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軍對越作戰高平戰役紀實》,是原四十一軍紀委書記宋子佩以五年的時間整理出來的傾心之作,可以說這一文章是他以生命對南疆作戰的反思和吶喊。在對英雄的吟唱中,又伴隨着幾分淒涼和悲壯,讀來令人揪心落淚。

隨着作者充滿激情的筆尖龍走紙端,高平攻堅戰的悲壯畫面全景式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戰役過程跌宕起伏,讓我們時而悲憤,時而悲傷,時而熱血賁漲,時而淚灑衣裳。

本來是想牛刀殺雞,速戰速決,但卻打得如此慘烈;本想3至5天結束戰鬥,結果打了28天。四十一軍的將士們打得英勇,盡心盡力了,不愧是四野主力部隊之一。

但是,這一仗贏得也太艱難,只能說是慘勝。何以至此,我想每一位讀者在讀完此文後,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而思考乃勝利之母,失敗未必是勝利之母,勝利也未必是自信的資本,只有認真總結勝利的經驗和汲取失敗的教訓,經過充分思考,才能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層,才更有把握打贏下一場戰爭。

我們不必去苛求前人,問問自己吧!如果我們身臨其境,我們能否像英雄那樣英勇?我們能否不犯前人所犯過的錯誤?這可能纔是宋子佩同志以五年的時間凝鍊出二十八天生死搏殺所要期盼的回答。

——羅援

水源問題直到撤軍都未解決,與頑敵和生命極限搏鬥!生死28天(23)

陣地生活

121師集結釦屯堅守防禦的部署已基本就緒、 各部隊都在緊張地搶修工事。

按野戰防禦陣地工事構築要求,每個營、連的防禦陣地要挖散兵坑、貓兒洞、地堡和交通壕。人均出土量多達20立方米。

由於輕裝穿插,每個人除隨身攜帶的砍刀、小鎬、鐵鍬外,再無任何工具。不少戰士在穿插戰鬥中隨身帶的工具大都丟失,現在要構築工事沒有工具成了最大的難題。

無奈之下,只好派分隊下山到村莊搜借。凡能挖土刨溝的工具都搬上了陣地。

各個陣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用炒菜的鍋鏟、切菜的菜刀、劈柴的砍刀、斧頭; 有的用鋤頭、鐵條、木板、樹棍,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整個陣地熱火朝天,幹部戰士以時不我待的心情、晝夜不停地搶修工事。戰士們的手磨起泡、脫了皮,疼痛難忍,但沒有人叫苦叫累。

爲防止敵特工鑽進陣地潛伏襲擾,一線連隊把陣地前沿50米之內的樹木、荊棘、雜草全部清掉。然後用木柴、木樁設置障礙,把繳獲的大量地雷埋在陣地前沿死角地帶以及連與連的結合部。

但是,要在陣地上長期堅持,防雨防寒又成了大問題。個人攜帶的雨衣、雨布已大都丟失,幹部戰士只穿一身單衣,深夜寒風襲米,個個冷得發抖無法人睡。有一天晚上,一場中雨過後,挖出的泥土變成了稀泥,全師上下個個淋得像個落湯雞,全身泥漿,變成了泥人。

更爲難熬的是400多名傷員,沒有避雨之處,他們被安置在師指旁邊的一條山溝裏。原來傷口已化膿、潰爛,其至生蛆肢體變黑,再被雨水一淋,高燒抽筋,苦不堪言。

對此,師、團領導十分着急,毛副軍長多次指示,割草鋪地搭棚,防雨防寒,不能再讓這些戰友們遭罪了。

正在這時,121師偵察連抓獲1 名俘虜,他說這一帶有山洞儲藏着大批物資、汽油,但不知具體地址。

121師師長、政委馬上組織機關及全師偵察分隊,帶着20多個搜索小組在扣屯一帶的深山密林、山澗峽谷尋找山洞倉庫。

終於在第四天發現距師指揮所7公里處有個山洞,儲藏着數萬桶汽油。 還在山溝裏發現了高平省百貨公司的倉庫。

我聽後,立即帶1個警衛排和機關人員趕到現場。

水源問題直到撤軍都未解決,與頑敵和生命極限搏鬥!生死28天(23)

這裏地處偏僻,但較平坦,只見3座大倉庫都是用葦蓆臨時搭建,裏面存放的物資 堆積如山,各種商品琳琅滿目。一捆捆的布料、毛料、滌綸織品,數量之多無法計算。

我立即派人報告毛副軍長、121師領導,通知各團速來搬運布料搭棚防雨,鋪地蓋身防寒。要民工給傷員搬夠,並準許每人任選三五十米布料帶回去取暖用。

通知下達後,搬運布匹的部隊從各個陣地向倉庫擁來,要多少搬多少,隨便搬運,來來往往一直搬了4天。

全師所有人員都用布料搭起了防雨小棚,製做了草墊,解決了防雨防寒問題。

倉庫裏的沙糖、煉乳、姜酒、電池、紙張及文具等,能喫能用的大部分也都搬走了。

第5天我去檢查,發現還有許多布料、沙糖、文具沒有搬完。這些東西已經不需要了,又無法運回國內,經請示毛副軍長,放火燒掉。

越軍存放在山洞裏的汽油,經請示廣州軍區吳忠副司令,也全燒燬。

水源問題直到撤軍都未解決,與頑敵和生命極限搏鬥!生死28天(23)

幹部戰士晝夜突擊,搶修工事,搭棚防雨防寒,個個喜笑顏開,情緒高張,摩拳擦掌等待抗擊敵之援兵。

敵號稱A師的三一二師,全部美式、蘇式武器裝備,進至納隆增援。不斷派出特工、偵察分隊 晝夜對我軍偷襲、騷擾,陣地上槍聲不斷。

一天夜裏,2名特工鑽到121師363團6連陣地潛伏起來,天亮時,衛生員和通信員到排裏看病號被他們打傷。121師362團報告,四連二排晚上被敵特工偷襲, 奪走輕機槍1挺,排長立即組織反擊追捕,擊斃2名特工,奪回輕機槍。

類似情況各部隊都有發生。 毛副軍長和師領導認真地分析敵情:

"敵三一二師進至納隆還不解我軍情況,不敢輕舉妄動, 派出大量特工偵察、偷襲,既偵察我軍情況,又騷擾疲憊我軍,是一舉兩得的事。"毛副軍長分析說。

"我們必須兩手作戰, 既要抗敵援兵打一場防禦戰, 也要對付敵特工打一場清剿戰,才能固守扣屯" 121師政委周開源說。

"對,我們必須在這兩個方面都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克敵致勝。"毛副軍長肯定地說。

"敵特工爲什麼能鑽到我們陣地裏來? 出出進進那麼方便,我們的陣地肯定有空隙,有的連、排沒有到位。" 鄭師長警惕地說。

"你分析得很對,肯定有的連、排沒有到位,有了空隙敵人才能鑽進來,你派人把陣地結合部再仔細檢查一下,我們先研究一下兩手作戰問題。"毛副軍長對鄭師長說。

後經檢查,果然發現362團與363團之間的防禦存在間隙,結合部有1公里地段沒人防守,被敵特工鑽了空子。

121師隨即調整部署,予以完善,並下令各團把清剿敵特工對我陣地偷襲的戰鬥看成是阻援任務的一部分,組織力量粉碎敵人的滲透襲擾活動,穩定防禦體系。

水源問題直到撤軍都未解決,與頑敵和生命極限搏鬥!生死28天(23)

此後,在扣屯防禦的20天裏,121師共組織了30個連隊,485個排次,按地區劃分任務,分片包乾,每天派出建制分隊在陣地內和陣地外3至5公里地帶反覆清剿殘敵。

對利於敵人隱蔽的地方砍樹堵洞、放火燒掉,對敵必經的溝洞埋地雷設路障,晚間在陣地前沿派兵設伏,堵溝、卡口,使敵特工在我陣地前無藏身之地 。

陣地生活十分限苦,從出國穿插戰鬥,到扣屯堅守防禦,直到撤軍回國的28個日日夜夜, 一線作戰部隊從未進過房子,天爲帳,地爲牀,整天整夜合衣而臥。

沒有換洗衣服, 沒有洗臉洗澡,沒有脫鞋睡覺。白天行軍打仗, 或挖土搶修加固工事,或被派出鑽林踏溝搜剿殘敵,出生入死。

水源問題直到撤軍都未解決,與頑敵和生命極限搏鬥!生死28天(23)

晚上抱槍而臥,或在田間路邊溝渠裏、或在自挖自建的戰壕棚洞(貓兒洞) 裏,穿着單衣,與寒冷、 與生命極限博鬥。

寂寞、恐懼、蟲咬、 寒冷、飢餓、疾病折磨,無所不在。

越北山區,山高林密,晝夜溫差20多度,幹部戰 士白天一身溼,晩上靠體溫把衣服烘乾,幾乎天天如此。 條件雖如此艱苦,但都充滿樂觀。

我幾次到一線陣地,問他們很苦吧! 回答是隻要祖國人民信任,我們再苦也心甘情願。再問他們有什麼要求,一位戰士沉思片刻說:"只要祖國人民知道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陣地上喫水最難,有的連隊山下有水還好,無水者則要到很遠的地方取水,取來的只供做飯使用,洗涮飯盒都很困難。

121師指揮所及直屬分隊,分散隱蔽在臨山的3條大溝裏,包括400多名傷員、800多名民工在內,近2000人喫一條小溝裏的"泉"水。水溝寬不足1米,水深只有3公分,流量很小,1小時積不到2擔水。

121師警衛連把 "泉"挖深擴大,堵塞漏洞不讓半點水流掉,也無法解決師部人員喫水緊張的問題,到"泉"邊晝夜排着長隊取水的人經常爲爭水吵架。

後來,師指派崗哨看護調解也無濟於事,只好規定此水僅供傷員和師部做飯食用,其他單位不準到此取水。

水源問題直到撤軍都未解決,與頑敵和生命極限搏鬥!生死28天(23)

食用水源問題一直未能解決,直到撤軍回國。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