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观音》因爱而生恨,无爱死仍缠身

 

 

《血观音》绝对是第五十四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当之无愧,峰回路转的诡诈情节,刻划细腻的故事连动,众演员深而饱满的丰富演技,漂亮的镜位移动与叙事节奏,这部除了拿下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剧情片与观众票选最佳影片之外,就算把这四项之外的金马奖项也都给拿了也绝对实至名归。

 


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员角色之间有如藤蔓般复杂的情感联系,杨雅喆导演很厉害的在角色对峙之间埋藏了许多易见与不易见的丰富细节,随趋片末这片广大的「藤缠树」现象渐趋显而易见,一层一层揭露人性的黑暗与逐渐崩坏的死亡宿命观,死的不仅是人命,更是活的不像人的原始尊严。惠英红不愧是拿过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实力派演员,演技好的没话说,在片中一举一动皆显的大方自然毫不扭捏,就连最细微不易见的情感流露,即便身子不动也能从演员脸上细腻的肌理变化渗透出真正的影后演技,在第五十四届金马奖拿到最佳女主角也毫不意外。

让我第二印象深刻的演员是饰演棠真的文淇,很讶异才十四岁的小女孩就有如此细腻精湛的演技,不算是众演员之中最好,但绝对不辜负这个角色应有的诠释与爆发力,能够以如此之姿夺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实在难得。温贞菱继前阵子金钟奖以《最后的诗句》拿下电视电影最佳女主角后又演出这部《血观音》,只能说她很会选片也很会挑选自己能够驾驭的角色,虽然戏份不算非常多,但也适度的衬托出故事情节多变的转折与角色之间猜忌的暗藏玄机,并不认为其演技在《最后的诗句》后有所突出进步,但仍肯定其生动逼真的表演。其余诸如吴可熙、陈珮琪等人的表现也皆可圈可点。总论演员的表现,我只能说在《血观音》这部片里,没有演不好的演员,只有演的太好,演技厉害到让人头皮发麻的戏疯子,搭配剧情黑暗到发狂的《血观音》,就「绝配」这二字能以形容。

 


实在很想一窥电影原剧本的样貌,以及导演究竟如何能够写出这样精彩有如史诗般的作品,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篇幅,内容有如三个小时般饱满,庞大的讯息量塞在每一帧画面中毫无浪费分秒,在叙事节奏上却又不显仓促,佐以杨秀卿女士的弹琴说书,更显故事本身所散发的诡心灵动。

《血观音》片中的美术设计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从角色身上的服装到在高雄桥头糖厂内拍摄的色彩华丽的屋内陈设,「用心」是论这部片美术设计的最佳形容词。人物服装在色彩运用上也别有用意,犹记得杨雅喆导演当时来到义守大学介(卖)绍(票)这部片时特别提出了棠家三口服装的区别,借由服装的同料不同色,凸显了角色性格的差异性,另外在其他角色身上也能看到借由服装材质与颜色所传达的讯息,以个人浅见的解读,譬如说棠家蓝色代表的是对于欲望的极端控制,白色代表的是看似局外人但实则深陷其中的工于心计者,粉色代表的是不工于心计的傻里傻气等等,片中充满各式各样的大红大紫,「乱但并不代表没有整理」,色彩在《血观音》中是人物阶级、性格、行事的表征。充满台味的鲜艳与现今社会色彩的格格不入,或许同时也暗讽了身为一般人的台下观众对著萤幕上明争暗斗的叹为观止,以及对于政商名流私相勾结的不齿唾弃。

 


《血观音》是目前2017年个人最爱的台湾电影,在这部片中我完全找不到任何的缺失,反而片子本身的优点以我的智商可能还没完全渗透。但也无须与其他台片做出没意义的硬性比较,今年绝对是台片极为风光荣耀的一年。若真要论《血观音》有何可惜之处,大概就是无缘拿下金马奖所有奖项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