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湘南學院附屬醫院骨二科成功開展了一臺髖關節後外側入路完全保留股外旋肌羣的髖關節置換術,突破了髖關節置換技術後髖關節脫位、限制關節活動的瓶頸。

  3月初,80歲的老人雯雯(化名)因摔傷導致左髖部疼痛、活動受限,一週後來湘南學院附屬醫院就診。

  經過查體及X線檢查後,診斷爲左股骨頸骨折(Garden分型四型,頭下型),因患者年事已高,保守治療併發症多,需儘快外科手術治療。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3月20日,湘南學院附屬醫院骨二科團隊採用國內頂級換髖新技術——行經髖關節後外側入路完全保留股外旋肌羣的髖關節置換術。

  術中保留股外旋肌羣,只切開後側關節囊。

  術中在髖後外側做一長約7釐米的手術切口,建立專門的操作通道,利用相應器械完成左髖置換術,整個操作在保留股外旋肌羣下完成。

  解決了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後出現假體脫位,不能深蹲、翹“二郎腿”等活動受限問題,也避免了DAA手術前入路潛在的前脫位風險。

  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患者術後的關節活動功能,避免了常規髖關節置換患者的術後不便。

  目前患者情況良好,正在恢復期。

  骨二科李楊主任醫師介紹,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疾病,近二十多年來髖關節置換術已成爲該病治療的金標準。

  然而,傳統的髖關節置換術需切斷股外旋肌羣,給患肢功能帶來了問題,術後併發症多,且手術創傷大。

  現在採用最新的技術,完全從避免神經損傷的神經界面進入,術中出血極少,不需留置引流管,術後恢復快,切口更小,術後患肢功能恢復好,脫位風險更低,屬骨科超微創手術。

  目前該項技術國內僅有少數醫院開展,主要應用於股骨頸骨折、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治療。

  (編輯Anne。圖片來源湘南學院附屬醫院)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湘南學院附屬醫院 骨二科 李定濱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