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電影《珍愛人生》(Precious)的導演還是女主角說過:現在時代真的不同了,大家居然開始對黑人主演的電影產生興趣了。如果《珍愛人生》演述黑人女性多重的成長創傷,那麼《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則無疑是黑人男性的「青春殘酷物語」,片中充斥的元素乍見是頗為灑狗血的:(言語)家暴、吸毒、校園霸凌、同性戀……然而導演只是平鋪直敘地呈現這些源於真實經驗的少年往事,在男主角生命最危脆的時刻,似乎整個體制都要與他為敵──命運忽然歪扭,愛情被粗暴地摁熄,他因挺身反抗而遭致關押,進入了少年感化院,像一個蒼涼的手勢。


電影以男主角三階段的名字(綽號)Little、 Chiron和Black作為分野(其靈感已證實源自侯孝賢《最好的時光》),這三個都是他也都不是他,正如同片名《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揭露的,每當外部情境變了,月之暗面也將折映出不同的特質,又彷彿時尚界的名言:藍色,是新的黑色。無論如何,藍色實在是非常適合表現憂傷的情緒,電影穿插搖晃的運鏡所渲染出來的朦朧心向,亦十分迷人。我唯一受不了自己的是途中常會跳脫成「文本分析」模式:什麼時候打了藍光,誰換上藍衣、畫面何時帶到藍色家具,海浪聲具有什麼作用……諸如此類,大大減卻觀影時純粹的樂趣。

 

圖片來源:http://ppt.cc/I1t6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