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房價,臺北市,臺北101,都更,房市,老舊房屋,頂樓加蓋,違建,住宅區。(圖/記者李毓康攝)

▲雙北房價微幅上漲,但僅有「奈米級波動」,加上移動平均交易量已連續3年未達5年平均值,顯見市場仍未過冬。(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葉佳華/臺北報導

根據好時價公佈最新雙北房價指數,雖然房價皆回到5年前水準,但指數僅微幅上漲,實為「奈米級波動」,且交易量部分,雙北12個月移動平均的交易量已連續3年未達5年平均值,顯見市場仍舊尚未過冬,回春還要再等等。

觀察好時價最新公佈的房價指數,臺北市房價回到2013年初水準、新北市房價則回到2013年7月水準,雙北房市距離房價最高點,已有10%的修正幅度,其中,北市大安、信義、松山以及內湖區更跌破基期,來到2012年的行情;新北市板橋、新莊、三重、蘆洲及中永和房價,則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膠著,呈持平發展。

好時價分析師鄭凱元表示,過去臺灣房地產景氣循環特性為「量先價行」,意味著,當市場向下反轉時,交易量會先下跌,接著房價隨之下修;反之,當市場復甦時,交易量將會先上升,接著房價纔跟著上漲。

另外,臺灣房市受到329檔期、928檔期等季節性因素影響甚巨,因此在分析交易量時須以「移動平均」計算,也就是將過去特定期間的交易量取平均值,才能反映出長期的趨勢和走向。

而從好時價進一步分析雙北的交易量「移動平均」,發現均自2015年5月開始跌破5年平均,其中,臺北市2016年的交易量更處於低檔,每月成交量在1300件附近徘徊;而新北市雖然過去一年成交量略有起色,但仍未突破5年平均每月3500件大關。

好時價指出,雙北市價量仍維持在「價漲量跌」局面,臺北市房價僅上升0.03%,新北市小幅漲0.36%,顯示雙北房市仍處於波動階段。依照「量先價行」的經驗來看,房價若不繼續下修,雙北房市無法前進到復甦前穩定盤整的「價量俱跌」階段,若未達穩定盤整時期,交易量很難上升,回春只能再繼續等等。

▼好時價指出,雙北市價量仍維持「價小漲量跌」格局。(圖/記者屠惠剛攝)

▲臺北市房市、南京東路五段、南京三民捷運站一帶▼。(圖/記者屠惠剛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