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幾個例子:

第一,1998年我在東北讀書的時候,恰逢世界盃年,學校周邊突然之間冒出了好多放影廳,一個人兩元錢,播放世界盃球賽。另外還捎帶賣啤酒瓜子礦泉水。而在白天的時候還可以播放NBA球賽,生意火的不得了。

有需求就有市場。一個世界盃或者一個NBA系列賽,就催生出了這個小的不成規模的產業鏈。

第二,一朋友,年近五旬,投資幾個公司,房產有數套座駕經常換,算得上是成功人士。但是近幾年出門經常騎個自行車(賽車),一身運動裝,動不動就是游泳健身,經常泡在各個運動場館中。

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這些年隨著國家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了,錢袋子變鼓了,人們對身體健康的觀念也有了重大的改變,由以前的治變成現在的防,對身體的鍛煉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不僅僅要求科學的方法,還要有舒適的環境專業的場館和裝備。

同樣有需求就有市場。各種運動裝備的製造與銷售,運動場所的建設與維護,相關專業人員培訓等等的產業鏈會興起。

第三,中超這幾年火爆,引入很多大牌球星,大批的球迷又都回到球場現場看球。其實不僅僅是足球還有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排球比賽,都吸引了大批的球迷。

還是有需求就有市場。賽事推廣,賽事轉播,票務以及衍生的體育商品,體育旅遊,體育博彩,紅紅火火。

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綱要(2009年11月)裡面明確指出「爭取用15年左右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範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

體育產業做為國家經濟的新興產業,是朝陽產業,加上有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全民參與,資本大鱷的不斷湧入,近些年蓬勃發展,有井噴的趨勢。

當然也要看到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不足,比如規模還是偏小,比如商業化的進程還是不夠完善。

但中國有能力有信心能做好一切。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的體育產業會更加健康!更加良性!更加紅火!


國家發改委預計2018年體育消費將達萬億體育產業已成行業新「風口」

體育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8月2日,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表示,今年我國體育產業持續高速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風口」。預計今年底,體育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超1%,體育消費將近1萬億,體育產業機構數量增長超過20%。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體育產業的政策驅動、人口紅利及消費升級等多重利好因素依然存在,因此,隨著行業跟隨資本市場回歸理性,體育人羣消費習慣將逐漸養成,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將逐步進入正軌。

新媒體分銷成新增長點

針對體育類企業,廣發證券傳媒互聯網首席分析師曠實曠實向記者表示,體育產業變現主要還是在版權、內容以及衍生品端。然而,版權費近幾年來有大幅提高的趨勢,並且常年被頂級運營商壟斷。「隨著新媒體平臺在體育產業中的傳播媒介作用不斷凸顯,新媒體平臺的原創體育內容會是一個新的增長點。」

「新媒體渠道打開,新媒體分銷時代來臨。」在曠實看來,原創體育內容包括自創賽事、賽事評論以及體育真人秀等,這些原創內容很考驗平臺的內容再加工能力,而優質內容一旦產生,就能夠為平臺帶來廣告及流量收益。「泛娛樂時代,新媒體平臺不僅聚焦鐵杆足球迷、籃球迷等,更通過內容及形式創新,用娛樂化的手段、沉浸式的體驗吸引大量非硬核粉絲,使得流量、廣告收入雙豐收。」

據瞭解,2018年世界盃期間,蘇寧體育旗下的PP體育就聯合江蘇衛視推出了自製綜藝《足球解說大會》,通過「選秀+偶像養成」的節目製作模式進行新生代的足球解說。記者在PP體育發現,截至第一季收官(7月4日),其累計播放量已接近20億,數據亮眼,成為體育綜藝中的佼佼者。

除了真人秀節目、自創賽事外,有些平臺還通過簽約流量明星來為傳統男性比賽引流女性粉絲,如新浪簽約李易峯作為世界盃首席新聞官;騰訊體育簽約鹿晗加盟超級企鵝足球名人賽等,通過偶像效應將新媒體體育營銷市場拓寬至原本滲透率較低的女性市場。

另外,賽事運營的上游IP資源、中游體育經紀也往往掌握在頭部企業手中。「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進入這兩個環節相對困難,而從體育原創內容及下游衍生品介入,成本及資源壓力相對較小。」曠實建議道。

業內看好體育服務業前景

當前,我國體育產業正面臨著人口紅利、政策驅動及消費升級等多重利好因素。未來,隨著體育消費羣體、消費習慣的培育,體育產業也將會創造更大價值。據《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投資數據報告》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7萬億人民幣。同時,資本及人才的進入也將為體育產業創新注入活力。

品途智庫分析認為,伴隨巨頭企業及大資本的進入,體育產業未來競爭格局將發生改變,一方面圍繞優質體育IP構建產業生態的產業平臺公司將逐步顯現;另一方面以細分領域或多元化運動為切入口的創新創業企業將逐步擴展,體育產業將呈現專業化、規範化、產業化趨勢。未來,體育產業投資熱點將從產品與用戶流量,轉變為打造核心體育IP,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以及構建多元化的變現渠道,未來單純的投資比例將會縮減,圍繞體育產業上下游的生態佈局的戰略投資將進一步提升。

清科研究中心則指出,體育產業可以分為體育製造、體育服務及體育衍生三大部分細分。其中,體育服務是其中最能創造價值和實現高額利潤的領域,同時也是體育產業的重要主體部分。因此,發展我國體育產業,重點在於調整產業結構,即大幅提高我國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規模佔比,實現體育賽事內容的價值變現。

「一個是與健康相關的體育健身及相關產業,包括互聯網帶來的產業升級;第二個是體育競技相關的賽事及整個賽事產業鏈。」信達證券文化傳媒行業首席研究員溫世君向記者表示,他看好這兩個領域的發展,因目前雖然有一些大公司正在進入這些賽道,但行業還是處在進入期,沒有明顯的巨頭,競爭環境相對公平。

(信時)


何為體育產業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綜合。體育產業包括市場企業,也包括各種從事經營性活動的其他各種機構,如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乃至個人。

廣義的體育產業指「與體育運動相關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包括體育物質產品和體育服務產品的生產、經營兩大部分」。狹義的體育產業是指「體育服務業」或者是「體育事業中既可以進入市場,又可以盈利的部分」。

中國的體育產業熱度已經逐漸上升,健身房,私人教練,全民健身活動已經逐漸進入了千家萬戶,逐漸成為了人們提高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的一項基本生活方式。廣場的太極拳以及和各方面傳統武術練習都是有著全民健身的作用,都是體育產業中的一項,都為全民健身提供了條件,都是中國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

體育產業如何發展

中國體育產業已經逐漸上升,熱度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都非常的關心,所以,中國體育產業雖然還有缺陷,我想,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會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而逐漸的完善。

體育產業特徵

體育產業經營首先要考慮為從事體育活動的消費者提供必要的體育健身活動場地場館,還要考慮經營地點的區位因素等。 大多數體育消費者只有在擁有相對充裕的餘暇時間的前提下才可能進行體育消費。 只有大眾有了一定程度的消費能力和較高層次的精神娛樂需求之後,纔可能誕生體育產業。 體育服務業是體育產業的核心,體育消費者要通過時間和金錢的消費換取運動滿足感、體質增強等多層次消費需求。

體育產業如何井噴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雖然有缺陷,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國體育產業已經逐漸的完善,所以,我們應當積極的支持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現今社會對中國體育產業有井噴的無非只有自由搏擊挑戰中國武術,這樣的現象要客觀看待,這樣挑戰會讓中國傳統武術深受打擊,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中國傳統武術需要鞭策,需要改進,不能停滯不前。

我們應當積極的響應國家號召,配合國家體育產業的發展,支持國家體育產業發展。

有不同答案請點贊評論,記得關注哦


作為整個體育產業鏈的頭部頂級IP資源,世界盃一舉行,全球體育產業都跟著興奮起來。

  「體育產業是一個未來十年持續發展的產業」、「經歷過投資泡沫的洗禮後,體育產業健康成長的序幕才剛剛拉開。」國內投資人對國內體育產業發展空間都非常樂觀,但是卻面臨一個現實問題——項目難找。

  「我們每週看大約30個項目,經過初步篩選就只剩下四五家,然後做進一步調查。」動域資本合夥人謝立治告訴投資界(ID:pedaily2012), 「很多項目單純對標細分領域的頭部公司,沒有找到用戶的真正需求所在,要做成功很難。」

  投資人理性了很多,創業者也「謙虛」了很多。投資界瞭解到,有些在2015年估值超高的項目因為融不到資,只能靠借款存活了。

  體育產業投資選擇賽道非常關鍵

  因為較長的體育產業鏈條,且不同細分產業領域發展水平相差極大,體育競技的殘酷性也體現在了投資領域。體育產業包含體育賽事運營、體育裝備、滑雪產業、馬拉松產業、足球產業、體育旅遊、戶外運動產業等多個熱點產業,但不是每個產業都能賺到錢

  「從投資角度來講,體育產業不會是爆發性增長,但卻會保持長期穩定增長。平均來看,整個行業大概會有20%的年化增長。如果你選擇好賽道,特別是龍頭企業,它們的成長會超越行業平均水平。有些行業的盈利非常好,所以選擇賽道很重要。」 曜為資本共同創始人兼CEO韓大為表示。

  在體育行業,提前搶跑的頭部企業會持續領跑,後續創業者只是跟隨模仿的話,很難脫穎而出。有些賽道是先行發展,土壤變得比較肥沃,有些賽道發展則比較滯後。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體育產業最早的流量紅利時代已過,後來者面臨的門檻很高,如果想要趕超,付出的成本要比先進入者高出幾倍。

  體育公司想賺錢很難,曾是業內共識。「體育項目變現很難,好的項目很少,我們更多的投一些線下公司,比如體育場館之類的線下項目。」有投資人表示。

  對線下項目的推崇,可能也是2014年體育投資熱潮冷卻後的教訓所得。「體育最終還是做線下,早前做了一批用手機約教練、約場地、約球友、約比賽的項目,現在都銷聲匿跡了,因為它是低頻的。」凱興資本合夥人潘石堅表示。

  潘石堅還提到了另外一個體育產業投資的誤區就是目前仍然比較火熱的可穿戴設備。他認為,個人可穿戴設備比如手環是一個偽需求,目前只有小米、華為、蘋果這些企業活了下來,硬體這塊,小企業幹不成。

  線上體育也不是沒有機會。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內容變現方式,比如電視直播,現在看到的NBA線上轉播就是騰訊視頻獨家專播,體育愛好者可以直接在移動平臺上付費觀看。

  2017年體育產業融資金額下滑50%「每月僅看20個項目」

  經過了前兩年的爆髮式增長期,資本在體育產業的佈局開始放慢腳步。根據懶熊體育統計,2017 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國內體育相關創業公司投融資/併購事件共發生188 起,其中公開融資金額(量級)的有166起,資金總額約100億人民幣。

  這一數據相對於前兩年大幅下滑。根據懶熊體育統計,2015年,體育類創業公司融資217起,融資金額約147億元;2016年,有披露的體育類創業公司共融資235起,融資金額約196億元。可以看出,2017年體育產業較2016年整體投融資額下降了超50%。

  「事實上,去除電競和遊戲相關行業,我們統計的數字顯示,下降的數量比這個還要多。」 原蒼資產合夥人謝祖濤表示。

  中國體育產業化元年始於2014,當時的東風來自於國務院的一紙文件。2014年10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即46號文發布,體育產業被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培育扶持。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此後,體育產業投資迎來了持續2年的熱潮。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1月至今,共有35支體育產業基金成立,基金投資總規模超1370.56億元。

  不過,從2017年開始,體育產業進入了冷思考期。一方面是跟整個市場環境有關,強監管下流動性收緊,股權投融資大環境不理想,同時,經歷了兩年的熱炒,投資機構對於體育行業的瞭解更深,投資也漸趨理性。

  「2014年46號文之後大家跑步進入體育市場,但到了2016、2017年因為找不到變現渠道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大家覺的體育沒有產業沒有那麼想像的那麼好。」潘石堅回憶道。

  體育產業的降溫被認為是前期盲目狂熱的必然結果。「經過了2015年的資本盲目助推,體育產業已經出現了斷層,大多都是早期項目,像凈利潤1000萬、收入5000萬的B輪成熟公司非常少。」謝祖濤說道,「我們現在每月大概就看20個項目,這個數量相比醫藥等領域是非常少的。項目數量很多,但是好的項目不多。」

  目前市場上已經成立的體育產業基金整體運作情況也並不理想。今年,很多基金實際根本沒有運作起來,有些所謂文娛產業的大基金可能只投文化產業不投體育產業。

  體育創業公司曾經估值2.5億,現在只能借錢

  資本冷靜了,體育行業的創業者們也理性了。一位投資人說,今年看項目過程中,發現創業者們都謙虛了很多。

  「2015年時,很多項目根本沒得談,創始人見的投資人也多,覺得自己的項目很好,要價特別高。」上述投資人舉了一個非常有代表型的例子。「當時我們看了一個熱門項目,收入500萬,估值高達2.5億,這家企業目前發展很困難,還融不到錢,只能借款維持發展。」

  那些年趕過的風口終於還是變成了破裂的泡沫。謝祖濤表示,他在做項目的初步篩選時,會重點關注這家公司是為了玩概念圈錢,還是真正在做體育,有沒有落地可能性。

  募資難的大背景下,錢也不好拿。據悉,有些體育創業公司已經簽了合同,但是最後到不了賬,還是拿不到錢。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體育創業領域的方向也在發生變化,最早期的移動互聯網紅利期過後,能否捕捉到用戶的真正需求,發現新的潛在市場空間,是新的體育產業創業者面臨的最大難題。

  「像健身領域,傳統做法可能就是賣卡,滲透率很低,後來開始社區化,最後變成了『洗澡卡』,這是非常淺層的需求;而現在健身人羣年齡偏低,健身不再是單純為了健康,而是有更高訴求,為了美或者健身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他的人格」,謝立治表示。在這種需求下,一些定製化或標準化的運動服務項目會有機會。

  在謝立治看來,體育行業的創業項目要變現並不難,關鍵是你是否有為用戶真正創造價值。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青少年足球培訓。「家長們的付費意願其實很強烈,但是前提是你的產品服務要好。」

  有投資人看到,國內體育創業者羣體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早期的一批體育創業者可能是體育行業或者媒體行業出身,相對比較傳統,今年新的體育創業者越來越年輕化,學歷也越來越高。

  目前海外項目性價比很高

  體育產業投資降溫,最明顯的表現之一就是海外併購的戛然而止。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發布境外投資敏感行業目錄(2018年版)的通知)顯示,在需要限制企業境外投資的行業中,體育俱樂部赫然在列。

  曾幾何時,砸重金收購歐美體育俱樂部是中國資本海外體育產業投資的重頭戲。四年前,中國商人朱曉東通過其控股的上海旭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收購了超過百年歷史的帕維亞足球隊100%的股權,就此掀起了中資入主海外足球俱樂部的狂潮。

  數據顯示,2016年底,中資已經埋下了海外20多家足球俱樂部。「過去三四年,你要是投資了英超俱樂部,估值基本上是要翻番的。「一位投資人表示。

  如今在政策調控影響下,海外體育產業投資已經直接歸零。6月14日,商務部舉行6月第2次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高峯介紹,關於前5個月我國對外投資合作的情況時介紹,今年前5月,房地產業、體育業、娛樂業等領域都沒有新增的對外投資的項目。

  這也是自從去年8月,國務院下發文件要求嚴管境外非理性投資之後,這三個領域已經連續10個月無新增對外項目。

  這是否意味著海外體育產業投資已經停止?「海外體育投資並沒有停,我們也看了幾個海外項目,但是發現很多都欠缺在國內的落地能力。」 謝祖濤說道。

  另一方面也和海外體育創業項目的屬性有關。一位投資人表示,海外體育領域有很多技術團隊,但這種純技術團隊很難在中國融資。「技術類公司可能要分散大量精力做商業化,如果技術無法做到持續領先,最後發展就會很尷尬。」他解釋道。「海外體育產業基金投資週期都非常長,很多基金不退出只靠分紅做資產運營。」

  不過在一些投資人看來,海外跨境投資的暫時放緩也提供了好的「抄底」機會。「2015年、2016年的時候,很多中國企業出境做了大量的投資,經過兩年調整,估值又出現了回調,變得更加合理,目前一些海外體育項目投資性價比都很高。」韓大為表示。

  結語

  相較於歐美體育產業佔GDP總額3%的比例,國內體育產業僅僅佔GDP的0.6%,體育產業的黃金時代剛剛到來。經歷了前兩年資本的熱潮之後,行業的發展也漸趨理性。無論是對創業者還是投資機構而言,都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投資界 查看官方網站 投資界官網

首先,是體育產業適用人羣要做細分,比如50歲的人有消費能力,但是太刺激的運動玩不了。

其次,要將一些居高不下的項目費用給降下來,高費用意味著小羣體。

再者,還是要看經濟發展,普通人整天為了生計忙得焦頭爛額哪有時間運動。當然高消費的貴族運動還是有其特定客戶羣體。


任何生活必須之外的需求都是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無論是體育產業,還是現在火熱的旅遊等產業,都是如此。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老百姓有了閑錢,就會花在體育、休閑等方面,個人感覺中國體育產業處於發展上升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