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春秋時期的越國國君。關於「春秋五霸」有種觀點認為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勾踐,也作「句踐」,這只是個音譯。越王勾踐姓「姒」,這是大禹的姓,勾踐是大禹後裔。原名「鳩淺」,後被訛傳為「勾踐」。

上古三代奉行不絕前代聖人之祀的原則,所以周立國以後將夏禹後裔、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的直系子孫封於會稽,建立越國以掌管祭祀大禹。越國遠離中原,相對比較落後。

勾踐繼位之後,他的父親越王允常在位時期,越國和鄰近的吳國經常發生戰爭。吳國是個姬姓諸侯國,也算是周王室的小宗。《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說,「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

「太王」是指率領周人遷居周居以立基業的古公亶父。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小兒子季歷最賢德,關鍵是季歷還有個兒子姬昌,姬昌被傳說將來會是聖人。於是古公亶父很想把自己的首領地位傳給小兒子季歷,以便於將來傳給姬昌,但是有長子在這又很說不過去。

古公亶父的大兒子太伯和仲雍為了不讓父親為難,就自己逃到荊蠻之地,斷髮文身表示不回去和弟弟搶首領之位的決心。《論語》里也稱讚他們,「泰(太)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孔子認為太伯多次把天下讓給弟弟,品德高到了極處。

太伯在荊蠻之地自創基業,《史記》記載太伯建國,自號「句吳」,這就是春秋吳國的前身。

太伯死後無子,傳位給弟弟仲雍,春秋時期的吳國國君就是仲雍的直系子孫。到吳國末代國君夫君的時候,是仲雍第二十一代子孫。吳國和中原的聯繫比較緊密。吳國最強盛的時候滅了淮夷、徐夷這些東夷之國,甚至還打敗了楚國。

越王勾踐繼位後曾經打敗吳王闔閭,闔閭戰敗而死。吳王夫差繼位欲攻打越國。勾踐決定先發制人。大夫范蠡進諫說,聖人應該順應天時而行動,天時未發生變化,不應該攻打吳國。吳國也並沒有真的來攻打越國,越國主動出戰是挑起事端,于越國不利。但是越王勾踐沒有聽從范蠡的進諫。

不出范蠡所料,戰敗的越王勾踐只能棲身先祖受封之地的會稽山上。大夫文種奉命到吳國以卑辭厚幣求和。越國請求把自己國家貴族的女兒給吳國貴族的女兒做婢妾,把越國的鎮國寶器給吳國,把國庫的鑰匙也給吳國,請求議和,吳王夫差都沒答應。最後請求以越王做吳王的調身臣僕以供差遣,吳國總算答應了。

越王勾踐讓范蠡留下治理越國,但范蠡認為文種更適合管理四境之內、百姓之事,范蠡願意和越王一起到吳國去做臣僕。

三年之後,看起來甘於臣服、毫無意志的越王勾踐被放回越國。勾踐一回到越國就問了范蠡一個他曾經給他講過的問題。三年前攻吳之前,范蠡勸諫說要合理地節制國家的政事,但因為勾踐不願意聽,范蠡就沒多說。這次勾踐主動問起,范蠡告訴他節制國家的政事要考慮地利。

於是從此以後越國注重農事,春、夏、秋三季都使民勞作,不違農時。同時越國鼓勵繁殖人口,十七歲還不出嫁的女子、二十歲還不娶妻的男子,都會讓父母受牽連而有罪。生育的夫婦,生下男嬰,官方獎勵兩壺酒,一隻狗。如果生了女嬰,也獎勵兩壺酒,一頭豬。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越國終於強大起來。春秋末期越國滅掉了吳國,成為霸主。


為了消滅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

其一,收羅珍貴木材,供吳王大興土木

為了削弱吳國的力量,勾踐派人入山尋找珍奇木材,作為禮物送給吳國。吳王非常開心,動工建造姑蘇台,為了能配得上這些名貴的木頭,夫差在建築材料上更加考究,光是收羅建台的材料,便花去三年的時間。這座壯觀的姑蘇台,最終在五年後建成。這個龐大的工程,使吳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行路之人,道死巷哭,不絕嗟嘻之聲,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其二,巧施美人計

勾踐又針對夫差的另一個弱點展開攻勢:好色。為此,勾踐找到兩名絕色美女,一個是西施,一個是鄭旦,花了三年時間來包裝、訓練。西施與鄭旦的任務,就是送給夫差後,以美人計迷惑吳王,讓他荒於政事。說白了,兩個美女都是懷有特殊使命的間諜。果不其然,西施與鄭旦很快就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女人,日日宴飲,夜夜笙歌,不知今夕何夕了。

其三,糧食交易中的陰謀

公元前484年,勾踐再次設計一個大陰謀,他先從吳國購買大量的糧食,並承諾次年歸還。一年過去了。越國人果然沒有食言,糧食如數歸還,而且還是挑了上等品。可是勾踐卻偷偷作了手腳,他將穀子蒸熟了後,才送去給吳國。蒸熟的種子怎麼可能生根發芽呢?種下去的穀子全部爛死了,糧食迅速減產,曾經是魚米之鄉的吳國,竟然出現大饑荒,國力大衰。

其四,螳螂捕食,黃雀在後

吳王夫差先是大修土木,建宮築台,耗盡民力;後又窮兵黷武、頻頻用兵;更致命的是誤信讒言,冤殺伍子胥,自毀長城。貌似強大的吳國,實則為紙老虎,雖然張牙舞爪,外表囂張,卻掩飾不住外強中乾的實質。然而,公元前482年,吳王率精銳部隊北上,參加黃池國際會議,夫差雄心勃勃,欲取代晉國成為新的盟主。

機不可失,勾踐終於露出他復仇者的本色,趁虛而入,率五萬兵馬,進攻守備空虛的吳國。吳國太子被俘,首都姑蘇城失守。此役拉開吳、越大決戰的序幕。

其五,摧枯拉朽

公元前478年,吳越戰於笠澤,吳軍大敗,戰爭的天平向越國傾斜。吳越軍事力量此消彼長,吳國人在頻頻的敗戰中早已士氣渙散,反觀越國,則愈戰愈勇,愈戰愈強。公元前475年,勾踐對吳大舉用兵,勢如破竹,包圍吳都。這場圍困戰曠日持久,從公元前475年的冬季,一直延續到公元前473年的冬季,整整兩年之久。越國軍隊終於攻破姑蘇城,夫差向勾踐請降。勾踐放逐吳王到海島,夫差最後自殺身亡。


在吳國變得越來越強大的同時,越國也很快發展起來。兩國互不相讓,爭鬥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闔閭到了年老的時候,性情變得非常暴躁,聽說越王允常去世了,太子勾踐剛即位,就想乘機帶兵討伐越國。伍子胥阻止他說:「雖然越國以前攻打過我國,我們可以尋機復仇,但是越國此時正在喪期,這個時候去討伐是不吉利的,應過些時日再做打算。」但闔閭急於滅掉越國,伍子胥的話對他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不久,闔閭派孫子夫差和伍子胥留守,親自帶兵攻打越國。消息傳到越國,越王勾踐親自披掛上陣迎戰。闔閭萬萬沒有想到,在這場戰爭中,由於勾踐戰術得力,將士團結一心,使得吳軍大敗而歸。闔閭在逃回吳國的路上,急火攻心,竟然丟了性命。

由於吳國太子早年去世,所以夫差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國君。夫差不敢忘記祖父的死,立志為他報仇。他讓十個僕人站在院子里,每次當他出入經過的時候,那些人都要大聲問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祖父的事了嗎?」夫差總會哭著回答說:「不敢忘記!」通過這樣的方式,夫差提醒自己與勾踐之間的大仇。他命令將士們練習水戰、騎射,等待三年喪期過後便開展復仇計劃。

三年很快過去了,夫差自認為已經作好了戰鬥準備,便任伍子胥為大將,領兵攻打越國。消息很快傳到了越國。越國有個大臣,名叫范蠡,他對勾踐說:「吳國認為前王因我們而死,感覺蒙受恥辱,三年來積聚了強大的力量。這次來勢很猛,我們根本沒有戰勝的把握,應該力求防守。」大夫文種也贊同這種說法。可是勾踐心想當年我打敗了夫差的祖父,難道現在還打不過夫差嗎?大臣們的想法太保守。於是他不顧重重反對,調集了大軍反攻吳軍。

兩軍初次交鋒,吳兵被殺傷百十人後退了回去。勾踐乘勝追擊,沒走出幾里路,正遇上夫差的大軍趕到。忽然,北風大作,吳軍紛紛拿出強弓勁弩,箭像雨點兒樣射過去。越軍迎著風強睜著眼抵抗,一會兒便招架不住,大敗而逃。勾踐這才慌了神,忙問文種有什麼計策。文種想了想,說:「現在沒有其他辦法了,只有求和這一條路可以走。」勾踐萬般無奈,但也只好同意。第二天,文種帶著許多寶物來到吳軍的營地,見到夫差,行過大禮,然後說「我們越王年幼無知,不小心冒犯了吳國,現在真是萬分悔恨。越王夫婦現在願意做吳國的臣子來贖罪效忠於您,到吳國去服侍您。這樣也可以省去吳國勞師動眾前來攻打,豈不是一樁兩全其美的好事

嗎?」夫差認為文種說的確實能使自已得到不少好處,便和顏悅色起來。

伍子胥認為勾踐是想委曲求全,待日後東山再起,忙提醒夫差說「吳越兩國土地相連,彼增我減,勢不兩立,我們不是滅掉吳國,就是被吳國所滅,所以您一定要仔細考慮!」夫差滿不在乎地說:「那又有什麼關係?勾踐夫婦已經臣服於我,要隨我回國服侍我呢。我主意已定,你就不要多費口舌了。」說完便不再理會伍子胥。伍子胥無奈地退下,擔憂地說:「越國早晚有一天會打到吳國來的,吳國有危險了!」可是卻無人理會。

勾踐將國政交給文種等一班大臣,帶著夫人和范蠡來到吳國。夫差叫人在祖父闔閭的墳墓旁建了一座石屋,讓勾踐他們住在裡面。勾踐每天做一些僕人乾的活:有時候夫差外出,勾踐就在前面牽馬。吳人見到,都指指點點說:「看啊,那就是越國的君王!」勾踐默默地服侍著夫差,絲毫沒有表現出不滿,更沒有一句怨言。就這樣兩年過去了,他終於盼到了釋放自己回國的一天。

正如伍子胥所說,勾踐並不是真心臣服,只想先保全自己,然後一雪前恥。為了時刻銘記自己所受的屈辱,他刻意生活得十分艱苦。他看書睏倦時,便用蓼草刺激自己;腳由於天氣寒冷而下意識地往回縮時,便用涼水泡腳;冬天手裡握著冰塊,夏天緊靠火爐;睡覺時不用被褥,而是睡在柴草堆上。勾踐還在房間的房樑上懸掛一個苦膽,每天都要舔一下,目的就是不忘以前所受的苦。同時,他鼓勵百姓墾荒種地,有時還親自下田耕作,並讓夫人參與織布,與百姓同甘共苦。漸新地,越國很快恢復了國力。

聽說夫差要建造宮殿,勾踐把本國的絕世美女西施送給了他,目的是慢慢消磨他的意志。果然,夫差對西施喜愛極了,從此便以遊玩為樂,對政事也不那麼關注了,伍子胥多次勸諫,請他以國事為重,可夫差只把他的勸告當做耳旁風。

越國借口國內饑荒,向吳國借糧食。夫差看在西施的面子上,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年,越國早早地把糧食足額還上。夫差一看,糧食顆粒飽滿,非常高興,就下令把它們分發到百姓家裡,讓大家種植這些「品種更好」的糧食。可是種子種下去了十幾天,沒有一點兒發芽的跡象,又等了十多天,種子爛在了地里,補種又錯過了時節。原來這是文種的計策,事先將那些糧食用

水煮過。這樣的種子怎麼可能長出苗呢。到了秋天,吳國鬧起了饑荒。

勾踐覺得時機已到,文種卻覺得還沒到火候,因為有伍子胥坐陣、越國就沒有必勝的把握,文種想了一個計策:他給吳國的一個奸臣不少好處,讓他不停地在夫差面前說伍子胥的壞話。時間長了,夫差信以為真,就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寶劍,逼迫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生氣地對送劍的人說:「我死了以後請將我的眼球挖出來,掛在城門上,讓我看清楚勾踐是怎樣攻進來的。『』

不久,夫差的約定幾個家會盟,為顯示實力,他帶走了大量精兵強將。勾踐一看,機會來了。夫差剛一出發,勾踐馬上就帶領大軍佔領了吳國的國都。等吳軍千里迢迢地趕回國都時,一切都已來不及了,夫差沒有辦法,只好投降。范蠡奏道:「吳國氣數未盡,我們還無力徹底消滅它,姑且答應與它和解,反正從此吳國已難成氣候了。」勾踐知道越國還沒有佔領吳國的能力,就班師回朝了。可是夫差並沒有以此為警戒,而是繼續沉淪下去,整天和西施吃喝玩樂,搞得吳國烏煙瘴氣,百姓叫苦不迭。

過了幾年,勾踐探聽到夫差仍然沉溺酒色,荒廢朝政,而且吳國連年饑荒,百姓怨氣衝天,便決定親自出兵攻打。越國的士兵在勾踐的激勵下,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很快,吳軍就抵擋不住了。夫差流著眼淚說:「我真後悔殺掉伍子胥,不然我也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啊!」接著,他又對手下的人說:「現在,我還有什麼險面,去見地下的伍子胥呢?我死了以後,一定要用三幅絹蒙住我的臉!」說完,按出佩劍自殺了。

吳國滅亡後,越王勾踐成為新一代霸主。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王權衰微,政權逐漸下移。吳、越的爭霸是春秋晚期的主要事件。吳國在今天的江蘇南部,越國在今天的浙江北部。兩國最初實力並不強,後在中原各國的影響之下逐漸發展起來。晉楚爭霸時,晉國利用吳國牽制楚國,派人把先進的射法、御法和戰車陣法傳給吳國。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奪得政權,重用伍子胥,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動員墾荒、大興農桑、修築水利等促進經濟發展;重用孫武,訓練出一支強軍。前506年,大舉攻楚,五戰五勝,攻進了楚國郢都。後轉而攻越,佔領檇李。之前,吳國還曾刺死吳王余祭。吳越的家仇國恨越結越深。但這是諸侯爭霸的必然結果。吳國如果想北上爭霸,就必須解決越國這個後顧之憂。

前496年,吳越大戰於檇李(今浙江嘉興南)。越國使計,讓死囚在陣前自刎,分散了吳軍的注意力,趁機攻打吳軍。吳軍潰敗,後吳王闔閭因傷身亡,夫差繼位。前494年,越國以水軍攻吳,但越軍戰敗。吳軍乘勝追擊,佔領越都會稽(今浙江紹興)。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卑辭求和。吳王夫差以為已解後顧之憂,急於北上爭霸,許降撤兵。

勾踐成為俘虜後,為吳王「駕車養馬」,三年後,得到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國。他發憤圖強,卧薪嘗膽。用范蠡、計然、文種進行改革。一是舉用賢能;二是獎勵忠諫,賞罰分明;三是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四是廣積厚蓄,防備災荒。如此,「十年生聚」,積極壯大越國的力量。同時,削弱吳國的力量。繼續對吳王裝作中超,放鬆吳王的戒備;擴大吳國的內部矛盾,挑撥朝政;向吳王獻美女、行賄等,消磨吳王意志。由此,當吳王夫差在黃池與晉主爭作盟主時,越王勾踐兵分兩路攻吳。一路斷吳國主力回援,一路直奔吳都。吳王夫差匆忙回國,倉促應戰,不抵越國的精兵強將,不斷潰敗,只得求和。隨後,吳國又發生災荒,越國再次攻吳。笠澤之戰之後,吳國實力直線下降,越國更加迅猛。前475年,越國第三次攻吳,吳國無力防守,最終城破,夫差自殺身亡。越王經此一役,讓諸侯國看到了越的實力。北上爭霸很快得到了其他各國的臣服。周元王冊封勾踐為伯,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


讀百家書,成一家言,今天說說認知的重要性, 提到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我想大部分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基本上卧薪嘗膽張口就來,故事大概就是先是吳國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卧薪嘗膽終於滅掉了吳國,報了國讎家恨,可我們應該注意到一個細節,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認知有本質上的區別!

吳越爭霸和吳越相爭是兩回事兒,爭霸,爭得是霸主的頭銜,相爭就不僅僅是一個頭銜的事兒了,還有你的土地,人民等等,史書上說,吳王之所以沒有滅掉越國是因為越王勾踐賄賂寵臣伯嚭,如果不同意投降就把越國珍寶投湖,率領最後五千勇士,血戰到底,戰鬥到身死國滅,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檇李之戰越國殺害了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有著殺父之仇的夫差會怕越王身死國滅的威脅?還說是一國之君會在乎那點珍寶?都不是!夫差有另一把算盤。

此時正值春秋末年,爭霸戰和兼并戰同時存在,相比於兼并戰的千夫所指,霸主的頭號還是更是響亮和有號召力,兼并戰毀人之國,斷人之祀,肯定會受到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弄不好還會被幾國聯手揍一頓,爭霸戰,有了霸主頭銜,那是無上風光,實力弱一點的鞍前馬後,強一點的也俯首帖耳,就算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也要看霸主臉色,這就是吳王夫差的夢想,他的一生不是在爭霸就是在準備爭霸的路上,霸主就是要維護國際秩序「興滅國,繼絕世」讓天下諸侯安分守己聽自己的,吳王夫差之所以沒有徹底滅掉越國其實就是想在爭霸時提現出自己所謂的「仁義」這就是吳王夫差的認知。

但是他的認知里恰恰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時代的趨勢,二兼并戰帶來的巨大收益!一國之土皆為我土,一國之民皆為我民,他國國君幾世創造的財富俱為我所用!

相比之下, 越王勾踐要清楚的多,吳王夫差放虎歸山之後,越王勾踐就立下了「十年生養,十年教訓」的基本國策,與百姓同苦同樂,大力發展自身水平,趁吳王北上追夢之時,一舉滅掉吳國,吳王夫差欲求越王像當年那樣願為奴為婢,只求放吳國一條生路而不可得,豈不哀哉?這就是認知的力量,它決定著你一生的高度,與君共勉!


越王勾踐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懈努力,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王子復仇記」。

勾踐屬於典型的「官二代」,他是夏朝開國君主夏禹的後裔。勾踐的父親允常繼位後,與死對頭吳國君主闔閭進行了多次的「扳手腕」,結果多次處於下風。後來允常在患得患失中病死。

公元前496年,勾踐繼位。他剛上任,正在舉行哀悼先王大典,而吳王闔閭也不甘落實,很快便送上大禮——興師伐越。

面對吳王的卑鄙小人行為,越國軍民上下同心,同仇敵汽,英勇抵抗,結果大敗來犯的吳軍。最出人意料的是,吳王闔閭也在潰敗中受了重傷,結果死於回國的途中。臨死前,吳王闔閭對兒子夫差說了一句9個字的遺言:一定要為他報仇雪恨。

吳王夫差也是個很有志氣的人,他牢記父親的囑咐,磨刀霍霍,尋機復仇。2年後,夫差終於捲土重來,他率吳軍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大敗越軍。

勾踐眼看兵臨城下,只好主動向吳國提出求和請求。夫差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他眼看夫差低三下四的求和,驕傲的他於是提出了一個受降的條件:越王要到吳國為奴三年。

勾踐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對於他來說,能保住百姓,能保自己的身家性命,受苦受累在所不惜。

就這樣,勾踐和夫人入淪為了吳國的階下囚和奴僕,期間受盡凌辱,橫遭口沫。三年為奴期間後,驕傲的吳王夫差不顧國相伍子晉的動諫,竟然遵守合約,把勾踐放回了越國。

受盡侮辱的越王勾踐回國後,開始磨刀霍霍,潛心復仇。為此,他每天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隻苦膽,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讓自己不要忘了恥辱,不要忘了復仇。

後來,勾踐想出了一個美人計,在越國進行了一次尋美大賽,最後選中了貌似天仙的西施、鄭旦這兩位絕代佳人。

古代人認為真正的美人應該具備三條:一日容貌美,二日善歌舞,三日形體佳。而西施、鄭且都還只具備「容貌美」這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條。於是,勾踐便命人在會稽城外的土城建起一座美人宮,讓文種負責訓練西施、鄭旦,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經過這番包裝後,兩位美人能歌善舞,體態盈盈,當真是才貌雙全的神人。於是越王讓她們穿上定製華麗適體的宮裝,堤壩給了吳國。

見到如此才色雙佳的美女,原本就好色的夫差垂涎三尺,龍心大悅,馬上笑納。伍子胥見狀,進行了苦口婆心的勸阻:「臣聞賢士國之寶,美女國之昝:夏滅以妹喜,股亡以妲己,周亡以褒?……」

結果吳王夫差把伍子胥的勸諫當成耳邊風。以後日日與西施、鄭且鬼混在一起,,不理朝政,花天酒地,胡所亂為。

與吳王的墜落相比,勾踐卻是卧薪嘗膽,勵精圖治,他制定了獎勵生育的制度,大刀闊斧地練兵,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

結果歷經「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訓」,越國國力日漸恢復,而吳王對此卻一無所知,還在繼續享樂。

公元前482年,夫差眼看時機成熟了,開始亮劍了,他乘吳王參加黃池之會精銳盡出,僅留太子和老弱守國之際,亮劍了——率大軍伐吳,結果大敗吳軍,殺死了吳太子。吳國遭遇重創。

9年後,也就是公元前473年,勾踐開始亮底牌了,他率越軍傾巢而出,結果在大對決中大破吳國,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幾次突圍都不成,幾次求降也不得,最後走投無路之下,只好選擇了自殺,吳國就這樣滅亡了。


越王勾踐滅掉吳王夫差的過程是驚險曲折的,也是吳越兩國鬥智鬥力的結果,當然主要是越國全民動員,使用各種陰謀詭計的結果,時間更是長達二十二年。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吳王夫差剛愎自用、狂妄自大造成的。即「自作孽不可活」也。

忍辱負重,虎口脫險

越王勾踐在會稽被吳王夫差赦免之後,於公元前492年五月帶著范蠡、文種到吳國作人質。勾踐等人在夫差面前畢恭畢敬、一副奴僕面孔。被夫差弄去喂馬,還替夫差拉馬。兩年之後,夫差對他們基本失去戒心,將他們放回越國。

卧薪嘗膽,勵精圖治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為了不忘記吳國夫差帶給他的奇恥大辱,回國後的勾踐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次飯前先嘗苦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報仇雪恥。

為了增強越國實力,實現滅掉吳國的目標,勾踐夫婦與越國老百姓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發展生產。實施獎勵政策,鼓勵百姓多生孩子,富國強兵。

各種謀劃,消耗吳國實力

將各種珍寶玉器、上等木料和越國美女獻給吳王,一方面表忠心,讓吳王不防備自己。另一方面讓吳王在享受中沉淪。賄賂伯嚭,散布謠言,離間吳國君臣,導致伍子胥被殺。

隱藏實力,伺機偷襲

勾踐幾次都想提前進攻吳國報仇,分別被大夫逢和范蠡等人勸阻了。

終於在會稽之敗的13年後,即公元前482年拉開了滅吳戰鬥的序幕。這一年,吳王夫差親率精兵北上黃池會盟,僅留下老弱和太子留守。勾踐趁機領兵五萬攻入吳國境內,大敗吳軍,殺死了吳國太子,迫使夫差求和。

(越王勾踐劍)

五年後,越國再次攻打吳國,在笠澤擊潰吳軍,消滅了其有生力量,吳國力量被大幅度削弱。之後勾踐又用了三年時間才攻破吳都,滅掉吳國。夫差也悔恨地自殺了。

縱觀勾踐整個滅吳過程可謂是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使用了所有可以想到的辦法,能夠成功就不足奇怪了。與此同時,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忠言,重用伯嚭,甚至殺掉伍子胥,不顧吳國國力北上與齊、晉爭霸,窮兵黷武,對越國失去了應有的警惕性,一再放過滅掉越國的機會,最後身死國滅是理所應當的。

而伍子胥作為謀臣,在幫助吳國取得成功後,突然變得呆笨起來,就有些讓人可惜了!

(伍子胥雕像)

如果他能在數次直諫無果的情況下,能夠改變策略,即使不能除去勾踐,能夠困住甚至殺死文種范蠡等人,斬掉越王的臂助的話,同時在吳國國內盡己所能的培養抗越力量,最後何至於性命不保,吳國滅亡呢!

(文/碎史萬段,如果喜歡的話,加個關注吧!)


其實最重要的是麻痹夫差,使夫差逐漸放鬆警惕。首先越國戰敗後,夫差提出以勾踐為奴三年為條件,則吳國不滅亡越國。之後勾踐在吳國時,雖然心中憤恨,但為了麻痹夫差,裝作盡心竭力為夫差服務,並命人搜尋美女獻給夫差,西施就是其中之一,以此消耗夫差精力。後來三年期滿,勾踐被放回越國,此後十年勵精圖治,越國國力大為增加,而於此同時夫差為了實現吳國歷代先王稱霸中原的目標,窮兵黷武,雖然最後成為了天下霸主,但國力大損,於是勾踐趁夫差不備之際,率軍大舉攻吳,夫差不敵戰死,吳國也因此滅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