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老版兩部影片都看過之後,毒舌君還是認為1974年的老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比2017的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更好看!理由如下:

新版114分鐘的片長比128分鐘的老版還要少了14分鐘,那就必然會比老版減少大量內容,結果就是原著和老版豐滿的探案和推理情節被大大壓縮。老版正是通過大偵探波羅對每一個乘客詳細的探尋和盤問,對每一條線索認真的思考和追蹤,從而帶出一個個形象性格鮮明的乘客形象,讓觀眾能夠和波羅一樣,掌握著同樣豐富詳細的案件信息,從而更容易帶入劇情和角色,享受探案的樂趣。而新版大大縮減了這一過程和內容,使得角色形象和案件線索顯得格外凌亂和碎片化,結果就造成觀眾無法收集足夠的案情信息,只能被大偵探波羅帶著走,享受不到自我思考的樂趣。

而肯尼思·布拉納也給自己加戲太多,許多戲份顯得毫無必要,比如說他在房間裏看著女友照片自言自語地表達對於案情太難的焦慮,結果一轉臉就三下五除二地揭出案情真相,這種矛盾的情節難道不是逗觀眾玩嗎?還有結尾他慷慨激昂的演講以及把槍遞給殺人者讓對方殺了他,這種情緒化的衝動也跟大偵探波羅冷靜理智的形象完全相悖,邏輯上也顯得很愚蠢,因為殺人者是出於正義精心謀劃犯案,怎麼可能為了脫罪濫殺無辜?由此可見,新版在創意層面並不成功,商業心機也明顯大於創作誠意,總體水準不如老版!


作為偵探小說大師阿加莎的代表作,《東方快車謀殺案》自1934年1月1日出版以來,風行世界足有83年之久,其間它已5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最為人熟知的便是1974年眾星雲集的電影版本,該片獲得第47屆奧斯卡獎6項提名,出生於瑞典的英格麗·褒曼,更是以其古怪的瑞典口音英語,最終摘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英格麗·褒曼憑藉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出色表演,獲得第47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阿加莎.克里斯蒂可不是一般的推理小說家,她是世界公認的世界推理小說三大宗師之一,和日本的松本清張,英國的阿瑟.柯南.道爾齊名。這由此可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崇高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該電影上映,阿加莎.克里斯蒂還盛裝出席了首映,這成為她生平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可見這部《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作品對她有多重要。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認為1974年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是難以超越的名作,就連當時在世的阿加莎本人也對該版本青睞有加,認為阿爾伯特·芬尼飾演的波洛就是她筆下的那位比利時大偵探,唯一不滿的只是芬尼沒有選對波洛的八字鬍。

阿爾伯特·芬尼飾演的波洛

從1934年到1974年再到今天,2017年,經典再現

對於觀眾,能看到一眾好萊塢大high腕擠在車廂裏飆戲,飈的還是這麼經典刺激的命案,用珍貴來形容這部新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一點也不為過。

剛看完這部電影,對於其中大牌雲集的演技,還是非常滿意的。

服裝道具都是精心特製,連火車都是現做的。

膠片式電影,畫面,美術,道具,長久都可以說是一流的。

尤其是結局時隧道里那場【最後的晚餐】,那個鏡頭簡直可以珍藏起來。

片中的一些長鏡頭和演員站位也可以看得出是精選特製的,整體給人感覺就是兩個字

用心。

插一首歌

The shadow of your smileCarmen Cuesta - Dreams;Best of Carmen Cuesta Loeb

然而雖然美術方面很出彩,這部電影也並不完美,甚至有些平庸。

除了結局的改動和美術,其他方面均沒有突破先作。

尤其是在推理的設置上,原本這個案子就因為太出名,所以大家都知道兇手是誰,結果一個推理片變成了故事人性片,推理元素被擠壓,就讓我這個推理迷感覺非常的不爽。

此外,導演(也就是主演),自導自演難免加戲,有些過於自戀了,導致那麼多配角的戲,存在感偏低。

可能是原著和編劇實在太出色,(編劇是異形和銀翼殺手的編劇)

所以結局兩個高潮還是非常的打動我,感染力超強。

可我不得不客觀的給出7分。

總結:

1.演技、美術和鏡頭沒毛病,放棄對推理元素的期待,只看故事、人性和美術,才會有更好的觀影體驗。

2.如果完全沒看過這個電影,那麼強烈推薦,這是經典中的經典,推理電影必看。

3.如果早就熟知這個故事,那就看你自己心情了,並不是非看不可。

4.導演有點自戀,你在拍阿婆,不是福爾摩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