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回家一路艱辛,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受到國家政策好,讓我經歷了一次難忘的回憶,中午12點30的火車,廣州火車站電子屏幕12點熄滅,撞運氣趕火車,第一次爬火車站圍欄,第一次喫一塊錢一個的土雞蛋,第一次看見一位年輕小夥現場發瘋,第一次連續喫5塊的盒飯兩天,第一次在火車上撿包裝塑料送給乘務員去餐車引火,第一次在火車隧道連續過夜睡覺,第一次為了節約喫飯成本,陌生的大家一起在火車上砍價買農夫新鮮飯菜。北方的冬天沒南方冷,引用我一位瀋陽的同學說的,南方真比我家真的冷太多啦!


問的好!問到點子上了,就目前天氣而言不怕北方下暴雪,就怕南方降大雨雪。為什麼啊?北方下多大雪,不融化,以固態雪形式儲存起來,春風來了,融化了為春播打下好墒情,瑞雪兆豐年!

南方降雨雪量很大的話,就會出現低溫、凍雨、冰雪災害,而南方是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較高的地區,帶來的損失是很嚴重的。

比較一下南方與北方的氣象要素的差別。

南方: 氣溫0℃左右 水汽充足

北方: 冰雪溫度 乾燥

南方的氣象條件比較獨特,水汽充足,氣溫正處於水的三態變化臨界點,可以出現水的各種形態,雪、雨、霧、露、霜、凍雨、雪凇、霧凇等現象,這主要與氣溫的忽高忽低,氣流忽強忽弱,行進中的忽慢忽快,冷暖交錯,湍流、渦流、急流與地形結合,組合出複雜的氣象條件。

最可怕的是天氣現象,是南方冷暖氣團對峙,極地渦旋南下且穩定,太平洋暖高壓強勢不退縮,北上的水汽源源不斷,南下的冷氣團從不間歇。冷暖氣團在長江流域、華南北部堆積,堆積,造成非常嚴重的雨雪災害。給農業生產、工業、交通、通訊、人們的生活帶來嚴重危害。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南國的冰雪,晶瑩剔透,但孕育著生機,梅花歡喜漫天雪,一切在冰雪中蓄勢待發,只待春風來。畢竟青山遮不住,一枝一花出牆來,「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這是一個好問題,作為曾經經歷過2008年南方雪災的人來說,那時候就有此疑問,北方常年下雪,有時候幾個月雪都不化,南方下雪也就幾年一次,怎麼會碰到一次大雪,交通、電力等全面癱瘓?可能的原因大致如下:

1、天氣氣候不同

北方的冬天,天氣寒冷乾燥,俗稱「乾冷」,是物理攻擊,只要保暖做得好就足夠應對,而南方天氣寒冷潮濕,俗稱「濕冷」,是魔法攻擊,光保暖沒用,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冷的就受不了。

2、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不同

北方的冬天常年有雪,基礎設施,如電力輸送的電站、電線杆、電線在設計和建造時就已經考慮到防風抗凍、大雪覆蓋、承重等的因素,而南方的冬天碰到大雪的概率較低,像上述的這些基礎設施在設計和建造時,基於成本的考量,並沒有按照那麼高的標準建設。如南方遇到異常大雪天氣時,這些輸送電力的設施首當其衝,率先遭到破壞,2008年的南方雪災就是慘痛的教訓,一旦電力跟不上,對工業化的現代生活是致命的打擊,啥都玩不轉,後果自然很嚴重。

3、應對經驗不同

北方經常遭遇風雪天氣,上到政府、相關部門,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有一套應對經驗和生存方法,而南方很少發生這樣的異常天氣,一旦發生,相關部門應對不及時,措施處置不當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樣就加重了雨雪災害的嚴重程度。


北方下雪是常事兒,所以在修建道路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在線性上,材料上;或者預留應急車道,比如哈爾濱哪個地方來著,修十二個車道,其中兩個在下雪的時候堆雪。再就是在下雪的應急預案上下了功夫,有備選的管控方案。南方下雪就那幾天兒的事兒,所以在建設時往往未將積雪重點考慮,只是作為偶然現象提供應急方案處理。所以一旦積雪出現,北方往往習以為常而南方措手不及。另外一點也和雪質有點關係,北方的雪下下來很實,長期以來對於雪的把握在人的心裡形成了一個定式。南方的雪通常下下來就化了,所以一旦不化就容易出問題,雪質不實,往往是踩一腳才結成冰,在摩擦力上變化較大,容易產生事故。


首先:北方下雪一般就只是下雪,不會夾雜著雨雪,這樣就不容易凝凍,而南方下雪溫度聚降,時常雨和雪夾雜著下,所以就容易凝凍,什麼河道,公路,機場都不能使用。所以就更嚴重。

其次 : 南方流動人口多,而南方下雪通常在春節前面一點,當大雪趕上春運,各種新聞報道無不牽連著家人的心,大家關心得多,新聞自然報道得多。

最後 : 就是南方地勢崎嶇,而北方相對平坦,所以地勢崎嶇的地方受雪災的影響就越大。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只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北方下暴雪沒什麼事?

不不不,不是的,北方下暴雪,也有事,不過就是有人未雨綢繆,提前做了應急方案而已。

北方冬天冷,下暴雪是經常的事。也不能說是完全無礙,因為有一羣機構有一羣人提前做好了所有的準備而已。

首先,在機械上準備好了。

北方,幾乎所有的政府,都採購了清雪車。而每次天氣預報有暴雪之時,這些司機師傅都會被提前通知,隨時待命。

有一次,是夜裡下暴雪,但是,清晨一起來,所有的路面,積雪已經被清除走了,可想而知,這些司機師傅是怎麼得到通知又怎麼一夜未眠的

再次,清潔工人師傅們,連夜清理積雪。

清潔工幾乎是最辛苦的職業,因為他們隨時在清潔路面,在一些清雪車到達不了的地方,他們人力掃雪。有時候下雪,我們到了單位,也會發現路面已經清潔了,就是單位有人已經打掃了出來。所以,才能暢通無阻。

再次,北方的所有房屋,生產設施等都可以抗拒高寒

北方冷,大家都知道,所以,房子蓋的厚厚的,玻璃是雙層的。生產單位的各種設施也是都可以防高寒的。

未雨綢繆,提前考慮,雖然暴雪也帶了了很多不方便,但是提前預防能防止很多破壞。

再說是南方吧

下雪都是突發事件,經常好幾年也沒聽說過。

偶爾下一次,可能恰逢寒冷,但是很多東西都「不湊巧」

比如,天氣

也沒冷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有雪有時也有雨,下雪又下雨,彼此參和,活活凍在一起形成了「凍雨」。這種東西,一會就結冰,給路面帶來了很不好收拾的感覺

再說,因為是偶然事件,大家都沒做準備

有人說,北方下雪可以看看雪,南方下雪可以看看南方人。南方人沒見過雪,首先政府也沒有多餘的錢置辦清雪車。再就是人們,估計連羽絨服也沒有。屋裡也沒有暖氣。

裏外都冰冷。真不舒服

再說了,各種生產設施都不能「抗凍」

因為事發偶然,所有設施和人一樣,都「不抗凍」。造成的損失真是讓人心疼啊

所以,北方下雪沒事,南方下雪就是災害。


南北方氣候的差異是主要原因!北方冬天雖然溫度低,但很乾燥,晝夜溫差小,冬天下雪習以為常,也未曾聽說過什麼雪災冰災的新聞。

南方則不一樣,南方冬季今天天晴氣溫十幾度,明天變臉氣溫零下幾度,溫差不是一般的大,加之空氣濕度大,晝夜溫差大,一般狀況是早上一看處處白頭,厚厚的一層霜。

碰到老天不作美,來一場雪,看似很美,著實不便甚至煩人。最可怕的是再來一場凍雨。南方不象北方,北方平原多,植被少。南方丘陵山地多,植被茂盛,地形複雜,連續幾天雪老天再任性下點凍雨,落到那那結冰,道路、房屋、樹木、供電、通信、自來水……都面臨極大的挑戰!

2008年的南方大範圍冰災,回憶起來歷歷在目。前年贛東北下了一場大雪,雪一停凍雨又接踵而至,作為一個供電人,親身經歷了其中的難辛。到處都是被凍雪壓倒的樹木,很多高低壓線路上結了厚厚的冰,弧垂特別大,有些被風吹斷,有些被樹壓跨,到處巡線搶修,有些一線員工連續作業搶修幾十個小時,餐風飲雨,手腳紅腫……其中滋味,一言難盡。

山路崎嶇,有些地方車子根本進不去,完全靠步行負重巡線搶修,跟所謂的防災預案不完善毫無關係,總不能把山地全部挖平在每一條線路下面修柏油馬路吧?

白天氣溫高,冰雪融化,晚上氣溫底,再度結冰,反反覆復短則三四天,長則七八天,得看老天爺的心情!

北方整個冬天都全程供暖,家中、單位、商場、公交車內……能供暖的地全是暖烘烘的,再比比南方,處處冰冷冷的,家中開個空調半天也暖不起來,耗電得不得了,經濟條件差的根本就不敢享受……

就回答這些,有不妥之處,海涵!

(負薪映雪感謝你的閱讀與關注!)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問題!

北方每年冬季都會下雪,而且每個人從小到大都經歷大雪,對大雪的處理方式方法早就有應急準備,城市裡面也有幾套應急方案策劃,「未雨綢繆」走在前。而南方則不然了,多少南方人一輩子沒有見過雪,更別說什麼大雪,暴雪了。

就拿開車來說吧,北方人到了冬天開車,後備箱絕對備有防滑鏈(也有其個別不備的)。下雪了給車輪套上防滑鏈照樣開。南方就不行了,先不說他後備箱準不準備防滑鏈,就是給他們車輪套上防滑鏈,他們也未必敢開,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開車經歷,更別說什麼經驗了。

還有喫飯,北方人冬天有貯存,土豆,大白菜,胡蘿蔔,大蔥,……等,蔬菜的習俗。你就是下大雪封高速了,對於我們喫飯根本沒有什麼影響。南方則不然了,買菜都是喫一頓買一頓,或者喫一天買一天的(這也很少見)。一旦大雪封了高速,當地的蔬菜在雪地了窩著,車子肯定也不讓上路了,菜市場和超市的蔬菜都是售罄的局面。

在南方沒有生活過的朋友可能不清楚,南方的冬天那不是冷,那是凍的你骨頭縫鑽心的疼。而北方的城市就沒事了,本身天氣就乾燥,你越下雪,雪地裏人越多,尤其小孩子,。打雪仗,滾雪球,堆雪人。其實下雪的時候並不冷,化雪的時候比較冷。屋子裡面有暖氣,天氣太冷了,供暖公司會加大供暖力度。

我在西南地區的四川遂寧呆過將近4個月,也在廣西呆過5個月,都是經過冬天和春節的。

簡單說說四川;那裡的的房間冬天那就是冰窖,在三九天的時候,我朋友的父母們穿著羽絨服,整天就是圍著小太陽烤著,喝茶聊天。而我就是一身保暖內衣,一條褲子,一件夾克,到處瞎溜達。在那裡洗衣服,也是個要命的事。我朋友他奶奶洗衣服,用洗衣機洗完以後,光甩幹就甩4~5次。把甩乾的衣服要是掛到陽臺上,雖然它不會結冰,要是沒有太陽它一個禮拜它也幹不了。每次都是出太陽了,他奶奶背著竹簍,裝上衣服,到有太陽的地方去晾曬。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泛指的是南方農村,不是城市。北方人無論是以前蓋的瓦房還是現在的樓房,房頂是很結實的。而南方的房子房頂,在北方人看來就是形式而已。

在南方,農村人蓋房有一個特點。就是樓房的二層或者三層基本都是瓦房形式的,因為南方雨水居多方便雨水流淌。但是他們的房頂真的很脆弱,就是用一些木板或者比鐵鍬把粗的木頭,搭成了架子,直接把瓦一排一排嚴絲合縫的鋪好就完事了,房子裡面在一弔頂。無論是小藍瓦,還是琉璃瓦,還是機瓦(機器製成的瓦),都是這樣的操作。這樣的房頂承受能力是很差的,如果下冰雹,他們在屋子裡面可以清楚的聽到冰雹砸房頂那種噼裏啪啦的聲音。這樣建房子也包括農村以前和現在的瓦房!

北方人的瓦房,那可是柱子,人字架,或者半人字架,裏條,用大的八釘死死的釘在一起的。然後用很粗的椽一個離一個也就一拃多寬,一個椽用4~5根左右的大鐵釘子固定,在鋪上一層兩公分左右厚的方形參片(老家的叫法,然後在鋪上兩公分甚至還要厚的,用泥土和麥秸桿段和的泥巴),這樣之後再嚴絲合縫的鋪上藍色的小瓦或者大型的機瓦,即使樓房頂想做瓦房頂也是這樣做的。

有的樓房房頂是樓板或者混凝土澆築(現在基本是混凝土澆築),但是為了雨季雨水流淌迅速,和夏天房頂不被曬透,也會鋪上一層機瓦。這是用磚和水泥根據機瓦的長度,一排一排的做成人字坡度磚的框架,再鋪上機瓦,這樣的房頂別說大雪,就是暴雪也壓不塌。下冰雹和暴雨房頂根本不會有響動,只有窗戶和門能傳進來響聲。

北方冬天一覺醒來下雪啦,可能就是一句輕描淡寫的下雪了,直接拿起鐵鍬和大型竹子掃帚鏟雪掃雪了。

南方同胞一覺醒來,估計就是我的天呀!下雪了,下大雪了!一時間興奮又束手無策。

南方冬天在三九天,不下雨屋子都如同冰窖,下午那屋子更寒冷了,何況下雪再到化雪,那屋子更受不了。你就是開空調,也就空調那一片是熱的,因為房子早就涼透了。

(下圖就是我南方朋友翻新她的家,她家裡面到處實木裝飾,房頂的瓦片下面就是這個樣子簡簡單單)


我認為,冷暖空氣交匯導致北方下暴雪沒什麼事,而南方小小雪就很嚴重了。

我國氣溫,一年之中,7月最熱,1月最冷。我國南方12月-來年2月,稱作冬季。尤其是從冬至節氣算起,每9天算19,經歷99八十一天嚴寒天氣。來自西伯利亞冷空氣進入我國,北方下暴雪,一般不會造成雪災。但是,冷空氣到達南方,由於南方上空有暖濕空氣,冷暖空氣交匯,形成凍雨,降落地面。凍雨危害極大,落在電線上,形成冰掛,越積越大,電線、電線塔不堪重負,紛紛倒下。同樣,凍雨對林木資源、電信線路也有致命危害,凍雨對交通運輸危害也不容小覷,結冰的公路司機是不敢開車上路的。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中國南方大面積雨雪冰凍,竟然導致湖南郴州市全城停電,京廣鐵路停運,中國春運大停擺。

總之,我們在分析南北方冰雪危害,切記不可想當然,要科學分析,科學決策,以人為本,把雪災的危害降到最低。


因為北方產生了「暴雪抗體」!

其實也很好理解,用「暴雪抗體」這個詞感覺很恰當。就像一種病毒,當剛發現並且研究出來藥物進行治療的時候,病毒很快被消滅了。等到下一次再發現這種病毒,用藥之後很快又被消滅了,但是久而久之,病毒產生了變異,再用這種藥物發現已經不能消滅這種病毒了。可以理解為病毒針對藥物做出了改變,具備了抵抗藥物的能力。

北方由於處於寒冷地帶,經常下大雪甚至暴雪,人們為了確保生產和生活,在經歷許多暴雪天氣以後總結出了順利度過暴雪天氣的方法。像北方很多「炕」就是個典型,那可是為禦寒保暖立刻不少功勞的。

北方十分重視對暴雪天氣的預報和應對措施。預測到會有暴雪出現,當晚城建和環衛就開始準備,上百臺的除雪車隨時待命。等到暴雪降臨,除雪車和環衛等開始行動,雪前腳下後腳就被清理了,然後撒上除雪劑,保證道路隨時暢通。

南方由於很少下大暴雪,所以沒有足夠的準備和預測,再加上沒有暖氣等,無法及時消除暴雪帶來的影響。

所以兩地下暴雪後呈現的結果差別很大,是可以理解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