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退出2015年核子協議後,美國將於7日恢復對伊朗的制裁,進一步強化了對伊朗的強硬政策。

貨幣暴跌、經濟崩壞,伊朗人正思考,與美國關係危機的下一步將會是什麼?美國對伊朗的長期策略究竟是什麼?

至少截至目前,美國的立場明確,即儘可能的對伊朗施加最大的外交和經濟壓力。但目前不確定的是,事態將如何發展,以及是否升高為衝突的風險。

美國在今年5月宣佈退出2015年的核子協議,並將從8月6日起對伊朗大部份部門恢復最大程度的制裁壓力。至於能源部門的制裁則將從11月4日開始執行。

從格林威治時間7日4時零1分(臺灣時間7日12時零1分)起,伊朗政府不得再購買美元,美國也將對包括地毯在內的伊朗產業實施廣泛制裁。

在被問到伊朗是否能逃過這些制裁措施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誓言,美國政府一定會執行制裁,並表示,施加更大壓力的目的,是要使伊朗撤回邪惡的活動。蓬佩奧說:「這只是關於伊朗人民不滿他們自己的政府,而總統(川普)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們希望伊朗人民對未來領導人是誰,能有更大的發言權。」

◎保留對話空間?

在連續幾個月的激烈言詞交鋒後,美國總統川普上星期突然出人意料的表示,願意在任何時間、不預設條件的與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會談。

在和魯哈尼連續數天互相警告、撂狠話後,川普出現這項戲劇性的轉變。

魯哈尼在7月22日警告美國,「伊朗戰爭是一切戰爭之母。別再玩獅子的尾巴了,這只會導致後悔」。川普不甘示弱,立即在當天晚上在推特上直接針對魯哈尼發出訊息:「致伊朗總統魯哈尼:絕對不要、永遠不要再威脅美國,否則你將承受歷史上極罕見的後果。」

川普以全部大寫的推文警告魯哈尼:「我們不再是能忍受你精神錯亂的暴力及死亡言語的國家。小心點!」

在川普提出與伊朗對話的建議前,蓬佩奧才剛暗示,美國支持伊朗領導人的更迭。他在加州告訴伊朗籍人士,伊朗政權是一個「夢魘」。

◎強硬政策奏效

以對伊朗鷹派立場著稱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向來也主張伊朗政權必須更換。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伊朗專家馬洛尼(Suzanne Maloney)說:「對波頓和其它人來說,施壓是一種手段。」她說:「如果這導致伊朗投降,很好;如果造成政權轉換,更好。」

馬洛尼說,截至目前,川普政府的施壓似乎已經產生某些效果。她舉例,美國官員近幾年來一直指控伊朗海軍和革命衛隊經常性的騷擾在波斯灣航行的美國戰艦。但出乎軍事官員的意料,今年以來並無類似事件發生。

主張重新與伊朗談判核子協議的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the Defense of Democracies)執行長杜博維茨(Mark Dubowitz)也指出,伊朗飛彈測試的次數減少了。他說,川普的言語和立場,事實上已經降低爆發衝突的風險。

杜博維茨表示:「他(川普)認定,如果他立場強硬,將提升美國軍事力量的可信度。」

川普和魯哈尼9月都將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兩人利用這個機會進行場邊會議,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伊朗目前正急於避免在11月真的發生外國買主無法購買伊朗石油的事。

在週末,川普再度提出對話的想法。他在推特上說:「我見或不見都無所謂…取決於他們(伊朗)!」川普在推文中也指出:「伊朗,和它的經濟,將會很糟糕,而且很快!」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im Mattis )7月27日曾表示,美國對伊朗政策不尋求「政權更迭或瓦解」。他說:「我們需要他們改變行為,改變他們的軍方、情報單位和代理人所造成的威脅。」美國指控伊朗在敘利亞、葉門等地扶植什葉派勢力,打代理人戰爭,擾亂中東局勢。伊朗則指責美國偏袒以色列,干涉地區事務。

專家認為,美國目前對伊朗的政策,可能產生一些效果。經濟和外交壓力足以讓伊朗願意回到談判桌。

而金融危機可能惡化到爆發大規模示威,導致目前的政權垮臺。但同樣也有導致反美情緒高漲、強硬派獲得更多支持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