功了嗎?

很簡單的。

說到這裡,其實很多人,還是做不到, 因為這四個偏差,是順應人性的,你要去改變這4個認知偏差,是很難的。 所以,那些教你方法技巧的,才會避重就輕,混餚視聽的給你講技術,講均線,指標,戰法之類的,因為,不會讓你反感。

所以,在具體實施上,設計上,你還必須動用你的腦子,如何精巧的設計,瞞過你的腦子,順應你的認知,讓你的大腦很愉悅的去執行那些設計。光是前面4個原因說出來,讓你改變和執行其實也是忽悠你的。這就是知行的鴻溝。

我不說,很多人一輩子也悟不到。或者,有機緣了悟到了,也不做到。 這就是宿命!

為什麼做不到,因為認知偏差都是順人性的,讓你大腦得到的是正反饋,而你去改變,強制執行,實際上是負反饋,你的大腦是厭惡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停留在知上,至於行,很難做到。

那麼,文章的最後,我再免費分享我的經驗和精巧設計的技巧,當然,一些粉絲知道一些核心的,比如針對 4個認知偏差我做的移動盈虧比系統,分倉系統等,但是了,有一些認知模式上,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就拿止損來說吧。

(1)我有強制止損線,我止損後,我根本不會去看我虧了多少錢,因為這個是反人性的,人性都是厭惡損失的,如果我看我當下虧了多少錢,在做交易反思時,記下虧了多少錢,我會很難受,我下一次會止損不了的。那麼我會怎麼辦,我會後來看這隻票又下跌了多少,比起當初止損點,我少虧了多少錢,那麼我記錄的時候,就是算我少虧多少錢,算作掙多少錢,這樣,我就敢止損了。因為是正反饋,我不再為止損感到什麼不適,不舒服,而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2)這樣的正反饋,再深入思考,我就知道,止損是必須,因為介入無論如何都是概率的,我需要止損來保護自己。止損,是為機會付出的成本,是必須的。 錯了,並不是賣出的錯誤,而是買入的錯誤。這樣,我就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買對上面。

很多時候,你在針對設計執行策略和方案時,是要改變的,是要深度思考的,不要去逆人性做事情,因為那個不持久,給你吹應該強制執行的,那一般是知厲害,行卻很弱的,行的系統和知的系統有相似,但是也有巨大的本質的不同。

所以,這個世界很多嘴炮,吹牛逼厲害,做成事情的卻相當少。

我給很多人說錨比價系統,本質不是炒股用的,錨比價的核心不在波動分析上,而是在認知和執行上的針對性設計,知的核心是關於這個世界到底怎麼回事的,行的核心,則是 如何避免大坑,並且愉悅的快速的堅定的去執行知策略。

(ps : 行的系統,涉及到交易核心,我不能講的太多,感興趣,可以對話框輸入,私下交流)

上面講的內容,只是錨比價系統知行合一的冰山一角, 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也應該足夠很多思考很久很久了。

完(歡迎點贊和轉發,好思想和方法,應該讓更多人看到!)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公號:不二股【buergu】)

讓你離這個世界的真相,更進一步!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84VVRDMmxIRURBeHpyUlc1OXhIa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