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安德魯·摩爾(Andrew Moore,BioEssays雜誌主編)

編譯 徐寒易

當你向學術期刊投稿時,投稿頁面常常會允許你「推薦」或者「迴避」一些審稿人。但當你做出選擇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呢?作為科學期刊編輯,我要告訴你們一些我們的想法。最起碼你應該知道一件事:你必須仔細想清楚到底推薦誰,還要好好考慮到底推薦多少人。

對於每篇投稿,期刊編輯平均會收到 5 個「推薦審稿人」和 5 個「迴避審稿人」。有時,作者推薦或者迴避的審稿人可能達到 10 個之多。但是,就算推薦人數不算多,期刊編輯也會對你的選擇產生一些看法——這是你必須知道的。

即使期刊會建議投稿者不要推薦曾經的文章合作者,編輯還是常常發現一些並沒有將這個建議放在心上的投稿者。我不是說要你迴避自己 10 年前發表的文章里的其他 99 個(或者更多)合作者,而是要指你最近發表的、合作人數不多的文章的合作者。在排除推薦審稿人中的合作者時,編輯的查證範圍並不會只局限於手上這篇稿件所屬的領域。除了使用出版物索引,他們有時還會用谷歌,進一步搜索推薦審稿人和投稿者之間更為隱蔽的關係。

你受過審稿歧視嗎?審稿人國籍大揭秘-領研網?

www.linkresearcher.com

就算你只推薦了一名和你有合作關係的審稿人,我們也會馬上提高警惕:剩下的推薦審稿人和你之間可能存在一些我們看不見的聯繫。以下這件事對你來說可能非常有意思:一些編輯會故意將審稿人「五五開」,即在確定審稿人時,一半採用作者推薦的,一般採用編輯自己尋找的。這麼做的目的,是要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除了評審這篇稿件,他們還想形成一套內部控制機制,指導編輯策略。而有時,編輯也會無視作者推薦的所有審稿人。

對於編輯來說,最大程度地保證同行評議的獨立性至關重要。因為科學的品質和期刊的名譽都依託於此。我覺得,有些投稿作者可能認為,提供一長串的「推薦審稿人」一定能對他們的論文和編輯有所幫助。那些不太正統的期刊可能是這樣的;然而,對於高質量的期刊來說,這絕對是個誤會。

這麼做確實可能對編輯有所幫助——特別是當文章所屬的領域非常之小時。但是,你推薦的審稿人越多,你和其中某人發生聯繫的可能性就越高,這會對你的推薦名單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這對編輯或者你的文章來說都不是好事。如果你太「助人為樂」了,最後可能只是幫倒忙,因為你會讓編輯懷疑那些本來合格,並且足夠獨立的審稿人。我把這事兒稱為「助人為樂者的兩難」:你得小心處理這個問題,別讓別人覺得你只是在「幫自己」。

如何正確回應論文審稿意見?-領研網?

www.linkresearcher.com

如果你在沒有任何說明的情況下,給出了 10 個推薦審稿人和 10 個迴避審稿人(有時候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可能會讓編輯覺得你在「算計」他/她,因為你企圖控制文章的同行評議。編輯會因此去別處尋找審稿人,甚至會增加他/她邀請「迴避審稿人」的可能性(儘管有時只是出於實用主義考慮)。如果你為了迴避競爭者,不得不列出一長串迴避審稿人,一定要在附函(covering letter)中,或者在名單旁說明。如果你提供了一長串沒來由的迴避審稿人,那麼,你的「推薦審稿人」只會減小、而非增加編輯的選擇餘地。而如果你的兩個名單里的人碰巧都是真正的專家的話,這就會增加編輯邀請不那麼專業的審稿人的機會。

如果你的領域很小,大家合作的文章特別多,找到一個真正獨立的「推薦審稿人」會變得很難。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再一次向大家強調:向——編——輯——說——明信任對於投稿作者和編輯之間的社會契約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東西叫「機會」,如果你文章的標題、摘要和關鍵詞(以及它們的排列順序)非常好,編輯無需你推薦就找到合適的審稿人的機會就會增加。當然,這是對編輯報以信任的終極表現。但是,如果你對你文章的質量和寫作手法感到很有信心,那最好要確保編輯能保持客觀,不讓他們的心理因素影響文章的同行評議。

熬過審稿人的切磋琢磨,論文也能蛻變?| 本周「來聊」精選-領研網?

www.linkresearcher.com

原文鏈接:

onlinelibrary.wiley.co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