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练习曲.jpg

  当初2014年底《曼哈顿恋习曲》上映的时候,周遭常看电影的朋友们拼命推荐,大概是认为这样具有文艺气息的小清新电影很适合我,殊不知我内心叛逆,别人愈叫我看我就愈没有动力看,结果就拖到现在了。

  整体感想算是很好听的电影,在处理人物情绪上使用歌词表达的方式别有一种风味,就像是每个人听同一首歌曲会产生不同的共鸣,观众在这些桥段中所获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是心思细腻、或者有过类似经验的人,大致上可以抓住角色的心境转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决定。


  音乐部分最让我惊艳的是开头的第一首歌《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关于一个孤独的人在地下铁的寂寞哀伤,由女主角Greta(绮拉奈特莉 饰演)弹著吉他演唱了第一次,接著电影将时序往前描述音乐制作人Dan(马克鲁法洛 饰演)刚度过了最糟糕的一天,灰心丧志的他在酒吧听到了这首歌,吻合心境的音乐打动了他,这时电影的第二次演唱,透过Dan的幻想视角,加入了各种乐器编曲伴奏,你才发现原来经过编曲后的歌曲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立体和圆满,搭配不同音轨的强调让情绪更丰富,而透过这个简单的桥段,也让观众了解这位音乐制作人的才华。




  再来直接讲女主角Greta的心境转折吧,毕竟电影里的歌曲都是关于她的爱情故事,看的过程里忍不住感到很心疼,大概也是想起了关于自己的人生吧。

  跟著交往多年的男友Dave(魔力红主唱 亚当李维 饰演)来到纽约,第一天Dave还表现的像是不能没有女友的依赖小猫,结果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和唱片公司的助理劈腿了。

  劈腿之歌是《A Higher Place》,大家都吃惊Greta怎么好像有读心术一样,光听了男友创作的一首歌就知道他劈腿,但我说其实前一首在录音室的歌《No One Else Like You》就透露出一点蹊跷。
  刚买完咖啡的Greta进来,两人交谈了几句,其中Dave大赞抹茶的好,接著开始录《No One Else Like You》这首歌,「I want to stay your friend」(我想当你的朋友)一句歌词就能品尝出微妙的突兀,这首歌是给Greta的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然后镜头带到了一个黑色长发女子,原来早在那时Dave就已经和助理米姆这个日本妹有暧昧情愫。

  前面让Greta处在一种莫名的不安,但等到Dave回家和她分享他在洛杉矶获得灵感而写的歌《A Higher Place》「That's the dream to sing, the perfect girl, the perfect song」(梦想著为完美女孩唱一首完美的歌),再看了Dave因心虚而不敢直视她的眼神,她立刻明白这首歌的对象不是自己,Dave​​​​​​​将他对另一个女人的爱慕之意写进歌中,还得意洋洋的和女友分享自己的杰作,听在Greta耳里是一种什么样的屈辱?这绝对值得一个火辣辣的巴掌,甚至多赏两下都不为过。




  而无预警遭受背叛的人,深爱著对方多年的心还收不回来,于是Greta在酒醉时唱出了《Like A Fool》,并在Dave的手机留言留下了这段演唱,自嘲自己像个傻子一样的爱著他。

  「And you have broken every single fuckin' rule / And I have loved you like a fool.」(而你打破了每一条他妈的规则,但我还是像傻子一样的爱著你)

  恋爱不就是这样,深爱著对方,即使他痛踩了你对爱情的底线,理智告诉自己要毅然决然的转身,头也不回的离开,却还是切不断绵延不绝的思念和情感。




  在手机留言听见这首歌的Dave,忽然良心发现想要挽回,打了电话并留下语音讯息给Greta,希望她可以回电。

  Greta接著和众人一起录制了《Tell Me If You Wanna Go Home》这首歌,用甜美的嗓音唱出了被抛弃后的心情,对复合这件事的质疑:
  「If you're taking me home / Tell me if I'm back on my own」(如果你要带我回家,告诉我,我是否又将独自一人?)

  复合困难的点之一,就是当初造成分手的问题是否还存在。
  陪著Dave到纽约打拼的Greta,依附在男友的明星光环之下,当Dave为了自己的音乐事业必须各地奔波时,Greta只能一个人守著男友回家,更遑论极具知名度的Dave伴随而来的大量诱惑,还有前车之鉴的劈腿纪录,这些层出不穷的大刺卡在Greta心里,即使复合也会埋下隐忧,种种不安全感和负面情绪总有一天会将她吞噬毁灭。




  专辑杀青派对之后,看著制作人Dan偕同他的前妻和女儿一同开车离去,Greta的眼神满是失落,于是内心忽然软弱了起来,想找个人陪伴而传讯息给前男友Dave同意见面。

  这时要提到整部电影最重要的一首歌《Lost Stars》,它在电影里出现三次。
  「are we all lost stars / trying to light up the dark?」(是否我们都只是迷失的星星,试著点亮这片黑暗?)

  其实我不太理解歌词的意义,单看歌词实在很不像甜蜜的情歌,有点像是懵懂的少年少女在一片迷茫之中互相依偎著取暖,又有点像对著逝去的事物哀叹。

  第一次是Greta在他们交往期间唱的,献给Dave的圣诞节礼物,这时只有吉他伴奏,是首很文艺清新的抒情歌,尽管对未知徬徨但把握当下相爱的时光,试著努力做些什么让未来更美好、生活更有意义。

  第二次是Greta答应前男友Dave见面后,他们彼此分享分开的时间做的音乐,其中Dave拿出来献宝的就是经过编曲后的《Lost Stars》,但却被Greta浇了一桶冷水。
  Greta说Dave改编后的版本已经失去了这首歌的灵魂,它将原本的抒情曲变成摇滚流行曲,剥夺了纤细的韵味而添加哗众取宠的元素,丧失了歌曲的原意。
  Dave邀她去现场看他表演,听他唱这首歌;Greta要求他不要这样唱这首歌,希望他用原本的方式唱。

  第三次就是Dave的现场表演了,这边的Greta的反应非常耐人寻味。
  Dave在开场前说他要用原创作者的编曲来唱这首歌,拿了把吉他伴奏,希望她(Greta)能上台加入一起演奏、也希望她能把这首属于她的歌听到最后。这段话象征了邀请复合(上台加入合奏)的意义,即使还没准备好也希望她能待在原地听完他的真心表白(听完整首歌)。
  然后在某个段落Greta屏息以待,她想知道这首歌是否还能保有纯粹的原样?这个前男友和曾共度的美好恋情是否仍找得回来?结果就在一瞬间,随著Dave用高亢激昂的假音唱出了改编后的歌曲,台下观众疯狂欢呼,她明白一切都回不去了。

  比起两个人私密的回忆和情感,Dave更在乎的是大众的观感,将专属两人的歌曲包装成取悦大众的流行歌,或许由商业角度来看并没有错,但对Greta而言这代表自己失去了独特的地位,于是她也决定割舍掉这段已经变质的爱情,在歌曲还没演唱完就转头离去。




  ​​​​​​​电影在〝爱情〞这个议题上,没有给出皆大欢喜的结局,或者说当有了劈腿的设定后,整个故事就再也无法有单纯的圆满了吧。
  所幸音乐是好听的,创作是令人兴奋的,每一首歌都有其独特意义的存在,构筑出电影的情感。

  至于标题为什么取「别低估创作者的纤细敏感神经」?只是想说那些欺骗、隐瞒、宝宝XX但是宝宝不说的小把戏,其实都逃不过平素最爱观察的创作者眼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