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產品思維運用到財務工作中

來自專欄學吧12 人贊了文章

先來介紹一下產品思維,什麼是產品思維。

在這個互聯網盛行的時代,各種各樣的產品深入我們的生活,一個好的產品更能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那麼要做出一款好的產品,就需要具備產品思維。

所謂產品思維,大體包括以下幾個特點:

(1)深度挖掘真實的用戶需求,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計產品;

(2)想辦法滿足客戶需求,而不是讓客戶降低需求,具備協調各方面的資源的能力;

(3)產品交付前的測試,先自己用一下,看看滿不滿意;不是做完就立即給客戶使用。

(4)保持創新的心態,對已經做完的產品進行更新迭代,更好用。

產品思維的核心就是用戶至上,做出來的產品一定要滿足用戶的需求,不然產品就是失敗的。

再來說說財務工作。

作為財務人員,我們每一項工作其實都可以看做一個產品,一個報表,一個分錄,都是產品。那麼既然是產品,就可以把產品思維作為我們的工作方式。

首先,我們的用戶是誰?我們把工作做完後,工作結果要交給誰看,誰就是我們的用戶。比如一個同事要我提供一份賬戶餘額表,我把賬戶餘額表做完後交給這個同事,他就是我的用戶,這張表就是我的產品。比如上市公司要定期發布財務報表,那麼投資人就是用戶,財務報表就是產品。

知道用戶是誰後,我們就要了解用戶的需求。他們對於我們的工作內容,有哪些方面的需求。我們拿到對方需求後,先想到的不是跟對方討價還價,讓對方降低點需求,這樣我們可以很輕鬆完成工作。我們應該先想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滿足對方。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考邏輯進行自問:

(1)我能滿足這個需求嗎?

(2)我需要哪些資源或幫助?

(3)我需要多長時間完成?

(4)如果我不能滿足對方,是否別的同事可以滿足?

如果思考下來,感覺不管怎樣都無法滿足對方,那麼需要問一下對方的真實需求是什麼,是不是自己理解錯了需求?我們還需要深入發掘對方的需求,是否可以換種方式同樣能滿足對方。比如有同事需要一個賬戶餘額表,從表面上看,他的需求就是這麼一張表,但是進一步追問他用這個表做什麼,他回答是核對一下銀行現金存款,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銀行明細賬提供給他核對,這樣如果有差異,他能找出是哪一筆產生的。所以,作為財務人員,當別人問你要什麼材料或表格的時候,一定要追問一句:用來做什麼。這樣我們才能了解到他們的真實意圖,才能讓我們之間的溝通更有效率。

我們把對方需要的材料準備好以後,先自己看一下,站在對方的角度,看還有什麼問題。特別是財務表格,有很多數據在裡面,我們是否可以把格式美觀一下?把文本型的數字改成數值型?重點數據重點標示?等等。盡量讓對方看起來很方面,很舒服。這一點對我們的要求似乎很高,因為我們都很忙,能給他做完就不錯了,哪還有時間關注格式問題?其實,財務工作最耗時間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如果沒有一次性把對方的需求解決掉,他會不斷地來找我們,不斷的打斷我們的工作,這會讓我們非常惱火,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矛盾。所以與其一件事不斷反覆,不如我們自己仔細檢查,把該注意的地方給對方提示一下,該解釋的地方備註一下,讓對方清楚得到想要的結果,這個過程也花費不了多長的時間。其實這也是用戶至上的體現。你如何讓別人明白你所做的工作,這就是一種能力體現。

最後,對於工作成果的更新。在我們日常工作中,與同事間經常進行的工作協作,比如傳遞某些表格,要常常有沒有更加方便快捷的工作方法,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讓這些工作成果,產品,更加簡單直接的呈現給對方。我們有時候習慣於做某個表格,就一直沿用這個表格格式,哪怕比較複雜,哪怕每次做都很煩,依然每次都這樣做。這時候,我們不如停下來思考一下,能不能改善這些表格,能不能早點做完工作早點下班。我一直不提倡財務人員加班,財務人員工資本來就偏低,還天天加班,這個就說不過去了。把該做的工作做好,能提高效率的想辦法提高效率,然後早點做完,早點回家。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