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共享单车可谓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从开始的ofo、小蓝车、摩拜三个巨头为首的众多共享单车疯狂烧钱抢占共享单车市场,到现在的ofo退场,摩拜被美团收购,小蓝车背靠阿里巴巴,也仅仅用了五年时间。

  五年时间里,这个曾经人参鼎沸的战场,只留下了一地鸡毛。

  而摩拜和小蓝车在最近双双宣布涨价,由原来的2元/小时涨到2.5元/小时,涨幅高达40%。比起惨遭破产传闻缠身的ofo,摩拜和小蓝车还能在美团和阿里巴巴庇护下继续发展。2018年4月,美团花费37亿美元收购摩拜单车。但根据美团公布的2018年报表显示,摩拜为美团创造了15.07亿元的收入,但其亏损达到了45.5亿元。在2018年12月份,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宣布辞去CEO一职,此时,摩拜单车创始团队的最后一人也离开,摩拜单车已被美团全权接管。

  胡玮炜虽说是摩拜的创始人,但她并不负责摩拜的具体管理。对于摩拜来讲,胡玮炜更像是一个符号的代表。

  摩拜的的崛起个衰落正好应正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从2015年创立开始,摩拜就进行了多轮融资,其估值达到了500亿元,从此共享单车开始疯狂扩张,打响了这场烧钱大战。

  在创立初期,摩拜并不以盈利为主,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市场扩张。摩拜单车的正式上线是2016年4月22日,到2018年1月,短短三年,摩拜进行了12次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凭借着这些资金,摩拜成功的进入了12个国家,约200座城市,总共投放了超过700万辆智能共享单车。再加上摩拜单车的耐用性,一时掀起了“橙色风暴”。

  这时的胡玮炜凭着摩拜成功选入《福布斯榜》中的“25位亚洲新锐女性榜”。

  但跟网约车一样,其烧钱补贴一直是这两个行业的通病。

  根据业内人士推算,每车每天平均要5单才能弥补摩拜单车的生产成本、运行和维护成本以及损耗折旧等等所造成的资金缺口,也就是说,每车每天平均要5单以上才会有盈利。但在美团收购前,摩拜的日订单没有1000万单,算上已投放的900万辆的摩拜单车,每车每天平均只有一单,想要盈利还遥遥无期。

  无法盈利的情况造成了摩拜资金链的短缺,虽然已与微信开始合作,微信给摩拜带来了近半的新用户,环比增速超过了200%,但依旧没有解决摩拜资金短缺的问题。即使得到了腾讯的出手相助,摩拜还有10亿多美元的债务没能还清。

  背靠财团的摩拜都如此惨烈,其他小众共享单车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卡拉单车、悟空单车、3Vbike、酷骑单车接连爆雷。小蓝车也顶不住债务的压力,宣布将价格调整为1元/30分钟,其创始人李刚也发布了公开信,表示企业有严重的资金问题并有无力运营的可能。

  作为共享单车里唯一有盈利的哈罗单车,其主要业务也扩展到了网约车服务,成为互联网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至此,共享单车里仅剩下了ofo和摩拜这两个巨头。ofo因为巨大押金问题而被卷入破产的边缘,面对无法还清的巨额押金和需要处理的共享单车,ofo的日子不会那么好过。

  虽然也有传言摩拜与ofo将会合并,但看到美团收购了摩拜以后,ofo和摩拜合并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在巨大债务压力下,摩拜停止了海外业务的扩张,并专心经营国内市场。在被美团收购后,摩拜单车改名美团单车。至此,共享单车三巨头只剩下了ofo,面对对面两家的涨价,ofo暂时还没有宣布价格调动的迹象。

  比起调价,人们最关心的还是ofo什么时候能还清押金。根据公开资料显示,ofo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10.20亿元。

  对于在2019年3月25日流传出的ofo破产的言论,ofo表示,企业目前还在正常运行,新闻严重失实,严重危害ofo的经营,已经向有关部门提交证据,并保留诉讼权利。

  2018年可谓是共享单车的寒冬,整个行业都陷入资金困难的境地。在这个行业的黄金时代,两大巨头的车轮战打到过海外,又因为盲目的扩张带来的资金链严重的短缺而纷纷撤退。这个曾经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前仆后继的行业,在经过一次次的烧钱大战后,所留下的,只剩下一份份巨额的债务缺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