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皮炎你聽過嗎?

常見皮膚病,皮炎濕疹一向被大眾所熟悉,對於神經性皮炎,或許你還沒有聽說過。神經性皮炎被認為是免疫力的「晴雨表」,在皮膚科也很常見,是以皮膚陣發性瘙癢和苔蘚化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炎症。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還有對稱性的特徵,故又稱「對稱性皮炎」,是一種局限性皮膚功能障礙性皮膚病。一旦患病,非常的「難纏」不容易治療。和其他各類皮炎一樣,需要科學治療和護理,以免給身體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

神經性皮炎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好發於頸部、四肢、腰骶,對稱性皮膚粗糙肥厚,劇烈瘙癢。神經性皮炎初發時,僅有瘙癢感,而無原發皮損。因有陣發性劇癢,加上搔抓及摩擦等原因,後期病情演變,可在淡紅色粟粒狀扁平丘疹基礎上,不斷增多,且逐漸融合成片,肥厚、苔蘚樣變,表現為皮紋加深、皮嵴隆起,皮損變為暗褐色,乾燥、有細碎脫屑。還呈現斑片樣皮損,邊界清楚,數目不定,可單發或泛發周身,大小和形狀不一。

神經性皮炎的發病原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長期搔抓、摩擦和神經精神因素以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關。多見於成年人,兒童一般不發病,夏季多發或季節性不明顯。

精神因素目前認為是發生本病的主要誘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焦慮

不安、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覆。局部刺激如衣領過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陽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誘發本病的發生。

此外,一般認為本病與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有關,患者常有頭暈,失眠等癥狀。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體內慢性病灶感染、過度勞累、精神緊張及飲酒、機械物理刺激等,均可促發本病,使病情加重。

神經性皮炎為什麼「很難纏」?

神經性皮炎為慢性疾病,癥狀時輕時重,治癒後容易複發。

可累多處皮膚。好發於頸部兩側、項部、肘窩、腘窩、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見於腰背部、眼瞼、四肢及外陰等部位。皮損僅限於一處或幾處為局限性神經性皮炎。若皮損分布廣泛,甚至泛發分布全身,稱為泛發性神經性皮炎。自覺癥狀明顯,為陣發性劇癢,夜晚尤甚,影響睡眠。搔抓後可有血痕及血痂,嚴重者可繼發毛囊炎及淋巴結炎。

神經性皮炎的科學治療

神經性皮炎的治療原則為止癢。禁止搔抓,避免各種機械、物理、情緒刺激,調整神經系統功能,鎮靜。配合抗組胺葯口服,糖皮質激素藥膏外用,加快疾病痊癒。

(一)局部治療:糖皮質激素軟膏、霜劑或溶液外用。若用封包治療,可加強療效。分布在眼周的皮炎,外用上述藥物要謹慎,如果必須應用,時間要短。10%黑豆餾油軟膏、5%-10%糠餾油或煤焦油軟膏、松餾油軟膏等焦油類製劑仍是常用藥物,缺點是有氣味,易弄髒衣服,有時患者不樂意使用。封閉治療,可選用2.5%醋酸潑尼松龍混懸液1ml或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ml:5mg,加入適量的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皮損或皮下注射。(二)全身治療:抗組胺類藥物、鈣劑等對症止癢,並輔以維生素B族內服。有神經衰弱癥狀及瘙癢劇烈者,可應用鎮靜劑及抗組胺類藥物。泛發伴劇烈瘙癢者,可給予普魯卡因靜脈封閉,用藥前需做普魯卡因皮試,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三)物理治療:淺層X線、紫外線、氦氖激光照射等均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亦難防止複發。

6、神經性皮炎治療實例

病史簡介:患者男,32歲,頸部紅斑丘疹苔蘚樣變5年。

臨床診斷:神經性皮炎。

臨床治療:左西替利嗪片(迪皿),5mg日1次口服半個月。「地奈德乳膏」適量,1日2次外用半個月治療。

治療總結:神經性皮炎的治療方面,結合本例患者實際,口服左西替利嗪可控制瘙癢,減少患者搔抓,無中樞抑制作用,患者無嗜睡等不良反應。同時外用地奈德乳膏能快速抗炎,快速清除皮損,並且能獲得長期持續的緩解。左西替利嗪聯合地奈德乳膏治療神經性皮炎,效果明顯,副作用小。

神經性皮炎的日常護理

神經性皮炎平時應注意自身的生活習慣的改善,如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刺激飲食及飲酒,盡量避免搔抓和摩擦刺激等,去除以上誘因可以大大降低複發率。

皮膚清潔護理方面,適當洗澡,可選用弱酸性的皮膚清潔劑,避免強鹼性皮膚清潔劑,時間不宜過長,水溫36-38℃,浴後及時使用保濕劑。保濕劑的選擇原則越簡單越好,如VE霜、凡士林軟膏等。

衣物方面應為略薄、純棉質地、寬鬆柔軟衣物。穿著衣物後應保持涼爽、通風和清潔。飲食方面如食用海鮮、牛羊肉、辛辣刺激物後皮損加重,則應盡量避免食用。神經性皮炎的患者建議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均衡膳食,補充維生素等有利於皮損恢復。

作者:瀋陽市第七人民醫院(張同威)副主任醫師

圖文內容出品:邦邦工作室,轉載等請聯繫授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