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臺北報導】

內政部住宅政策大轉彎,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興富發建設董事長鄭欽天昨(29)日都指出,解決民眾居住問題的關鍵,在於均衡區域發展,政府要加強交通建設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在各區域創造就業機會,才能真正「核心紓壓」。

至於政府要鼓勵租屋市場、甚至建立租屋平臺,趙藤雄說,華人社會「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柢固,需要一段時間慢慢扭轉;鄭欽天則認為,臺灣空屋率看起來雖然很高,但其實該數字是失真的,若深入解讀,就會發現有些空屋是高資產族羣的資產配置、有些則有其他用途。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認為,健全租屋市場是一件好事,可幫助弱勢,讓政府有限的資源能更有效的運用、分配;但他也擔心,政府提出的想法能否真正落實、怕最後與實際情況有落差。

趙藤雄表示,政府原本就不一定要扮演住宅市場的供給者,因為只要把交通建設做好、動線拉出去,自然會有建商去開發周邊的土地、推出建案,提供有需要的民眾價格便宜的房子。

但他強調,政府更應該思考如何鼓勵投資、均衡區域發展,畢竟有企業進駐、有工作能做,周邊就會形成一個生活圈,多數人都希望居住在工作地點附近。

鄭欽天也建議,若要企業願意到「非核心區」設點,從稅制下手是最有效的,比方說,假如政府為促進淡海發展,提供遷入的企業前五年營所稅減半、後五年減三分之一,興富發會考慮搬過去,自然能帶動員工約千戶家庭有機會搬遷。

 

看到上面這個,興富發董事長說的這個…是蠻不錯的。但要從政府口袋裡拿錢出來裝自家口袋…這對雙方都有難度…要不然我個人倒是覺得這個建議是可行的。不過其中的一些問題點還是需要拿出來分析,對建商而言省下來的稅也是稅。算多出來的,是否能提撥一部分來建設附近來造福人羣。這個區域熱鬧了,員工居住區塊發展起來了,生活圈有了。廣告自然也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