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成爲了這個時代的科技熱詞,可是誰能想到它才僅僅在中國誕生了10年呢? 如今,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會選擇以互聯網+的形式進行產業升級轉型,這背後雲計算提供的計算能力居功至偉。

  但你知道嗎?在10年之前,不止一位IT行業大佬表達了對雲計算的質疑,他們認爲雲計算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也沒有做雲計算的必要。

  可是,從微軟來到杭州的王堅博士踩在了時代潮流的脈搏上,他堅信雲計算會成爲這個時代的關鍵技術,並且能真正改變中國的未來。

  其實,當向馬雲提出自己飛天計劃的開始,王堅博士就知道自己可能需要度過一段很艱難的時光,可能是3年,也可能是5年,還有可能會是更漫長的黑夜……

  最苦的時候,團隊中的工程師換了一代又一代,技術也碰上了瓶頸、內外部關於要不要做雲計算的質疑不斷……王堅頂着巨大的壓力堅持下來。2012年的年會上,王堅看到幾個離開同事的熟悉身影時,還是忍不住落淚。

  但即使是這樣,王堅仍然沒有放棄要對員工負責,對客戶負責,更重要的還是要對自己的初心負責。他始終堅信,雲計算是未來大數據經濟的基礎,如果沒有自主研發的雲計算技術,中國的互聯網是沒有未來的。即使現在大家都在懷疑,王堅也要帶着他的團隊去求證。

  終於,在2013年的8月15日,王堅團隊經過無數日夜鑄就的飛天系統上線了,這也標誌着中國雲計算行業的崛起,雲計算正式敲開了中國數字經濟時代的大門。

  王堅說過,雲計算就像工業時代的電。自從有了電,電視、電飯煲、電磁爐陸續才能出現;而自從有了雲計算,現在有了企業大規模上雲實現數字化創新,有了中國天眼FAST實現雲上全球數據同步,還有可以智能化調節交通的ET城市大腦……一切的一切,纔會變得更加美好。

  10年裏,王堅實現了從0到1,正是揮斥方遒的最好年華,王堅博士用他的青春書寫了屬於自己、屬於雲計算的歷史傳奇。

  最後,想對這位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雲計算之父”的王堅博士表達最高的敬意,能夠堅持自己所熱愛的,堅持自己所堅持的,無論何時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