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關乎傳統的記憶在我們腦海中刻下印記,對於西鄉人來講,三月三廟會就是這和煦春日裏濃墨重彩的一筆。又一年,鼓聲、鑼聲伴着喝彩聲將鄉裏鄉親聚集了起來,這種羈絆在500年的傳承中早已融入血脈。

在這深圳規模最大的傳統廟會之一和隆重熱鬧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中,周邊居民與遊客也都聞聲趕來,在禮炮聲響後跟隨着隊伍體會純正的寶安民俗與嶺南文化。

穿着盛裝的人們全副鑾駕,舉旗牌、鳴大鑼、執大刀、託香爐、擡着北帝神像隆重巡遊,周圍人羣也跟着喝彩起來。表演隊伍載歌載舞,陸續從西鄉公園出發,沿着真理街、巡撫街、鳴樂街、步行街一路巡遊,串聯北帝古廟、王大中丞祠等歷史文化景點。

古裝扮相的隊伍打頭陣,舞龍舞獅舞麒麟隊伍跟隨其後。舞動的獅子時不時走到人羣邊,大人懷中的小孩止不住盯着看,被逗得咯咯直笑。

毫無疑問,飄色絕對是巡遊隊伍中的重頭戲,也是嶺南人童年裏興奮又好奇的回憶。“小不點”們早就準備妥當,被師傅們固定在了色板上。可能每個見過飄色的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飄色童子究竟是怎麼“騰空”的?來得早的人們恰好看穿了這一切。童子靠隱藏在衣物和裝飾的色梗支撐,腰部纏緊安全繩,即可做到在空中手舞足蹈。騰空而飄也成爲了飄色起名緣故。

飄色團團長劉天一介紹,這次共有13臺色板,上面立有38個童子,最小的僅4歲。有些小孩甚至會表演雜技、魔術、舞蹈和戲劇等。童子們扮演成西遊記人物、送子觀音等各類經典人物,展示“財神蒞西鄉”“觀音送子”等經典故事,童子們三五個列成一排,懸空而立,飄然若仙,潑灑甘露,帶來對西鄉美好的祝願。

各個社區和同鄉會也組成了不同方陣,通過民俗舞蹈還原傳統漁耕、本土生活等場景。有的社區舞蹈並不非常專業,但她們笑容傳遞出的喜悅會感染每個人,就像身邊時常掛念着你的鄰居阿姨那樣親切與熱情。

在直播鏡頭裏,9名網紅和外國友人組成的直播團吸引了人們眼球。他們穿梭隊伍中,打卡西鄉古建,探尋年華錦繡,在直播鏡頭裏品嚐阿叔牛雜、銓利老餅等西鄉傳統美味。

遊行結束休整完,千歲大盆菜宴開始了!

西鄉近萬人圍聚在一起,盆菜宴沿着老街一字排開,從頭望不到尾。味覺是觸發記憶直接的因素,當第一口盆下去,“到家了”的念頭就會浮現在熟悉的人腦海中。寓意着百鳥歸巢、團圓富貴的“千歲”也寄予鄉鄰美好的願望。在美好願景中,一邊喫着大盆菜,一邊聽着木偶戲是街坊們的最愛。晚飯間,純粵語演唱的木偶戲在西鄉公園戲棚上演。

觥籌交錯間,茶餘飯後時,鄰裏街坊圍坐一起互道家常。光影在臺上恍忽,曲調在耳邊環繞。懷中嬰兒安睡,身邊孩童打鬧,許久不見的好友熱聊,一天在廟會喧鬧中結束了,新的一天又將在希望與熱鬧中冉冉升起。

【撰文】何俊 劉倩希

【圖片】何俊

【作者】 何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