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捷運,通勤族,上下班通勤,上下學通勤,旅客,市政府站,板南線。(圖/記者季相儒攝)

▲臺北捷運。(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為了增進民眾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的意願,臺北市政府撒下3.3億補助推出1280元交通定期票,4月正式上路。但推出後未能增加汽機車通勤族使用意願,捷運平均日運量僅成長1.9%、公車僅上升1.8%,遭議員質疑是「3億元換2%」。市議會16日審議108年度預算時,議會大會做出附帶決議,要求明年政策滿週年時,若捷運日運量成長未達3%、換算約6.2萬人次,雙北定期票預算將不得動支,屆時1280元定期票恐提前喊卡。

值得一提的是,「附帶決議」沒有強制的法律效力,僅是市府與議會間的默契,但=依照慣例市府多會尊重議會做出的附帶決議。換句話說,若明年未達日運量提升3%、6.2萬人次的運量目標,1280元定期票政策恐提前喊卡。

議員何志偉表示,雙北市推出1280喫到飽的交通定期票,目的就是希望吸引汽、機車族改搭大眾運輸工具,但北市府至今補助了3.3億元,捷運平均日運量僅成長1.9%、約4萬人次,公車也只上升1.8%、約3.7萬人次,也就是說,1280元定期票票政策,只是變相給「熟客」優惠,根本沒有吸引新客羣。

何志偉質疑,雙北明年總計還要花9.4億元補助定期票政策,但交通局的目標卻僅是要提升2%運量,直言實在太扯,若花大錢卻沒有實質成效,乾脆讓政策走入歷史,何必等到2年期滿才檢討?

對此,交通局長陳學臺表示,推行公共運輸除了拉力外,也會加強推力,如明年會針對捷運站、商圈周邊的收費機車格開始實行收費制,也會針對周轉率高的停車熱點提高汽車停車費率,透過提高汽、機車的運輸成本,鼓勵民眾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