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洩,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學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厭學。表現為一部分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認真聽講,思維遲緩,情結消極,作業拖拉,敷衍了事,學習效率低下,考試及作業的錯誤率很高。 二、逆反。一些學生對外界的刺激常常產生與常態相悖的心理反應,與他人交往採取不合作的態度,對老師教育感到厭煩,對家人的勸導進行頂撞。

2、易怒。這類學生在受到一般或輕微的刺激時,情結很容易波動,例如:生氣、急躁、發怒等;這類學生報復心強,有時會無緣無故大聲囂叫,經常有干危險事或愚蠢事的衝動,事後冷靜下來又後悔。

3、社交恐慌。一些學生對社會交往行為產生強烈的恐懼,往往尋找借口迴避,即便是與家人、老師、同學在一起也感到不自在。這類學生對他人的言行過分敏感,稍有不順心的事情,便陷入痛苦之中。對同學的善意幫助持懷疑態度,對老師的教育懷戒備心理,在人際交往中有害羞、局促不安、尷尬、笨拙等導常反應。

4、嫉妒。一些學生看到自己的學業成績不如別人而心懷怨恨,不但不學習他人的長處,反而進行挖苦諷刺。

5、不良嗜好。一些學生有吸煙、喝酒、等不良行為習慣,一些學生打遊戲機上癮,並由此產生不少問題行為,影響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6、 焦慮。這種心理障礙在中學生身上表現得比較普遍,大多數較輕微,持續時間較短,輕微、短暫的焦慮有助於調動學習潛力。少數學生焦慮時間持久,對周圍環境的刺激比較敏感,他們入睡難,易被驚醒,常體驗到莫名其妙的恐懼、緊張和心煩。這不僅對學習產生不良影響,而且若不及時疏導和診治,容易演變成恐怖症、臆病等多種心理疾病。

7、抑鬱。一些學生在情緒上通常表現為悲傷、孤獨、頹喪,自我評價消極,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對學習缺乏信心,對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對改變自己的處境持悲觀態度。這類學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他們不影響課內外秩序,不妨礙教學和各項活動,但隨著其不良情緒的發展,其內心緊張程度的加重,他們會日益消沉下去,嚴重的可能發展為抑鬱性精神疾患,有的會做出自傷行為,甚至出現輕生行為

改善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幾點建議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園裡生機盎然,校園裡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曲徑廊亭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許多學校都建立了心理諮詢室,有的還配備專職的心理諮詢師。學生通過諮詢、傾吐和宣洩,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了解,諮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建議可以用一些app,膠囊日記或者hope,緩存的心情,把自己的疑惑和迷茫封存起來,以後笑著品味一下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

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這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幾個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係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