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根本不care粉絲覺得我努不努力,就算不努力,我現在的成績也不錯。”這是被稱爲「中國第一網紅」的張大奕曾經在面對媒體時所說的話。

  張大奕

  夠膽說出這樣的話,當然是因爲張大奕的江湖地位。她被認爲是「中國第一網紅」:人氣很高,帶貨能力很強。更重要的是,正是因爲張大奕的出現,「網紅經濟」真正出現了。

  這是《南方人物週刊》的一期封面,介紹了網紅們的商業屬性

  2014年,張大奕從模特轉型淘寶店主。2016年她的店實現年銷售額3億後,甚至出現了「張大奕年收入碾壓范冰冰」的新聞,間接把「網紅經濟」概念推向高潮。

  當然千萬別忽視張大奕「背後的男人」,他叫馮敏,1981年出生,連續創業者,成爲張大奕的合夥人之前就做過電商,雖然失敗了,但是積累了不少供應鏈、產品開發、客戶管理的經驗,所以張大奕和配合默契,2年之內就將淘寶店開成淘寶上最有人氣的店鋪之一。

  馮敏

  也就是2016年11月,阿里巴巴花費3億入股了張大奕和馮敏的公司如涵控股,讓這家公司的估值達到了31.3億元。

  阿里巴巴和其他投資者給出那麼多錢,當然不是白給的,最終都是希望公司上市,不僅可以拿回投資,還能得到更高的回報。

  所以,就在上個月,如涵控股提交了去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招股書。

  如涵在香港的路演現場

  作爲「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2015年在新三板上市時就受到矚目,然而……2015年上市之後,他們的股價走勢是這樣的:

  在早期波動了一下之後,這支股票就再也無人問津,一直停留在較低價格……所以2018年早些時候,他們從新三板退市了。

  而這次登陸納斯達克,張大奕、馮敏和他們背後的投資者們也還是希望公司得到認可?但是,經過“Fashion採訪手記”的一番研究,卻發現了這家公司可能不想讓你知道的3個祕密。

  祕密一:網紅電商其實是虧錢生意

  如涵控股的業務現在分爲兩部分,一個就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傳統的網紅自己經營的電商店,另外一個是服務性收入,就是網紅們給品牌做廣告或者賣貨。

  如涵旗下網紅大金

  如涵旗下網紅左嬌嬌

  從規模來講,整體電商的銷售量(專業術語叫GMV)截至2018年三月底的財政年度達到了20億元,同比增長65%。而2018年後三個季度的電商銷售量(GMV)達到了22億,同比增長30%。

  可以看到,從增速65%,到增速30%,下滑的增速十分明顯,很有增長壓力的

  佔最大收入比例的還是網紅們自己經營的網店,截至2018年底的9個月裏,如涵控股一共簽約了113名網紅,這部分網紅貢獻了17.8億元的銷售量,同比增長才只有10%。

  那麼這10%的增長裏面意味着什麼呢?

  其中一家自營女裝店

  我們從上市招股書裏看到,同時期這些網紅自營店的訂單數量是560萬單,而去年同期有620萬單,同比下降了10%。

  可以得到的結論是,你去這些網店,以前每次花260元,但是現在花得更多了,變成了317元。但是!光顧的次數變少了,或者索性不去買了,所以他們的訂單數量下滑了10%

  網紅數量和貢獻銷售量

  在以前流量成本還不那麼高的時候,作爲網紅孵化器,不斷地簽約網紅,然後再去直播賣衣服是一個最簡單直接的增長方式。

  但是網紅本身自帶媒體屬性,媒體屬性的特點就是頭部集中——最紅的網紅會越來越紅,不紅的網紅可能就會消失匿跡。

  招股書裏顯示,如涵控股的三大網紅貢獻的銷售量在2017財年佔到了集團整體的61%,在2018財年佔到了65%——這似乎就是三大網紅的最高光時刻了!但是,每個網紅都有生命週期,紅火過後也會衰弱,極度依賴大網紅的電商難免會有增長的真空期困局

  曾經紅極一時的網紅,自己賣衣服看起來並不靠譜

  當然還有可能是因爲,這些網紅的進步速度比不上我們這些買衣服人的進步速度——資訊這麼發達,大家也都不傻,審美水平提升很快,如果網紅們還是賣原來那套東西,可能很快就會被老顧客們拋棄。

  祕密二:退貨其實在逼着網紅們賠錢

  作爲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公司,Zara的母公司Inditex的庫存週轉天數只有80-90天,並且這80-90天,還包含了生產衣服的天數。

  甭管衣服好不好,Zara確實還是最有效率的服裝公司

  而如涵控股呢?作爲不自己生產衣服,把生產外包的電商公司,如涵的庫存週轉卻達到200天左右(從招股書中得知)。這還是在公司沒有算很多庫存的前提下得到的天數,如果算上庫存呢?會不會更高?

  這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退貨率。

  我們看到,其實2018年後三個季度,如涵賣出去了價值17.8億元的衣服,但是實際收入只有7.64億元,也就是說,大概有10億元的衣服是被退回來的!

  隨着退貨率越來越高,退貨的服裝沒有上新那天直播流量的帶動,之後很難再賣掉。因此導致瞭如此高天數的庫存週轉,這對於賣衣服的人來說是巨大的浪費。因爲庫存要佔用資金,也要消耗存貨成本。

  另外,網紅賣貨基本上就是依賴上新那一天的銷售收入。網紅模式雖然銷貨快,但是平日裏的成交量相比峯值則少的可憐,並不像普通電商網站一樣細水長流,可能只有雙十一和618纔會出現峯值。因此上新那天的衝動消費也會導致更高的退貨率。

  網紅在直播

  所以,網紅賣貨這件事情最大的困難出現了:如果多簽約網紅,多開店,那麼銷售可以提升,但是如果不減少退貨率,降低庫存,最終庫存會隨着銷售的增長越來越大,那麼虧損就會越來越大。因此,高增長帶來高虧損,不增長則繼續虧損的困局出現了。

  祕密三:最後網紅們其實還是在賺其他品牌的錢

  或許已經體會到自己賣衣服的壓力,如涵控股又開始了一項新的業務:成爲服務平臺:一是幫助品牌和第三方商家帶貨,招股書裏顯示這部分如涵控股大約可以抽取銷售收入的30%-50%。另一個則是做廣告。

  這部分其實已經成爲了如涵控股最新的增長動力。

  截止2018年3月份,這部分的收入達到3500萬元,翻了5.4倍。而2018年後三個季度收入達到了一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翻了3.4倍。雖然目前佔收入比重還是太小,但是增速確實很快。這其中來自於合作品牌數量的增長。

  截至2018年年底合作品牌數量達到501家,而去年同期則只有47家。

  這是如涵公佈的合作品牌,包括紀梵希、CHANEL、Tom Ford

  只是這樣的話,如涵控股就變成一家自媒體公司/廣告公司了,所以說到底,全天下的互聯網公司,最後都是靠廣告掙錢麼

  網紅們的電商夢,於是,就此,破碎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