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2_150150  

 

封面-01  

 

 

從金融海嘯到臺灣服務貿易協定
亂世總出英雄

 

 

智慧手錶前哨戰

  7年前金融家月刊創刊,那是2007年,剛好是金融海嘯發生的7月份,就是金融家月刊的創刊號,一晃7個年頭過去,檯球經濟從海嘯泡沫中逐一甦醒。主市者美國的經濟成長率已經爬升到3%、消費者信心及不動產房地指標也回溫甚多,看起來金融海嘯已經遠颺。

  緊接著而來的是臺灣服務貿易協定的簽訂。就在太陽花學運33050萬人以上的歷史人潮,向馬英九喊話「退回服貿、先立法再審查」的同時,第一財經週刊創刊了!如果說金融家月刊與第一財經週刊有何相同之處,我認為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在利空混亂中,繼續前進!

 

競爭力是硬道理 永遠不會改變

  不論產品製作於哪一個國家?當全世界各個國家產品站在同一個舞臺上時,就只有「性價比」、「品牌價值」等這些因子決定誰勝誰敗。

  現在事實非常清楚,臺灣的很多產業已經不具競爭力,不論是在中國龐大資源全力扶植中國產業快速崛起或者是全球政經環境的改變,臺灣很多產業以製造聞名,低價代工的時代,的確已經過去。

  舉例來說:臺灣的塑膠業,20年前到寧波設廠,現在大陸最大的塑膠業就羣聚在寧波,成為臺塑集團的競爭對手,臺塑集團一直鼓吹服貿要過關,因為這樣價格纔有競爭力。當競爭力是來自於壓低價格,到後來都是死路一條,因為壓得比大陸更低,但能壓得比越南、柬埔寨更低嗎?

  舉例來說:臺灣的金融業,苦等中國開放臺灣證券業前往開設分公司,結果一等20年,好了,現在說要開放了,可是這20年內中國的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再加上阿里巴巴的餘額寶、騰訊的支付寶,個個都是恐龍、大象,往下一看,臺灣的證券業小的像白蟻,臺灣的金控小的像蟑螂,臺灣的金融產業小的像老鼠。既使簽了服貿協定,臺灣金融業也無法重回失去的20年,面對中國金融市場,依舊無法使力。

 

所有的思維都要圍繞在 技術、資金、商

業模式 堆疊出的競爭力

  當區域經濟越來越成形鞏固時,所謂的市場競爭就會是以超出國家的範圍,所有的產品放在同一個平臺上做比較。不論是ECFAFTA、服務貿易協定或臺紐協定等等,當所有的產品都進到這圈子,少掉了關稅交納,省掉了一再過海關的時間,這些聽起來似乎都是競爭力的的環節之一,但如果是以這些才能獲取利潤的公司其實並不算真正的競爭力。

  舉例來說:關稅大約5%-10%,跨國海關時間約2-3天,如果一家公司的公司是對手降價5-10%就會流失訂單,如果客戶多等你的產品2-3天都不願意,那其實不算是有競爭力的公司。

 

競爭力=商業模式+性價比+品牌價值

  臺灣有競爭力的產業或公司其實都已經以股價來表達他們的競爭力。例如電子股王大立光,股價1500元,客人沒有議價空間、並且通常一等就必須3-4周。解析度穩定加上色彩鮮艷、就是競爭力。當董事長林耀英接受記者訪問時就提出來:我就是這個價,要不要隨你!產品的價格很硬,股價當然也就很硬!

  我是這麼看大立光的發展未來,因為大立光對其競爭者是遙遙領先,白話一點叫做:只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第三名,一大堆第四名、第五名!如果用技術談,是領先其他3-5年以上,而在其臺中廠再興建完成之後,整體業績爆發力更能延續,所以,這個產業的領先應該是可以持續很久。

  對於一個領先態勢可以維持很久的公司,股價是不能設上限的。臺股以往的股王歷史最高價是1999元,由國泰人壽在民國79年所創下的,現在大立光股價1500元,距離1999元只有25%距離。2014年大立光EPS 71元,本益比20倍左右,我們認為很有機會拉高到30倍附近。

 

臺股加權指數完全多頭

最強勢股票直接噴出大漲

  臺股指數本週在8700-8800點左右整理,短期之內要大漲有其困難度,但如果就個別個股來看,既然股王大立光已經有1500元價位、股後漢微科也有1300元高價水準,臺灣股市將會進行產業強的繼續上漲,沒有競爭力的產業是會下跌變成空頭走勢的。

  用華倫巴菲特的話來說:認識你的投資標的,長久擁抱他!第一財經週刊研究部喊出的目標價是2000元!敬請拭目以待!

 

 

全文轉載自第1期君安第一財經週刊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及轉貼全文或部分文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