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吃橘子;我认识一位橘子专家。


        阿忠约莫五十多岁,皮肤黝黑、头发花白。他在几年前发生轻微脑中风,之后出现癫痫症,在加护病房住了数天才转到一般病房由我接手。所幸中风对手脚力量影响不大,主要是言语有点含糊,但复健之后自行生活应不成问题。


        这年纪发生中风相对少见,难以单纯用老化、血管硬化来认定,必须彻查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检查发现他有心房震颤及内分泌异常,这两件事必须与中风一同治疗,否则难保不会再发生更大灾情。


        出院后首次回诊,记得是农历过年前吧!他提了两袋橘子来分送我和护理师。本来以为他和其他人一样,只是应景的表达谢意;等他下次又同样提橘子来,我才知道他是种橘子的。


        记得阿忠初次回诊时说:「谢医师,十分感谢您。如果没有您,我没办法继续工作。这是我家自己种的桶柑,外面水果摊卖的橘子有种味道,如果吃了我的桶柑,会觉得外面卖的都吃不惯了。」我想他有点托大了;我并不觉得外面的橘子有甚么特殊味道,对我而言就是运气好或不好(买到甜或不甜)的差别而已。不过他的神情认真,言辞之间隐约显示了对自己的农产是多么的自豪。


        我谦虚地说:「没有啦!你能健康的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我也很欣慰。」于是高兴地收下他的橘子。
 

        冬天是橘子的生产季节,通常我从十一月起就开始买橘子。虽然我手脚容易冰冷,而中医说橘子性寒、体虚者少吃为妙,却还是从小吃到大。我一向喜欢茂谷柑或海梨柑,茂谷皮薄,但水份很多,不小心容易弄得满手汁液,不过甜度较高且略酸,煞是好吃;海梨则皮较厚,水份没那么多,但不会酸。在阿忠送我桶柑后,我才认真注意到这品种。要我比喻的话,阿忠的桶柑品种与口感比较接近海梨,圆圆厚厚的皮好剥,甜度中上不会腻,可以一次吃掉好几颗,确实比外头卖的好吃多了!


        几乎所有跟过我门诊的护理师都吃过阿忠的橘子。吃了两年后我浮现一个念头,可以向他订购橘子当作过年礼物;其实也是吃了不少免费橘子,希望聊表谢意。当我搜寻网路,发现他家订购系统不甚流畅,索性直接打电话去。接电话的人听说我要找阿忠,问清我的姓名后,接下去第一句话竟然是「谢谢你照顾我父亲!」语气充满敬意,让我吓了一跳;我几乎可以听见对方在话筒那端鞠躬的声音。


        阿忠回诊时,我跟他提起电话中和儿子的应对,称赞他的家教非常成功。他很腼腆的说,接电话那个儿子是公务员,放假会回家帮忙。家里子女都很有礼貌,平时会盛好饭等他回家才开动,会备好洗澡水等他先洗;他教育孩子做人要堂堂正正,且要感恩惜福;另外他卖橘子会先寄货运,宁可等客人满意品质再汇款,也不要因货色不如预期而砸了招牌。虽然他也被骗过(对方没付款),但还是坚持这样做。


        门诊护理师感动不已,开玩笑说:「阿忠先生,我可以把你的教子守则录下来,播给我的孩子听吗?」


        阿忠知道我有意订购橘子,比手画脚告诉我说橘子的尺寸分21、23、25、27号或更大的,任何品种的规格都一样。我听完后随口笑说「好复杂,记不清楚」。结果几天后我居然收到一箱包裹,里头分装著好几袋橘子,分别标示21、23、25、27号及更大的『柑霸』。一张纸条上扭曲的字写著「谢医师:供您参考。送礼可选25~29号,如果用来拜神添喜气则适合用27 号以上。」刚拆封看到这几袋橘子,不禁莞尔;他的率直与实事求是,让我对大小一目了然。简单想就是每箱的订价固定,客户挑的橘子尺寸越小、则可装越多颗,而橘子是透过筛选机来区分大小的,我还是特地搜寻youtube 才了解。


        把其中几颗最大且连枝的橘子拿去岳母家摆神明桌,十分有气派,岳母也赞誉有加。我最后下订了七箱25号的(每颗体积约接近棒球),在过年前寄回家乡餽赠亲友;护理师也订了一些。


图:阿忠送的橘子,  25号,每颗约同棒球一样大

阿忠的橘子02.jpg

图:这批则是29号,适合放供桌拜神明

阿忠的橘子01.jpg


        过年后阿忠又陆续寄了四批橘子到我家。我当面委婉道谢,请他不必再寄了,「吃不完了!」他很认真教导我,橘子在室温与通风处放不久;如果舍不得想慢慢吃,可用塑胶袋或保鲜膜一颗一颗密封起来隔绝空气、放置阴凉处,甚至可保存到五月。


        然而我心思却飘到另一件事。我家小孩们每次见到整箱橘子都非常雀跃,饭后吵著要我剥橘子。我剥皮后会顺便把中间的梗和籽咬掉,再递给最小的三岁儿子。他总情急的说:「爸爸,你不要咬太大口,要留一些给我喔!」剥一瓣就提醒我一次。想起那种嗷嗷待哺的画面我就忍俊不禁,哪可能撑到五月呢?不过我不敢告诉阿忠实情,怕他寄更多橘子来。
 



        今年三月,当我以为橘子季已经到尾声的时候,居然无预期又收到一大箱橘子,外观品项甚佳。我郑重地请阿忠不需如此破费,阿忠说他的橘子在今年评鉴又得到特等奖,实在忍不住想再跟我分享。「这批是采收的尾声了,今年不会再寄了!」他挥挥手道。


        话锋一转,他淡淡地叹了口气说,有些果农看到他出现在比赛会场,会冷言冷语说「苗栗之光又来了」!他起初觉得有点沮丧,后来就比较释怀了。很多老客户向他订购,他只要用心种植,满足这些老朋友就够了。


        我这才知道「同行相忌」是真实发生在各行各业的,连农民也不例外。感觉上他调适得不错,也不需我鼓励。虽然我不是水果专家,也不清楚这种评鉴的参赛者有多少?难度有多高?但他愿意分享喜悦与哀愁,我就乐于倾听;这是我长久以来的习惯。


        阿忠是杰出的农民、正直的父亲,以及和善的患者。这点我深信不疑。


        聊到桶柑他就眼睛一亮。去年的桶柑产量八万多斤,今年却暴增到十三万多斤,而且品相口感较往年更佳。他接到许多团体与家庭的订单,每天忙到夜里十点多才回家用餐,凌晨四点多又得接送工人出门,很累。我不忘提醒他一定要规律量血压。


        离去前阿忠语重心长的说:「医师,虽然您总是客气的说,行医是您的职责,不足挂齿;但我有幸能遇到您,才能像以前一样继续种桶柑。以后也请您继续品尝我的桶柑喔!」


        我望著他,坚定的点了点头。看诊的疲惫直到此刻,突然消散了。这种对话,就是维系行医热诚的要素吧!


补充资料:

ㄚ光的柑橘园

机器挑选柑橘


(本文刊登于民国107年6月13日 联合报健康版:阿忠的橘子 让我的疲惫消失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