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m,題主說的日本戰國三傑的外號,來源其實有些問題。

例如織田信長稱呼豐臣秀吉為「猴子」,是江戶時代的創作,主要原因是因為後世的人們覺得秀吉的肖像畫像長得有些像猴子。實際上,織田信長給豐臣秀吉取的外號並非是猴子,而是「禿鼠」,這是在他給寧寧的一封書信里提到的,而「猴子」的稱呼就沒有見於一次史料里了,基本上都是江戶時代及以後的藝術、文學作品裡這麼寫。織田信長本人非常喜歡給家臣們取外號,什麼修理啊(柴田勝家),禿鼠啊(豐臣秀吉),金瓜瓢啊(明智光秀),連給自己的兒子取小名都是奇妙丸、茶筅丸什麼的。

德川家康的外號並非是「烏龜」,日本人給德川家康的外號是「狸」,注意,「狸」和「狸貓」是兩種東西,不要搞混,德川家康是狸,沒有貓。這個梗在日本人創作的漫畫《哆啦A夢s"》里也被提到,外貌像狸(國內錯誤翻譯成狸貓)的哆啦A夢和德川家康幾乎長得一模一樣。

德川家康的「烏龜」外號是中國的網友取的,主要是因為在一些藝術作品裡(比如長篇小說《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的成功秘訣就是一個「忍」字,大事忍,小事忍,厚積而薄發,最終取得天下,再加上三方原合戰前,德川家康在浜松城龜縮不出,被戲稱為縮頭烏龜,兩個特點一結合,就有了個外號「忍者神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德川家康在歷史上並非是這個「忍者龜」的形象出現的,德川家康做事非常老辣,藝術作品裡也很少提到,在面對武田信玄時德川家康都敢直面迎戰,收復被武田家佔領的城池,長筱合戰以後,德川家康更是轉攻為守,直接硬剛起比自己強大的武田家。

織田信長的外號通常有兩個,一個是尾張的大傻瓜,不過實際上日文的原意並不算是大傻瓜,翻譯成「大奇葩」更為準確一些。太田牛一在《信長公記》里還提到,織田信長的「奇葩」舉動,是和家臣們勾肩搭背,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等等,看起來有失身份。另一個外號是「第六天魔王」,很多網友以為這是佛教寺院給「火燒比叡山」後的織田信長取的外號,其實並非如此。在信長火燒比叡山後,武田信玄下戰書給信長,自稱是「天台座主」(比叡山延曆寺是天台宗,當然武田信玄並不是座主),意思就是你動了我的人。織田信長寫回信的時候就自稱「第六天魔王」,意思就是我本來就是魔王,燒你個寺很正常。所以,其實這個外號是打嘴仗時織田信長自稱的。


織田信長是第六天魔王,因放火燒比叡山延曆寺而得名。

1570年4月,織田信長討伐越前大名朝倉義景,但經過盟友淺井家地盤後,卻遭到淺井家的背叛,腹背受敵的織田信長無奈只好撤兵。

1570年8月,織田信長出兵討伐三好三人眾,但因石山本願寺的援軍,使得織田軍陷入苦戰。

1570年9月18日,淺井家和朝倉家2萬餘兵力進攻近江坂本,再加上比叡山延曆寺數千僧兵,人數達到了3萬人,而織田軍只有森可成率領的六千人進行抵抗。人數相差太多,森可成戰死(同時戰死的還有信長之弟織田信治)。

1570年9月23日,織田信長快速的返回了近江坂本,並在比叡山與淺井、朝倉聯軍對峙。同時伊勢一向一揆反叛,並殺死了信長之弟織田信興。

1570年12月13日,織田信長陷入進退不得的窘境,織田信長請求正親町天皇進行和解。

1571年9月,織田信長多次要求比叡山僧兵撤退,並發出避難勸告,但比叡山延曆寺的僧兵依仗佛教聖地無人敢侵犯,仍舊襲擊織田軍,並包庇淺井、朝倉聯軍。

在勸告無果後,進攻比叡山延曆寺,並放火燒了寺廟,因此織田信長成為了本願寺顯如口中的佛敵。


回答竟然沒一個靠譜的。

秀吉像猴子?正史上的外號是「禿鼠」。德川家康像龜?抱歉,那是天朝人一廂情願。日本形容家康是「狸」。另外啊,別整天狸貓狸貓的,狸是狸,狸貓是貓。至於什麼是狸,自己動手去查查。

還有樓上說信長第六天魔王的稱號是因為燒了比睿山延曆寺才得到的。麻煩你好好增長姿勢之後再來科普裝逼吧!


謝邀。說秀吉像猴子是因為他長相像猴子,而且機靈聰敏。說德川像烏龜是因為他性格里隱忍厚重的成分居多。那麼按照這個思路,信長或許是一條蛟。信長其人雄才大略,眼光卓越,一生的武功非常順利,可以說罕逢敵手,運氣卓越。而且他一生中重要的兩次戰役——桶狹間和長筱之戰前,都下了大雨,令人不禁想起行雲布雨的蛟龍。蛟,又善於潛伏變化,信長在越前被背叛戰敗後,又能夠低聲下氣向自己控制的將軍足利義昭請求調停,足以見得他並非剛直易折。但是蛟畢竟不是龍,信長性格不恤小人,最終為光秀所謀害,終結了自己的天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