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是近代向東北移民的簡稱,最早出現在清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合法化,到20世紀20年代達到了高峯。闖關東的規模大,時間長,舉世罕見,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移民活動之一。闖關東對中國的人口分佈,經濟開發以及邊疆的保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頗有意義的事件。

一,封禁令廢除之前的東北是什麼樣的?

清朝時期的東北,面積大約在200萬平方公里左右,主要有遼河和黑龍江兩大流域。其中遼河流域開發很早,農業較為發展。然而黑龍江流域則是氣候酷寒,地廣人稀的“北大荒”。這裏古代生活着肅慎、室韋、靺鞨、女真、滿族等漁獵民族,經濟十分落後。在古代是沒有暖氣的,農耕民族是難以抵抗如此嚴寒的氣候的。清朝時期,這一帶一度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古代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如此惡劣,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移民「闖關東」 新聞 第1張流放寧古塔

清朝建立之初,東北地廣人稀的局面更加嚴重。原本東北有100萬左右的滿族人,但清兵入關後,大約有90萬滿族人遷入了關內,使得東北雖然沃野千里,但是卻有土無人。為了鼓勵人們遷徙東北墾荒,清政府初期頒布一些列的政策。如順治元年(1644年),清廷下令“招徠流民,不論原籍別籍,編入保甲,開墾無主荒田”。在1653年,順治頒布《遼東招民開墾例》,通過給移民提供口糧、種子、牲畜等措施來在招來移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形成了移民的潮流,如當時的海城“招民開墾,直魯豫晉之人,來日日眾”。

古代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如此惡劣,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移民「闖關東」 新聞 第2張北大荒濕地

不過很快清朝就實行了“封禁令”。康熙七年(1668),清廷擔心擔心關內漢人的大量遷入會改變“龍興之地”的生活習俗,廢除了招墾令,推行封禁政策。封禁政策後的措施越來越嚴厲,從局部封禁到全部封禁,從驗關封海到驅逐流民。

關外是地廣人稀,關內是人口猛漲。清朝建立之初,全國人口大約為5000萬,但是到了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的總人口已經突破了4億。人口的迅速增長必然帶來人地矛盾的尖銳,尤其在靠近東北的華北地區最為嚴重。失去了土地的農民為求生計,必然會鋌而走險,不顧“封禁令”,闖入東北,這種行為因此被稱為“闖關東”。

古代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如此惡劣,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移民「闖關東」 新聞 第3張闖關東

封禁令無法阻止流民移入東北的浪潮,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山東移民“多至五十餘萬”。乾隆年間,雖然重申禁令,但從未嚴格執行,如1743年山東大旱,流民四起,清廷下令不必阻攔流民出關。1741年,清廷頒布法令允許京城的旗人回東北,但是他們卻帶了更多的漢人作為佃民到東北,使得封禁令成為一紙空文。到鴉片戰爭前期,東北的總人口已經突破了300萬,但是東北地廣人稀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改變。

二,封禁令的廢除

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清朝調離了大量的東北騎兵到內地應戰,導致東北的防務空虛。這給清朝帶來了巨大的教訓,1858年俄羅斯強迫清朝簽訂了《璦琿條約》,佔領了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俄羅斯再次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佔領了烏蘇裏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後,清朝宣佈廢除了封禁令,將“闖關東”合法化,並加以支持。

古代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如此惡劣,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移民「闖關東」 新聞 第4張簽訂條約後的東北

1860年,清政府首先開放了呼蘭河平原,第二年開放了吉林西北平原。禁令一開,放墾一事如脫韁之馬,關內成千上萬的農民蜂擁而至,不論是開禁之地,還是封禁之區都湧入大批的移民,規模愈來愈大。清朝還大力鼓勵移民活動,如清朝後期設置了立押荒局、墾務總局、墾務公司等機構招徠華北農民。給移民減免車船費,對招墾有力人員進行獎勵。在清朝政策的推動下,東北的移民數量開始迅速增加。到1893年,東北三省的人口為600萬,到清末已經將近2000萬了。

清朝後期,東北移民移民之所以能夠迅速增加,除了關內人地矛盾尖銳和清朝政策的變化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關內的經濟的破壞。經濟破壞的主要是由於戰爭和自然災害。清朝後期,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波及了清朝半壁江山,使得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經濟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古代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如此惡劣,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移民「闖關東」 新聞 第5張早期移民的茅草屋

清朝後期的自然災害也是非常嚴重,如1855年黃河改道殃及了河北(直隸),山東,河南安徽等省,災民超過700萬。從1855年到1912年,山東省就因為黃河泛濫成災達52次。再如1876年後華北發生了連續4年的旱災,受災難民達到2000萬人,餓殍達1000萬。面對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流民不能呆在華北坐以待斃,只能大規模流亡到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的東北。

古代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如此惡劣,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移民「闖關東」 新聞 第6張

移民東北的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永久性移民,一種是季節性移民。在清朝時期是以季節性移民為主。季節性移民就是大約在春季從家鄉出發,冬季再回到家鄉探親。季節性的移民活動說明瞭初期移民還沒有完全適應東北寒冷的氣候,同時移民以存在着暫時性的特點。

三,民國時期移民的高峯

1912年,清朝滅亡,中華民國建立,然而華北地區的並沒有穩定下來。

首先在人地關繫上,華北地區更加嚴重了。從晚清到1936年,山東省的人口密度從全國第四位上升到了全國第一位,河南省的人口密度從第七位上升到了第四位,河北則從第十上升到了第八位。在1851年的時候,華北的人均耕地為4.46畝,到1912年下降到了3.66畝,到1928年進一步下降到了2.93畝。人地矛盾的空前尖銳必然逼迫更多的人進入東北。

古代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如此惡劣,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移民「闖關東」 新聞 第7張闖關東

其次,華北地區的戰亂不斷。從1916年之後,華北大地就成為了軍閥混戰的主戰場,其規模較大的就有直皖戰爭、兩次直奉戰爭,兩次北伐戰爭等。軍閥混戰使得津浦鐵路沿線線“十室九空,其苟全性命者,亦無法生活,紛紛拋棄田地家宅,而赴東三省求生”。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蔣介石又先後發動了三次軍閥大戰,導致整個華北地區“閭裏為墟,居民流散”,河南省“逃亡在外者118.5餘萬口”。

古代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如此惡劣,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移民「闖關東」 新聞 第8張軍閥混戰期間的難民

這些軍閥還在關內徵收苛捐雜稅。民國初期,華北諸省將原來的雜款、附加及地方的各種陋規全並入正賦徵收,不久又規定地方有徵收田賦附加稅之權,但不能超過正稅的30%。實際上在軍閥混戰時代,各省附加稅目增至數十種或上百種,附加稅已經遠遠超過正稅的30%。1926年,河北和河南的附加稅超過正稅2倍有餘,山東的附加稅竟超過正稅4倍之多,有的縣附加稅率甚至超過正稅數倍乃至數十倍。

當然,該時期的自然災害也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如1920年華北地區爆發了嚴重的旱災,有340個縣受災,災民達到了3000萬人,死亡的就有50萬人。1928年到1930年,華北又爆發了旱澇蝗並發的大規模災害,北方9省受災,餓殍遍野。

古代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如此惡劣,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移民「闖關東」 新聞 第9張災民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華北地區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使得越來越多的破產農民和災民移民東北。1921年,移民東北的人口大約有20萬人,在1927年增加到了105萬人。從1921年到1930年共有600多萬人移民東北。根據南開大學調查的資料顯示,民國前期移民東北的人數佔據東北總人口的90%,而在1925—1930年的五年間就佔據了一半。因此,20世紀的20年代算是移民東北的高峯。

參考資料

張利民《闖關東移民潮分析》

李雨潼、王詠《唐朝至清朝東北地區人口遷移》

古代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如此惡劣,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移民「闖關東」 新聞 第10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