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體檢季,常規的體檢單上常有大便常規這一項,很多人嫌麻煩嫌髒,常常放棄這項檢查。

一位六十多歲的男子,原本放棄大便檢查,在醫護人員的勸說下做了一個,誰料順藤摸瓜,查出了早期胃癌,驚出一身冷汗。

一次大便檢查救了一條命

不久前的一天,浙江寧波鄞州人民醫院病友服務中心接待了一位六十來歲的男子,他拿着一張體檢表詢問, 體檢中心8號樓該怎麼走。

過了一會兒這位患者若有所思地折回來,指着體檢表上的一個項目詢問,“大便常規+OB”就是化驗一個大便嗎?

得到護士肯定的回答後,男子顯得非常不滿:“做這個又髒又麻煩,什麼時候能解出來也不知道,根本沒意義,喫得下拉得出,大便好不好自己能不知道嗎!

護士聽了以後有點着急,一臉擔憂地告訴男子,你知不知道這個檢查是各種消化道疾病的報警器啊,特別是大便隱血試驗(OB),這可是發現微量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

看到護士如此認真,這位男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反正錢也花了,既然你說得那麼嚴重,我就去做一下吧,哎,真是麻煩……”

這以後過了一個多星期,這位護士再次見到這位男子,再次見到他的時候,是在專家門診的預檢臺。這位男子一眼認出了當時叫他做大便常規的護士,很激動地走過來跟她說謝謝。

護士一臉茫然。男子說,還好問了護士,最後做了大便常規+OB 這個項目,查出來隱血陽性,爲了放心起見,後來又看消化內科做了個胃鏡,結果……

男子從懷裏掏出一張胃鏡單子病理報告,上面寫着:賁門粘膜異型增生,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部分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原來,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是異型增生的一種,屬於癌的早期病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等同於早癌。原來是早期胃癌啊!

後來,這位男子選擇做了內鏡下的切除手術,治療過程非常順利,腫瘤切除後3天他就可以喫東西了。 醫生說,男子的術後病理結果提示腫瘤邊緣都是陰性的,說明徹底切乾淨了,現在他就要回家補過春節了。

醫生建議不要輕易放棄大便檢查

不就是一個大便化驗,很多人慣性地認爲是個麻煩,臨牀上卻因此拯救了不少像這位先生一樣的病人。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體檢中,因爲怕髒怕麻煩,很多體檢者都會選擇放棄大便常規+隱血試驗。國科大華美醫院(寧波二院)體檢中心的數據顯示,去年共有5萬多人次,其中放棄這一檢查的有9000多人次。

據某醫院體檢中心的數據顯示,2018年大便OB應檢人次18805,棄檢7831人次,已檢10974 人次,已檢陽性510人次 。棄檢率超過40%。

在寧波市中醫院,自己院內職工大便常規檢查的棄檢率在50%,如果是院外體檢者,醫院會在體檢前說明 ,如果患者不願意做就直接取消了。

國科大華美醫院體檢中心主任方建飛介紹,放棄大便檢查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爲留標本不方便,有的是因爲嫌麻煩、嫌髒,還有的人排便習慣不同,檢查時無法留取糞便標本,乾脆放棄檢查。

每一個體檢項目都有其意義,別小看這個只有6元錢的大便常規+隱血試驗,是不少腸道疾病的‘報警器’。”方建飛介紹,大便常規檢查是臨牀檢驗的“三大常規”項目之一,在醫學上有着重要的意義。大便常規檢查是對大便進行觀察和檢驗分析,檢查項目有一般性狀、顯微鏡檢查,在健康體檢中還會同時對糞便標本進行隱血試驗。

“通過顯微鏡檢查,能觀察到大便中是否有紅細胞、白細胞、寄生蟲卵等,以瞭解消化系統有無炎症、出血、寄生蟲感染等情況。”方建飛主任說,大便隱血試驗對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有重要價值,一旦發現患者大便有隱血,排除了痔瘡、肛裂、消化道炎症潰瘍、息肉等良性疾病後,進一步檢查可能發現腸道的惡性腫瘤。大便隱血試驗是目前對消化道腫瘤初篩應用廣泛、成本最低、收益較大的無創方法,建議大家不要輕易放棄大便檢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