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教練主要就差在「不思進取」和「太過貪婪」上。

先說「不思進取」

眾所周知,歐洲各大強國都有孕育和培養教練的基地,比如義大利的科維爾恰諾,德國的科隆體育學院以及葡萄牙的里斯本體育大學。在科學而且系統的培訓下,有眾多年輕的教練走上工作崗位,並在日後成為歐洲足壇的領軍人物。比如:孔蒂、穆里尼奧等等。

可與這些歐洲傳統強國相比,巴西並不重視對職業教練的培養,而且,也沒有設置很高的職業門檻(任何一位在歐洲執教的教練員,都必須持有歐足聯頒發的職業教練資格證書。以齊達內為例,他曾在沒有取得證書的情況下,執教皇馬卡斯蒂利亞時,並遭到為期3個月的禁賽處罰)。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足球教練」早已成為一門需要去系統學習的「學科」,但巴西的教練員,都普遍缺少這種學習的氛圍和基礎。

如果去研究巴西的職業聯賽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相對閉塞的環境。以2017賽季為例,在參加巴甲聯賽的20支球隊中,只有弗拉門戈聘請的是外籍主帥(哥倫比亞人魯埃達),而另外19支球隊全部都是採用本土教練。因為缺少足夠的外部競爭,巴西教練都安於現狀,並缺乏自我更新的內在動力。作為「葡萄牙職業教練協會」的主席,若澤·佩雷拉曾與多位巴西職業教練有過接觸。他曾毫不客氣地批評巴西教練的不思進取,「或許是因為太過安逸,他們都沒有去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巴西足球的威名建立在非常強大的技術基礎之上,但他們忽略了其他一些因素和方面的培養」,在若澤·佩雷拉的印象中,除了曾前往葡萄牙考取歐足聯教練資格證的馬諾·梅內塞斯(前山東魯能主帥)之外,幾乎沒人有這樣的進取心。

再說「太過貪婪」

在巴西,許多教練員都與經紀人和俱樂部,存在不被外人所知的「利益輸送管道」。通過轉會或者是提拔新人,教練員可以從中撈取「好處費」。久而久之,巴西的教練都不再執著於業務的提升,而是想著如何去榨取經紀人和俱樂部的錢財。在快速發展的世界足壇,這樣的教練群體遲早會被淘汰。


五星巴西淪落到今天這般境地,其致命之殤並非教練,而是人才斷層。雖然巴西隊仍擁有內馬爾、道格拉斯科斯塔等球星,但相比法國、德國、英格蘭、比利時的青年才俊,巴西隊依然後繼乏人,尤其是以往最賴以立足的中前場。

曾經巴西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前鋒,無論是當年的羅馬尼奧、貝貝托,還是後來的羅納爾多、里瓦爾多,都是世界最頂級的前鋒,甚至像埃爾伯、賈德爾那樣在歐洲聯賽叱吒風雲的人物,都難以在巴西國家隊覓得一席之地。

可如今,巴西隊卻再也找不到一個與9號般配的重量級球星。這是巴西隊進攻乏力的關鍵原因。

雖然,也有內馬爾因故缺席、鄧加選材偏頗等因素,但不爭的事實是巴西真的找不到合格的中鋒了。

雖然,1994、2002兩屆世界盃,巴西隊都採用了穩固防守為主的策略,但最終解決戰鬥的還是超強的進攻群。而一旦最賴以生存的利器鈍掉了,巴西隊也就失去了最鋒利的牙齒,成績下滑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巴西人真正應該做的是像1998年世界盃之後的德國人那樣,在青少年培養系統中查找原因,解決問題。再好的教練,也難為無米之炊,只有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才是長盛不衰的根基。


相對來說,巴西教練對球隊的整體性要求不是太高,更依賴於個別球員的靈光一現,就可以解決比賽。

這是由巴西的足球環境決定的。

巴西球員總體來說,場上紀律不是很強,更多的是靠天賦吃飯。但巴西盛產這種比較靈性的球員。踢球看上去比較隨意,但在關鍵時刻,往往會突然爆發出平常看不出來的,讓人匪夷所思的想法。無論傳球,進攻。射門,都是這樣。

所以巴西教練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一堆天才球員組織起來,讓他們能夠在同一個戰術體系之下各自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天賦就行。

也因此,巴西經常會不選很多眾所周知的大牌球星,而是用主教練更信任的人,整個球隊圍繞著一兩個人為核心來踢比賽,而不需要把所有著名的巴西球星都招入。

但是這種戰術理念在巴西可以玩,在其他地方就吃不開了。因為,其他地方沒有這麼多有天賦的球員,必須依賴於球隊的整體性。

就以在中超曾經執教的巴西教練來說,除了斯科拉里還有不少人認可之外,其他的巴西教練帶隊的結果都不是很好。比如庫卡,盧森博格,曼諾,都是這樣。

而歐洲的教練因為不可能每個位置上都是世界一流的球員,所以要更注重戰術體系,也更注重球隊的整體性和場上紀律。在中超成功的概率也更高一些。


為什麼這麼說呢?巴西教練差?你是指某一位吧?

斯科拉里就是巴西教練啊,帶過巴西,帶過葡萄牙,現在在中國,帶廣州恆大,成績依然很好啊,巴西教練也有世界級的!!!!


世界足球中心已經整體從南美轉移到歐洲,巴西的教練還都在本國聯賽運用老一套方法。另一方面,球星出現斷層,與其他國家差距不大,還有那麼多的球員花錢進國家隊。能不拋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