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A股市場進入震盪下行區間後,不少投資者加大槓桿博取高收益的舉措導致血本無歸,相關糾紛與訴訟也不斷浮出水面。

裁判文書網最新公佈一起兩融糾紛的判決書:某“80後”股民在出借賬戶、兩融“繞標”後將大筆資金投向某“七連跌”股票導致強制平倉,並欠下國元證券本金高達1007萬元。在二審中,該股民認爲國元證券知曉並放任、配合他從事繞標行爲,存在重大錯誤。不過,對於其上訴主張,法院並未予以支持。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Wind數據查詢,自2018年至今,上市券商共發佈262份涉訴公告,其中涉及融資融券及股票質押式回購的訴訟/仲裁共有88份,佔比近1/3,且數量呈逐月上升之勢。

“繞標”融資,7700萬元重倉華仁藥業

3月29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一起兩融糾紛的判決書,投資者在欠下券商本金千萬後無力償還,被證券公司告上法庭。一審敗訴後,他上訴稱,證券公司故意引導他從事違法違規的繞標行爲,存在重大錯誤。

梳理裁判文書來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早在2016年9月,當事人陳某與國元證券簽訂融資融券相關協議,開通信用賬戶。2017年8月,該信用賬戶開始融資買入恆生ETF,信用賬戶保證金爲3348萬元;在當天賣出後,信用賬戶總額達到8014萬元。也就是說,通過“繞標”的方式,該賬戶從國元證券融資4666萬元。

TIPs:“繞標”步驟:

(1)陳某利用證券融資融券業務的規則,從國元證券融出資金;

(2)陳某買入恆生ETF股票;

(3)陳某賣出ETF股票後獲得現金;

(4)陳某利用賣ETF股票所得現金買入其他股票;

(5)陳某買入的其他股票發生虧損;

(6)陳某無力向國元證券償還借款。

在“繞標”完成資金融入之後,2018年1月25日,該賬戶開始買入華仁藥業(300110),賬戶內7700萬元資金幾乎全額購入。而根據華仁藥業去年年初的股價走勢來看,後續該賬戶被強制平倉後的資金損失可想而知。

因配股繳款,華仁藥業股票自2018年2月1日停牌,而在2月9日復牌之後,該股票持續跌停,春節假期並未能阻擋住跌停趨勢。截止2月26日,華仁藥業共走出7個跌停板,當日報收6.6元/股。而在2018年1月25日,華仁藥業當日股價在13.79元-13.86元之間浮動。

盤後深交所公佈的交易信息顯示,2月26日華仁藥業遭到各路營業部的大筆拋售。其中,處於賣一席位的國元證券重慶觀音橋步行街證券營業部在當日賣出金額約爲9586.34萬元。而根據判決書,陳某舉證中涉案的投資顧問陳佳正爲該營業部的投資顧問。

在2月26日陳某賬戶被強制平倉之後,陳某尚欠國元證券本金1007.17萬元、利息10.85萬元以及罰息29.21萬元。爲此,國元證券提起訴訟並獲得一審勝訴。陳某不服一審判決,向合肥市中院提起上訴。

配合繞標存在過錯?法院:控制繞標非應盡義務

在上訴中,陳某認爲國元證券故意引導配合被上訴人從事違法違規的繞標行爲,存在重大錯誤。

陳某訴稱,融資融券交易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業務,國元證券必須要整體、完整地觀察陳某開展業務的行爲。國元證券設計了完整的技術路徑,使得客戶的“融資資金”從技術上變更爲“自有資金”,進而使得客戶能夠不受融資融券業務規範的限制,投資標的證券範圍以外的證券。缺乏國元設計的技術路徑,陳某無法將“融資資金”變更爲“自有資金”從而從事違法違規的繞標行爲。

對此,國元證券表示,陳某賣出股票後,所得資金進入陳某自己完全掌控的資金賬戶,該資金本應用於向公司償還負債。但陳某不僅未償還負債,轉而利用該資金買入其他股票,進而發生虧損。陳某賬戶發生虧損的原因是市場環境所致,與最初的資金來源方無任何因果關係。陳某利用從國元證券借出的資金買賣股票,發生虧損後卻認爲國元證券應當承擔責任,邏輯荒謬。

此外,陳某還認爲涉及合約的保證金比例、賬戶監管等存在違法違規。對此,國元證券在訴訟中表示,國元證券在每一筆合約中都是真金白銀的向上訴人出借的款項,即便保證金比例有任何問題,也不影響上訴人的還款義務,更何況根據權威數據,每一筆保證金比例均無問題。

二審法院在判決書中表示,國元證券在資金出借後,只對保證金賬戶的保證金進行監管,且擔保比例是否低於平倉線而採取強制平倉而保證證券公司資金出借的安全。在資金融出後,在沒有強制平倉情形出現的情況下,陳行有可選擇買賣券種等的自主權。因此,控制繞標問題非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應盡的合同義務。二審最終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由於涉訴資金超過1000萬元,達到重要訴訟事項的標準,該次訴訟在國元證券2018年年報中也予以列示。

市場下行,兩融、質押式回購糾紛層出不窮

2019年春節過後,股市迎來久違的春天,然而不少選擇在2018年加大槓桿的投資者可能錯過了這一波行情。

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2018年至今,上市券商共發佈262份涉訴公告,其中涉及融資融券及股票質押式回購的訴訟/仲裁共有88份,佔比近1/3,且數量呈逐月上升之勢。

從訴訟金額來看,由於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訴訟的金額標準較高,披露訴訟的金額基本在1000萬元以上,多者超過10億元。而從案件內容看,主要系由客戶賬戶被強制平倉後,客戶無法償還融資負債或客戶要求賠償因強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事實上,在投資者進行融資融券業務之前,證券公司均會進行充分的風險提示:如政策風險、市場風險、違約風險、系統風險等各種風險,以及融資融券特有的投資風險放大等風險。投資者在從事融資融券交易期間,需按照與證券公司簽訂的合同維持相應的擔保比例或清償債務,否則將面臨擔保物被證券公司強制平倉的風險等。而在投教工作方面,融資融券業務也是重點區域之一。

此外,面對2018年的市場行情的嚴峻,多家券商在年報中也表達了對行業的擔憂及公司積極應對的方式。

例如,申萬宏源在年報中表示,2018年,受滬深股指大幅下跌影響,市場融資融券需求下降;受資本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影響,股票質押業務風險大規模暴露。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條線通過創設與開發資券融通創新產品、組織與指導分支機構業務推廣、強化客戶差異化管理,嚴控業務風險等系列措施,保持了融資融券業務的市場地位。公司股票質押式融資業務條線通過嚴格項目准入、加強項目評審,開展業務自查、落實貸後管理、建立資金管控等系列舉措,努力化解股票質押項目風險,實現了股票質押業務的穩定發展。

國海證券則稱,受證券市場持續低迷影響,行業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式回購等業務規模萎縮,2018年違約事件顯著增加。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公司信用業務穩固推進融資融券業務,組織專項營銷活動發掘存量客戶潛力,採取多項舉措提高客戶粘性,減少客戶流失;加強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存量項目管理,完善全流程業務風險管控。

來源:券商中國(ID:quanshang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