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阿亞索菲亞博物館,這座華麗的拜占庭風格建築,曾先後做過東正教大教堂、清真寺、天主教堂和博物館……如今是伊斯坦布爾的一處非常受遊客歡迎的博物館。從教堂到清真寺,再到教堂,再到清真寺,最後成了博物館,可以說,這座千年教堂建築在1400年間成功打造了“百變之身”!

藍色清真寺與藍色的海峽相得益彰。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伊斯坦布爾一座擁有400年曆史的古老清真寺,因其內部牆壁上裝飾着大量藍色瓷磚而被稱爲“藍色清真寺”。幾乎首次來到伊斯坦布爾的外國遊客,都會與之合影留念。

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也被當地人稱爲“第一座博斯普魯斯橋”(或簡稱爲第一座橋),其是橫跨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兩座懸索橋之一,從而連接歐洲和亞洲(另一座是法蒂赫-蘇丹-梅赫梅特橋)。該橋所在位置正是歐亞兩洲的正中間位置,所以也是一座實際意義上的大陸界橋。

埃扎德(Ehzade)清真寺,是一座奧斯曼帝國時期的清真寺,位於伊斯坦布爾的法提赫區,建成於1548年。

從海峽郵輪上欣賞多瑪巴伊皇宮,可惜時間有限,最終也沒有能夠進入到內部看一看。皇宮建築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洲部分的岸邊,從1856年到1922年,這座建築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主要行政中心。

誰能想到這座位於蘇丹哈密特廣場附近的漂亮建築,曾經卻是一座古老的監獄,曾關押着許多十惡不赦的重刑犯,如今搖身一變成了豪華感十足的四季酒店。

姑娘們的身影與美麗的海峽景觀相得益彰!在酒店的露臺上抓拍到一張土耳其姑娘們聚會的照片。土耳其人普遍信仰伊斯蘭教(屬遜尼派),女性只要出門都要蒙上頭巾。

仰望伊斯坦布爾託普卡帕宮(the Topkapi Palace),它是一座大型的皇宮建築,作爲蘇丹和其家人的主要居住地。宮殿的後宮部分,除了蘇丹、王母、蘇丹的妻妾、王妃和侍衛、後宮太監以外,其他人是被嚴格禁止入內的。

黎明時分的伊斯坦布爾格外寧靜,博斯普魯斯海峽波瀾不驚。

老電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佩拉皇宮酒店,這部電梯是伊斯坦布爾歷史以來的首部電梯。酒店建於1892年,擁有“土耳其最古老的歐洲酒店”的稱號。我們這幾天就下榻在這家酒店。

聖艾琳教堂內部。我來這處景點參觀,完全是誤打誤撞——因爲購買的博物館卡上還有免費門票可用。但來了真的沒有後悔,我發現這個地方非常隱祕,相對於聖索菲亞教堂和藍色清真寺的人滿爲患來說,但這座建於4世紀的石頭教堂,真的讓人耳目一新,最關鍵點是這裏幾乎沒有什麼遊客。

結束伊斯坦布爾之行最後一天,我們來到了當地的網紅市場逛街——大集市(土耳其語:kapal_ar),這裏的貨品琳琅滿目,既有當地的特產美食,也有來自阿拉伯國家的乾果、黃金、香料、燈具,還有來自中國和東南亞的服裝、瓷器、絲綢、小紀念品,這裏號稱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古老的有蓋市場之一:包括61條有頂購物街和3000多家商鋪,每天吸引25萬至40萬名遊客光顧。

多彩的伊斯坦布爾之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