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出行調查:機動車佔道影響最大 新聞 第1張

5月31日,廣和裏中街,內側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停滿了機動車。

自行車出行調查:機動車佔道影響最大 新聞 第2張

5月31日,左安路,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停滿了汽車,行人被迫走在機動車道上,非機動車逆行穿過馬路。

自行車出行調查:機動車佔道影響最大 新聞 第3張

5月31日,培新街,人行道被違章停放的車輛佔據。

自行車出行調查:機動車佔道影響最大 新聞 第4張

5月30日上午,昌平區黃平路北段。由於未設自行車道,該道路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新京報記者 潘聞博 攝

自行車出行調查:機動車佔道影響最大 新聞 第5張

5月31日下午,光華北二街,原本有非機動車道標識的車道被畫上了停車位,讓人一頭霧水。A06-A07版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吳江

記者體驗調查發現存在電動自行車逆行、亂闖等現象;專家建議要做好路權保障,加強規範管理

5月31日,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騎車人終於可以暢快騎行。近日,新京報記者對騎車出行環境進行體驗調查,發現非機動車道被佔用、電動自行車逆行、闖燈等問題,影響騎行。其中機動車佔道等頑疾對騎車人影響最大。專家表示,治理影響騎行的亂象,要做好路權保障,確保行車標志清晰,配備停車架、停車位,利用智能化手段加強規範管理。

探訪1

非機動車道被機動車、快遞車佔用

昌平區回龍觀文華路其中一段連接着龍禧二街和龍禧三街,長約400米。5月30日,記者看到該路段西側非機動車道上靠右停放39輛機動車,原本約3.5米寬的非機動車道剩下2米左右供自行車通行。“路旁一直有車停着。”住在附近的陳大爺說,“可能是因為周邊小區停車需求比較大。”

在回龍觀東大街、龍躍街等路段記者看到,除機動車,還有共享單車、快遞車等佔用非機動車道。甚至有車停放在人行道上,行人被迫走在非機動車道上。

在朝陽區光華北二街,路口的地面上施劃有非機動車道標識,但在非機動車道標識上,又施劃了並不標準的停車位。5月31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車輛完全佔據了非機動車道的空間,騎車人只能在機動車道行駛。

朝陽區紅軍營路的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之間有一排護欄作為分界線,防止機動車停在非機動車道內。但在護欄的兩端,汽車見縫插針地停放,有的汽車完全將非機動車道路口堵死,造成自行車要麼進入不了非機動車道,要不出不來。

探訪2

部分道路未規劃非機動車道

記者從東城區幸福大街出發,一路騎行到忠實裏四巷,全長4公里,其中近3公里記者不能正常在非機動車道騎行,除了非機動車道被機動車佔用外,部分道路沒有規劃非機動車道也是一個原因。騎行到東城區培新街西口,記者看到道路除了雙向機動車道外,還規劃有非機動車道,但繼續向東行駛100米,非機動車道消失不見,道路兩旁則停滿私家車。

在忠實裏四巷記者看到,道路兩旁被畫上停車位,只留下不足10米寬的位置供來往車輛通行。多位居住在周邊的市民反映,每到早高峯期間,非機動車與機動車混行的情況就會特別嚴重。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昌平區黃平路北段。連接着龍錦一街與北清路的黃平路北段是條雙向單車道的道路,寬約8米,沒有設置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機動車與自行車、電動車、三輪車混行。記者在該路段體驗騎行,一輛中巴車從身旁駛過時,與記者的距離目測不足1米。

附近一家商鋪老闆告訴記者,她在周邊開店近16年,每天早晚高峯時,行人、自行車、機動車擠在一起,道路時常擁堵。“車多的時候,車輛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

探訪3

電動自行車逆行、闖燈時有發生

在記者的體驗中,經常會遇到在非機動車道內逆行的車輛。如從明城牆遺址公園沿北京站西街往西騎行時,不到一分鐘便能碰見四五個人騎着自行車或者電瓶車逆行。此外,一些外賣騎手駕駛電動自行車或不正規的燃油助力車,甚至是摩托車闖燈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北京市民曹先生有着10餘年的騎行經驗,今年4月25日的一次騎行中,在朝陽區朝陽路與高碑店北路交叉口,一位外賣騎手騎着摩托車闖紅燈將他撞倒在地,造成右腿骨折。曹先生提供的事故認定書顯示,外賣員承擔事故全部責任。但除了收到外賣員所在的平臺提供的3000餘元醫療費用後,並未得到外賣員的一句道歉及任何賠償。“許多騎車人都遭遇過電動車和摩托車的剮蹭、碰撞,大多是因為電動車、摩托車逆行造成。”曹先生說。

探訪4

商場、寫字樓周邊未配置自行車停車場

5月30日中午,記者騎車來到崇文門國瑞城購物中心,發現商場南面欄桿旁停滿了電瓶車和自行車,但未見到專門管理人員。商場保安告訴記者,商場沒有專門停放自行車的地方,員工上班也是隨意停放,“都是停在外面空地上,沒有人管,但有監控。”

在馬路對面的新世界中心寫字樓,寫字樓外欄桿旁同樣停滿自行車和電瓶車,有些車已經停到了非機動車道上影響其他自行車正常通行,原本就不寬敞的道路變得僅能容一輛自行車通行。

東直門銀座商城南面有一個長約20米,寬約15米的露天停車場,旁邊的牆上貼着“自行車停放區(購物自行保管)”的牌子。記者看到場內停放着五六十輛車,還有大塊空地。所停車輛大多為電瓶車、摩托車以及三輪代步車,僅有少數是自行車。正在停車的一位女士告訴記者,這裏的停車場可以隨意停放,但無人看管。

探訪5

林蔭道不足 炎熱時騎行舒適感較差

一些受訪的騎車人表示,騎車出行受天氣影響較大,颳風、雨雪天氣都不適合騎車,而適合騎車的時間裏,騎車人最需要的是對林蔭道的需求。

近日,記者從沙灘路口沿北河沿大街向北騎行,道路兩旁樹木繁茂,雖然天氣炎熱,但在樹蔭下騎行比較舒適。到北河沿大街北口向西折向地安門東大街時,基本暴露在太陽之下。到了地安門路口等待紅綠燈時,記者看到路口四個方向的騎車人,都在刺眼的陽光下等候。

在磁器口路口東側的路段,路旁的樹木只有短小的枝杈和並不繁茂的樹葉,對非機動車道沒有形成遮蔽。

家住什剎海的王先生說,他比較喜歡在老街區騎行,原因就是樹木多,有林蔭道。“比如鼓樓東大街到交道口的這一段,整條路幾乎都有樹蔭,夏天騎車也不會感到很熱。”

■ 追訪

騎友講述:機動車佔道對騎行影響最大

家住回龍觀的張先生是一位騎車上班的通勤族,公司位於五道口。開車太堵,地鐵太擠,對於他來說,只要天氣好,自行車是首選交通工具,這樣已經堅持了3年時間。

騎車鍛煉身體且方便,但他認為,最大的困難在於騎車環境。“我上班最方便的路線就是走京藏高速輔路,這條路雖然有非機動車道,但並不寬,沒有隔離欄,早高峯甭說開車的人覺得堵了,我騎着自行車也很堵。”

據張先生描述,堵車的原因大多是機動車把非機動車道佔了,“司機們基本都知道哪裡有攝像頭,只要在監控盲區,就會有人投機取巧,走非機動車道超車,或者乾脆停靠在路邊,本來不寬的非機動車道被一輛汽車佔滿,誰還過得去?除了汽車,摩托車也越來越多,他們嫌機動車道堵,就在非機動車道上轟一下過去。”

張先生留意過,50分鐘的騎車路程,他沒有一次是完完全全騎在本該自行車走的非機動車道上,“要不就被擠到機動車道上,要不就乾脆推着車上了馬路牙子。”

張先生覺得,這種“混戰”的局面最大的危害還不是耽誤時間,而是非常危險。他曾在上班路上多次見到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剮蹭的事情,騎車人多少都會受傷。“更有甚者,有一些司機把車停在非機動車道上後開車門下車不注意觀察後方,撞到騎車人造成傷害,我自己就有過差點被車門拍到的經歷,想起來都後怕。”

市自協:電動自行車逆行、行駛過快較為典型

5月29日,北京自行車運動協會一位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約2年前,他們曾將非機動車道被侵佔等亂象,反映給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我們注意到的也是這些情況,除了非機動車道被機動車佔用外,還有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非機動車道上車輛逆行等問題。”

該負責人表示,前兩年,騎自行車綠色出行的理念受到提倡,因此,非機動車道亂象也隨之顯現出來。有私家車停在非機動車道上,車主開門時,遭遇後方駛來的電動車、自行車,後者避讓不及,往往發生碰撞,釀成事故。

他介紹,當時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較突出,“但現在單車公司會對車輛進行調度,交管部門也加強治理,情況好了很多。”

他同時表示,由於配送外賣、快遞的電動車輛增多,如今非機動車道行駛亂象中,電動車逆行、行駛速度過快、擠佔機動車道等問題較為典型。“有些外賣送餐員為了趕時間,會逆行或者騎得很快,甚至騎到了機動車道上,這有比較大的安全隱患,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 聲音

專家:做好路權保障 加強規範管理

昨日,對於非機動車道被佔用、有些道路無非機動車道等問題,交通專家、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院長陳艷艷表示,機動車主應規範停車,有關部門應把非機動車道管理的基本措施做到位。

調研後依據實際情況設計非機動車道

現今,部分道路未設非機動車道,致使機動車、自行車混行,存在安全隱患。陳艷艷認為,城市道路按照規劃標準,一般都設有非機動車道,但有些道路,一開始以公路標準規劃建造,後來,隨着城市化發展,行人、自行車增多,這些道路的功能發生改變,已不能滿足新的交通需求。

在陳艷艷看來,對於這些未設置非機動車道的道路,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相關部門可會同專業的道路設計人員,到現場調研診斷,再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造。“比如可以進行明確的施劃,對道路重新設計,畫出自行車標線等。”

未設置人行道的道路,因客觀條件難以改造,是否可在其周邊規劃出一條新的城市道路?陳艷艷認為,如果原道路周邊地理條件允許,建造資金也充足,同時不涉及復雜的拆遷問題,則此舉可以嘗試。“但是,關鍵還是要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城市化的發展,預先規劃好道路建設。”

可借鑒北歐國家的管理建設經驗

對於機動車違停、佔用非機動車道的問題,陳艷艷認為,一方面,相關部門需要規範化停車管理,利用汽車電子標識、視頻監控等手段,加強對機動車違章、違停的管理和懲處。另一方面,機動車違停在非機動車道,反映出車主規範停車的意識不強,應加強對車主教育。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增多,超速、逆行則會增大安全隱患。在陳艷艷看來,這需要工商部門、交管部門等聯合加強管理整治,才能解決這一現象。具體而言,工商部門要加大對銷售違規、超標電動車的整治,交管部門要加強對電動車未遵守交通規則、侵佔路權的現象的治理。

部分公共場所自行車停車位不足,該如何應對?陳艷艷表示,以往因為對自行車的停車需求不夠重視,導致部分公共場所在建造時,沒有建設配套的自行車停放空間和設備。“在地鐵樞紐、大型商場等地方,相關部門應該施劃出一定的自行車停放面積,並建設配套設施,確保自行車可以停放。”

陳艷艷稱,荷蘭、丹麥等北歐國家關於自行車及非機動車道的管理建設經驗,可供國內學習借鑒。她認為,這些北歐國家在路權施劃、停車架、停車位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方面,做得較為到位。

“其實對於自行車和非機動車道的管理來說,把基本措施做到位就行了。”陳艷艷說,“具體來說,就是做好路權保障,確保行車標志清晰,配備停車架、停車位,利用智能化手段加強規範管理。”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潘聞博 張靜姝 實習生 徐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