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漢大丈夫,要麼流芳千古,要麼遺臭萬年——汪精衛在人生的重大抉擇上,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也為此失去了一切。這是一場豪賭,只可惜他沒有成功

如果他所代表的汪偽政權獲得了最後的勝利,那麼史書上的記載就會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他在成功過程中所做的任何有違民族大義的事情,都會被徹底美化,因為歷史永遠都是勝利者書寫的!

那麼,在他心中所構建的未來即將破碎的那一刻?他會做何感想,或許他也只能喊出開篇的那句話了——不成功便成仁,即便不成仁,也不能默默無聞!


有些路,走上了就不能再回頭了——青年才俊已不在

汪精衛,20世紀多麼大名鼎鼎的人物,可謂是意氣風發、年少有為。懷著一腔報國熱血,他曾孤身一人潛入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也曾深受孫中山喜愛和器重,甚至說總理遺囑都是由他所代筆撰寫,可以說汪精衛在革命初期,可謂是呼風喚雨般的存在

只是,骨子裡的文人氣質,讓他不具備掌控大局的能力,在中山艦事件中,他做出的錯誤決定,直接讓他失去了對國民黨黨政軍三權的掌控,蔣介石隨後崛起,他只能作為副手,有名無實。可以說,在他變節之前,是一致致力於抗日戰爭的,他的一顆救國之心,也應得到認可和贊同,只可惜要加一個期限而已

作為民國四大美男之首的汪精衛少年成名,擁有別人一生都未必能擁有的權勢和能力,而且,和陳璧君的結合,也讓他在權勢之後嘗到了財富的味道。有人說,汪精衛大可不必投降成為漢奸,已經是人生贏家的他,哪怕空有名譽沒有實權,也算是人生圓滿了!

可問題是,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要想擊敗他,不是殺了他,而是終結他的政治生命;汪精衛或許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惜賭上自己的一切!

一封艷電,開啟了他的「高光之路」,也關上了他的「報國之門」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汪精衛的文人氣質發作,他選擇相信日本!在他多次與蔣介石的交鋒中,都是以失敗告終,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產生了降日的念頭。而且,淞滬會戰和南京大屠殺事件的發生,也讓他對於抗日的前景十分悲觀,所以在他看來,如果日本人支持自己擊敗蔣介石,然後有規劃的退出中國,哪怕日後他成為日本的傀儡,但也有足夠的時間去發展中國,這就是他的「曲線救國」思想

或許有人說,這是在為汪精衛辯白,他就是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為了權勢他可以不擇手段,為了實現自己的成功可以置民族大義於不顧!可是,在他的漢奸面孔下,卻是另一種模樣

不像國民黨諸多高層貪財貪權,貪戀女色;汪精衛不抽煙、不喝酒、不近女色,在個人素質方面還是非常高的,相比之下,以蔣介石為首的四大家族,卻是各有各的問題,甚至說拖垮國民黨的,就是這些人!

然而,蔣介石是堅決的執行抗日,但汪精衛卻開始了媚日;就是這樣的差別,讓二人徹底分道揚鑣,成為對立的兩面,也各自在屬於自己的那篇歷史上寫下名字

日本的節節敗退,讓他也逐漸崩潰——曾一心填海,卻愧對精衛之名

曾遭遇刺殺的汪精衛,身體里殘存了一顆子彈沒有取出,而這顆不致命卻傷及要害的子彈,也讓他的精神和身體遭受到了雙重打擊,由於子彈位於其脊柱之中,深受鉛毒之痛的汪精衛,身體狀況急轉直下

太平洋戰爭的結果,也讓他最後殘存的幻想,徹底破滅了。在這場曠世海戰中,日本海軍幾乎全軍覆沒,無論是其引以為傲的無敵戰艦大和,還是一心赴死的神風特工隊,都丟在了太平洋上,這場海戰的戰略性意義,就是日本的軍國主義,離覆滅已經不遠了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為了乞求更多的自治權,汪精衛積極組織偽政權下轄的偽軍參戰,大批中國軍民都奔赴戰場;只是,無辜丟掉的無數性命,並沒有換來汪偽政權的春天,反倒是——覆滅的倒計時已經開始了。加上舊傷複發,汪精衛被送到日本去治療,被醫生診斷為多發性骨髓腫。1944年3月,他死在了日本。後來他的屍體被運回南京,埋葬在明孝陵前的梅花山

汪精衛可能至死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漢奸,而且他還十分堅定的認為自己是孫中山的優秀繼承人,和三民主義的有力貫徹者。所以他要求死後葬在國父孫中山的陵墓之下,繼續追隨

然而,最終他還是未能實現這一臨終遺願,由於其墓穴被炸開,穿文官禮福、身覆青天白日旗的汪精衛,最終連同棺材一同送往清涼山火化......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1944年,面對日軍節節敗退,大漢奸汪精衛心情很沮喪。在他的《最後之心情》一文中:汪精衛儘管對自己充當民族罪人的犯罪事實百般推脫,但也不得不承認:「自毀其人格,置四十年來為國家奮鬥之歷史不顧!亦以此為歷史所未有之非常時期,計非出此險局為危策,不足以延國脈於一線。」說白了:我汪精衛是漢奸沒錯,但我那是曲線救國嘛!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精衛是他的筆名。他是廣東三水人,父親是縣衙的幕僚。得益於「家學深厚」,加上他刻苦攻讀。1902年參加番禺的縣試,汪兆銘就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隨後他又參加廣州府試,一舉拿下第一名。十九歲少年府試第一成為當時廣州城內流傳的熱點新聞。時八國聯軍侵華,清廷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有志之士,無不憤慨。感到救國圖存的重要性。汪精衛和古應芬、朱執信、胡毅生等愛國青年,在廣州創立群益學社。「講求實學,相互策勵」。

1905年7月,留學法國的汪精衛加入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組建的同盟會,並幫忙起草了同盟會會章。由於文筆出色,他經常在《民報》上發表評論文章,痛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保皇謬論。

另外他口才出眾,跟在孫中山後,為發動武裝起義下南洋遊說華人募捐。

1907年至1908年,由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紛紛遭到鎮壓以失敗告終,同盟會內部又發生分裂,反清活動轉入低谷,大家士氣低落,瀰漫著失敗的悲觀。汪精衛認為,只有採取「直接激烈之行為」,才能喚起大家推翻清政府的熱情。1909年,他不顧孫中山、黃興、胡漢民等人的反對,潛入北京,誓「與虜酋拚命」。

誰知暗殺攝政王載灃一事敗泄露,他被捕入獄,判為終身監禁。可以說年輕時的汪精衛,熱血沸騰,是令人欽佩的愛國青年。

但是汪精衛有個致命的缺點——立場不夠堅定!

關入大牢的汪精衛抵擋不了肅親王善耆的「糖衣炮彈」,曾寫下「引刀一快,不負少年頭」的他,這時在獄中改口,寫下「瓜蔓已都無可摘,豆萁何苦更相煎。」竟暗暗懺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辛亥革命後,他又被袁世凱利用,跟袁克定結拜為兄弟,公然違背同盟會的綱領,聲稱:中國若再鬧下去,必將引來外人瓜分。標榜要調和南北,共濟國事。1911年底,孫中山歸國,不久他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反對和議,汪精衛就對孫中山施壓。「你不贊成和議,難道是捨不得總統之位?」

後孫中山病逝,作為孫中山逝世的見證人,同時也是遺囑的起草者。汪精衛本應在國民黨內獲得更高政治地位,可不管他怎麼機關算盡,總是位居蔣介石之後。他不甘心當個「萬年老二」。跟蔣介石几番交手後,總是敗下陣來。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汪精衛終於等來他「羊眉吐氣」的那天,他抵擋不了日本人的誘惑,在這年的12月29日,公然投靠日本鬼子。說什麼「一個弱國對於一強國,不得已而戰,極度的犧牲是萬萬不能免的。」他認為「中國戰下去,日本不免傷,中國則只有死而已。」

1941年,汪偽政權在南京設立偽「中央儲備銀行」,發行大量沒有儲備金的偽鈔,日寇用刺刀保證這些廢紙流通,南京城內的軍用物資則大量流往日本。汪精衛大力推行奴化教育,開展「新國民運動」,灌輸「中日親善」、「共建大東亞共榮圈」、「共存共榮」等。

1944年11月10日,大漢奸汪精衛病死在日本名古屋,總算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汪兆銘本來是個熱血青年,很純粹的革命者。從他不計後果地刺殺清朝攝政王載灃,從他在獄中大義凜然地寫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詩句,就可以看出,他所做的一切,全憑的是一腔熱情。他對當時的政治形勢,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只有一個朦朧的觀感。至於怎麼去救國救民,應該有些什麼樣的步驟和方法,他其實是並沒有深入思考的。

(汪兆銘舊照)

因為他的熱血行動,同時又大難不死,讓他一下就暴得大名,因而獲得大家的信任,走上了革命黨的最高領導層,深得孫先生器重。

如果孫先生能夠活得久一點,他在國民政府中,還是有一番作為的。可惜的是,孫先生很快就去世了。

孫先生去世後,國民政府分成了胡漢民、廖仲愷、汪兆銘等多股勢力。不過,蔣中正後來居上,分別打敗了其他勢力,站到了權力的最高峰。

汪兆銘實在只是個書生,在權力鬥爭中,他完全不是蔣中正的對手,這使得他心裡很不服氣。但是,不服氣,卻也沒有辦法。若不是後來日本人入侵中國,其實汪兆銘差不多就算退出了歷史舞台。

偏偏日本人入侵中國,而且來勢兇猛,迅速就佔領了中國的東北,迅速又佔領了中國的華北。在這種情況下,汪兆銘對時局做出了一個錯誤的估判,他認為日本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不可戰勝的,中國必定是會亡國的。因此,想重新掌控權力的汪兆銘,便倒向了日本人一邊,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立了汪偽政府。

(汪兆銘舊照)

可以說,在那個時候,汪兆銘已經不再是之前的熱血青年。在權力的誘惑下,他背叛了之前的信念,做了之前為自己所不齒的事情。

其實,汪兆銘雖然倒向了日本人,但他內心裡一直惴惴不安著。他不斷發表言論,宣傳「中日親善」的重要意義,認為這樣做,有利於中國的和平穩定,有利於中國老百姓的幸福安康。他反覆不斷地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著,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憂國憂民的救世英雄。

除此外,汪兆銘還非常重視自己的安保工作。因為他知道,有非常多的人想要他的命。政敵蔣中正想要他的命,民間一些愛國人士也想要他的命,他隨時處在一種十分危險的境地之中。

這大約就是汪兆銘在當了汪偽政府的首腦以後的心態。

不過,雖然他心裡惴惴不安,但是,他覺得還是有希望的。只要日本人打贏了,佔領了中國,在中國取得了統治地位。那麼,歷史將證明他的言論和行為都是「正確」的。同時,只要他的安保力量足夠強大,他也不會害怕被人暗害。

但是,日本人在中國的發展,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順利。不但在中國的戰爭陷入泥潭,並且在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博弈中,逐漸淪為下風。也就是說,日本雖然還佔據著中國的大片地區,但是,滅亡的命運已經是註定的了。

(王亞樵舊照)

不但如此,儘管汪兆銘的安保工作做得很到位,但是王亞樵的「鐵血除奸團」成員的子彈,依然打進了他的身體內,取不出來。鉛毒在他體內一步步蔓延,他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

可以說,在日本即將被打敗的那些時日里,汪兆銘的精神和身體都處在了崩潰的邊緣。因為如果日本人被打敗,退出了中國,那麼,他將面臨著被審判和被槍決的命運。就算逃到日本躲起來,也會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同時,「鐵血除奸團」成員的子彈。也讓他疼痛難忍,備受折磨。

正是在這種雙重摺磨之下,汪兆銘的精神被徹底摧毀。就在日本人投降的前夕,他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參考資料:《汪偽政權全史》)


我曾經回答過一個有關汪精衛的問題,萬萬沒想到,被很多人稱之為「漢奸」。我在之前那個問題說過,我不想為汪精衛洗白,更沒有必要為他洗白。我只是想還原一個真實的汪精衛。可笑的是,有人問我,「還原真實的汪精衛有什麼用?他是漢奸就是漢奸」。這個回答實在好笑,那我大可以問,那你看去看歷史有什麼用?還不如去看抗日神劇,裡面的一個個漢奸全部都是沒有人性,出生就是漢奸的人,那看著八路軍一槍突突好幾個豈不是更過癮?胡適說「歷史不是認人打扮的小姑娘」,看歷史的目的,是看歷史中真實的人性以及人類走過的那些彎路。

好了,言歸正傳,來說說汪精衛晚年的心境。我不得不再次強調,不管汪精衛成立「汪偽政權」有什麼高尚的打算,但歷史事實證明,他的確是被盯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汪精衛作為中華民族的罪人本無可非議。但是我們仍舊要了解汪精衛在成立「汪偽政權」之後的所思所想,給後人以借鑒。

汪精衛是死於1944年11月10日下午4點,現在網上很多人說他是被日本人殺害,只是因為他最後死在日本,所以很多人都有此猜測。汪精衛的死因完全是因為1935年被人刺殺,傷口感染所致。當然,間接原因是因為汪精衛晚年鬱悶悲苦的心境。

汪精衛之所以投降日本,完全是他天真的幻想,他覺得可以以此來與日本討價還價,最後達成保存國家實力的目的。汪精衛其實早就料到自己會被罵成賣國賊,他曾經說,我「要經常不斷的被罵為賣國賊,漢奸。但我已經做了挨罵的思想準備。我所盼望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日本的政策能按與我們約定的那樣,在中國廣泛宣傳……我們在那個時候,才能與抗日的青年們見面,互相笑著說明以前各自所走的不同的道路,一切都是為了落後的亞洲的繁榮」。

可是,令汪精衛萬萬沒想到的是,日本人並沒有按照他的意願與自己談判,汪精衛所希望的,自己成立的政府要絕對自由,保持「青天白日旗」不分裂政府的主張,遭到了日本的拒絕。因此,汪精衛心中異常悲苦。他曾經說,我已經喝了毒酒,即使現在不喝,我也將必死(大意)。

因為汪精衛是1944年去世的,那個時候,日本還沒有投降。不過當戰爭到持久戰階段的時候,汪精衛及其周佛海等人,就已經預料到了日本必將失敗。因為汪精衛晚年留下的資料比較少,我們只有從周佛海的日記中揣測一二。周佛海曾在日記里感慨,他和汪精衛都感到前途渺茫。他們錯誤估計了日本強大的軍事實力,也把中國的戰鬥力估計得過低。當然,更沒有想到美國會介入戰爭。「一念之差,百劫不回!」汪精衛在去世前,曾做過一首詞叫《金縷曲》,頗能反應他的心境,裡面有「我亦瘡痍今滿體,忍須臾,一見欃槍掃。逢地下,兩含笑。」這裡既說的是他的身體狀況,更是他痛苦後悔的心境。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出現了重大的轉折,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不得不從瓜達爾卡達爾和布納撤退,到了五月,美軍在阿圖島登陸成功,島上的日軍全軍覆沒。

中日戰爭即將以中國的勝利和日本的失敗而告終,這一點是汪精衛集團始料未及的,該集團的頭面人物之一周佛海就非常後悔當初對形勢觀察的錯誤,汪精衛同樣因為日本戰敗的局面無法挽回而陷入絕望。

【汪精衛】

汪精衛這個人,向來是以風度翩翩、溫文爾雅著稱,但在此時此刻,他卻大改往日的作風,動輒大發脾氣,和過去簡直判若兩人。這一年的5月4號,是汪精衛的生日,褚民誼在汪公館為汪精衛舉行生日清河的儀式,汪精衛在這宴會上寫了一首名為《盛懷詩》詩,照抄如下:

「六十年 無一事成,不須悲慨不須驚,但存一息人間世,種種還如今日生。」

同年的重陽節,他又寫了一首《朝中措》:

「城樓百尺倚空倉,雁背正低翔;滿地蕭蕭落葉,黃花留住斜陽。 欄杆拍偏,心頭塊壘,眼底風光,為問青山綠水,能禁幾度興亡。」

這首詞序云:「重九登北極閣,讀元遺山詞,至故園江山如畫,醉來忘卻興亡,悲不絕於心,亦作一首。」

【陳璧君與汪精衛】

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到,詞中充滿對當前局勢的擔憂,以及對他個人命運的擔憂。日本的戰敗即將到來,而汪精衛的人生也即將走到盡頭。汪精衛在1935年於國民黨中央總部遇刺,雖然多方醫治,但背部的子彈一直沒有取出,到43年這一年,他的病況惡化,鉛毒在體內蔓延,雖吃了不少葯,但還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

而在這個時期,汪精衛仍然不遺餘力,要協助日本人完成「大東亞戰爭」,一會兒去視察清鄉,一會兒搞物資統制,一會兒辦新國民運動,日本要搞絕對國防圈,汪精衛又飛到日本,沒兩天又回到南京,一個多月後再去東京參加「大東亞會議」,汪精衛實在支持不住,請求日本人找個名醫給他看病,但他明面上卻說是給自己的老婆陳璧君看病。日本就派了內科專家黑川利雄去南京給陳璧君看病。

【汪精衛】

黑川給陳璧君看完之後,也給汪精衛看了,黑川診斷除了糖尿病、肝病之外,槍傷沒有傷及骨頭,汪精衛問黑川有沒有必要把子彈取出來,黑川表示沒有這個必要。但是汪精衛的病情卻一天天地惡化下去,不得已只好去南京日本陸軍醫院由院長後藤診治,後藤替他把子彈取出,一開始汪精衛的病情還算是穩定,到了44年開春,汪精衛的病情繼續惡化,在黑川的建議下,汪精衛赴日治病,但黑川早對陳公博說,汪精衛的病基本上是沒救了。

【陳公博】

汪精衛赴日前,將政務交給陳公博、周佛海,日方為了給汪精衛治療,匯聚了當時日本各科的著名醫生,助手團也是一流名手,當時日本本土正面臨美國飛機轟炸,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是垂死掙扎,本土的物資匱乏到難以想像的地步,但日本人仍然克服了一切困難,對汪精衛精心救治——這不是因為日本人對汪精衛有多麼的喜愛,而是當時日本迫切需要通過汪精衛跟重慶方面的關係,想要誘使重慶國內民政府和日本談判,推行所謂的「和平計劃」。日本方面認為,在汪偽政府之中,除了汪精衛一人,其餘的人是沒有辦法和重慶方面站在對等離場進行談話的。

【周佛海】

但是汪精衛已經病入膏肓了,在病狀的反覆進退之後,終於在44年11月10日下午四點一命嗚呼了。汪精衛死後,日本將死訊告知陳公博和周佛海兩人,這兩人物傷其類,悲痛欲絕,汪精衛後被安葬於南京中山門外的梅花山頂,梅花山在中山陵的右側,汪精衛的意思是他生前是孫中山的助手,死了之後也要跟隨孫中山先生左右,當然他是不可能了結這個心愿的,日本投降之後,蔣介石授意何應欽親自布置,將汪墓秘密炸毀了,汪精衛的屍體和棺材則全部火化,骨灰被棄於荒郊野嶺,這就是一代大漢奸的可恥下場。


事實上,大漢奸汪精衛在日本投降前夕就已經離奇去世了。因此,他並沒有在日本投降後受到國家審判。據汪精衛的下屬回憶,在1944年元旦,汪精衛在南京工作時突感身體不適,從此便一直卧床不起。

這是因為汪精衛當年曾經遭到過王亞樵派出的刺客的槍擊,而那枚子彈一直深陷在汪精衛的體內沒有取出。隨著時間推移,子彈中的鉛毒逐漸擴散並侵入骨髓,導致汪精衛晚年飽受病痛的折磨。

到了1944年3月,日本人允許了汪精衛到日本名古屋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治療的請求。據日本方面稱,日本的醫生給汪精衛進行了最好的手術治療。但是沒過幾天,汪精衛的病情便繼續惡化,最終病發身亡。11月10日下午4點多,大漢奸汪精衛在日本名古屋大學附屬醫院停止了呼吸,終年62歲。

對於汪精衛的起因,歷來眾說紛紜。除了日本官方所公布的不治身亡的說法以外,還有毒殺、自殺等各種各樣說法。不過,無論汪精衛到底是怎麼死的,但他當時似乎已經預感到了日本最終會失敗,所以留下了一篇日記來替自己洗白。試想,如果汪精衛在抗戰結束後還活著,他又會作何感想呢?

大漢奸汪精衛臨終之前,曾向夫人陳璧君口述了一番話,並被陳璧君記在了筆記里。在筆記里,汪精衛一直替自己百般辯解,一再強調自己當年是出於「曲線圖存」和保全蔣介石政府的目的,才會放棄人格向日本人委曲求全。

然而,國民政府可不吃這一套。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憤怒地下令炸開了汪精衛的墳墓,並將其屍體挫骨揚灰,用以懲戒其投靠日本人的罪惡行為。不過以汪精衛的風格來看,如果他在日本戰敗時還活著,想必又會向南京國民政府拋出另一番長篇大論,並「慷慨」敘述自己的「曲線救國」特色。


大家都知道汪精衛是漢奸,而且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一個漢奸,他還扶持了汪偽漢奸集團。正是這個漢奸集團,在日軍侵華的時候,加深了中國人民的災難。

汪精衛之所以有一個革命烈士,淪落成漢奸,其實和他對權利的貪婪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他對權利的把控太強了。

所以,他不容許任何人對他造成威脅。

若是,有人對他造成威脅,他會不惜一切代價,然後選擇加以抱負的。

所以,這種性格的使然,讓他在後來走上了漢奸的不歸之路的。

當然了在國民黨內部,能夠威脅到汪精衛的人,也只有蔣介石了。因為對比與汪精衛的優勢,蔣介石手裡掌握著軍隊呢。

畢竟黃埔軍校是他辦了的,他還是黃埔軍校的校長,黃埔軍校里的那些學生都是聽蔣介石的調遣,汪精衛儘管在國民黨內部,威望很高。

但是,若是調動不了軍隊,在高的職務,也是一個空職而已。

對於,來自於蔣介石方面的壓力,汪精衛豈能不知。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只能和蔣介石明爭暗鬥。

最終,汪精衛肯定是鬥不過蔣介石的。

那麼鬥不過蔣介石,汪精衛當然不甘心了,畢竟蔣介石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小字輩。在汪精衛跟隨孫中山走南闖北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蔣介石是誰呢?

這才短短的幾年的時間呀,蔣介石就已經超越了他,開始對他指手畫腳了。被一個後生超越,汪精衛怎麼可能心甘呢?

正好到了全面抗日的時候,汪精衛看到國軍是節節敗退,在他的心裡看來,中國肯定是打不過日本人的,若是長期下去,中國必亡。

所以,他就想在中走另一條路線,那就是「親日」想用自己的善心,來感化日本這頭餓狼。不得不說,這就是汪精衛不如蔣介石的地方。

蔣介石知道日軍絕不簡單,他們的野心就是滅亡中國。但是,汪精衛不這樣想,汪精衛覺得,自己只要能夠滿足日軍的利益,日軍最終會撤出中國的。在汪精衛看來,只要讓中國人民免遭炮火襲擊,他即使當了漢奸,人民最終也會理解他的。

因為在當時中國比較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中,汪精衛一直是親日派,所以,日軍對他的印象很好。就開始極力扶持汪精衛,讓汪精衛當日軍的漢奸。

汪精衛也想通過日本人的勢力,來和蔣介石鬥法。

在汪精衛看來中國早晚會被日軍打敗的,若是真的到了中國被打敗後,那麼他汪精衛這個親日派的頭目,就會對蔣介石加以指責了。

但是,事情的發展,並沒有汪精衛想像的那麼樂觀。

因為日本是一頭狼,狼是喂不飽的。他們的目的是滅亡中國,只要一天不滅亡中國,他們就不會善罷甘休,就不回從中國撤退。

還有一個就是,任何人都是痛恨漢奸的行為的,汪精衛一時之間,也成為了中國人民最為痛恨的對象。

在一次會議召開之時,汪精衛遭受到了暗殺。

這一次暗殺來自於王亞樵,是王亞樵的手下,連向汪精衛開了三槍,這三槍都打中了汪精衛,但是,並沒有導致他死亡。

最厲害的一槍,打到了他後脊椎骨里,當然了這顆子彈始終沒有拔出來,最終,汪精衛也是因為這顆子彈發作而去世的。不過,那是幾年後的事情了。

因為汪精衛成了漢奸的事,是世人皆知的,所以中國他不能住下去了,他先是到了越南,在越南又被戴笠暗殺。然後他又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到了日軍佔領的上海。在上海他辦理了一個絕對中心日本人的一個偽政權。但是汪精衛並沒有在這個政權里待多久,他就因為身上的子彈再次發作,被送到了日本救治,正是在他於日本治病的期間,中國迎來了反擊戰。

你要是說汪精衛知道了這個消息後,他不後悔,那才是見鬼呢。

但是,他又能怎麼樣。畢竟沒有人想當漢奸的,況且他這個漢奸,還是在日軍侵華的時候,在日軍給中國人民帶來深痛災難的時候當的。

但是,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汪精衛也沒有辦法了。所以,他只能把這個漢奸當到底。

不過,汪精衛始終沒有見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幕,因為他在抗戰勝利的前期1944年的時候,就病死在了日本。

當然了中國抗戰勝利之後,日軍無條件投降並且退出中國。汪偽政權里的漢奸,在抗戰勝利子後,也被繩之以法了。

這就是他們最終的報應。

總之,無論如何汪精衛就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他一日當了漢奸,生生世世都是被後人指責的漢奸。


汪精衛作為一名鐵杆兒漢奸,有著民國時期憑實力被「挫骨揚灰第一人」的稱號。能夠「獲此殊榮」,足見國人對汪精衛恨之深也!

汪精衛生前一直以文人自居,終生都想做一名匡扶社稷的「精衛鳥」。在他的詩文里,最經常出現的意象,也是有朝一日自己殉國而死。比如他寫過一首《挫骨揚灰辭》,其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

是以揚灰挫其骨,是以滅跡毀其屍。屍跡盡皆去,吾亦不居骨和灰!

這首詩的本意,乃是汪精衛對封建王朝進行無情鞭撻,以此毀屍滅跡,使得革命能夠順利的進行。

所謂求錘得錘,汪精衛死後,真的被人給挫骨揚灰了。

1944年,汪精衛因舊疾複發死於日本。他的夫人陳璧君根據他的遺願,將他葬在南京中山陵對面,並且為他修築了一座極為堅固的墳墓:全墳皆用鋼筋混泥土鑄成,僅鑄鋼就用了5噸之多。

看來,陳璧君作為汪精衛的漢奸婆子,她深知自己老公做的那些事,都是不得人心的賣國之舉。

汪精衛的墓,即便她能守得一時,也守不了一世。她所能盡的最大的努力,只有將汪精衛的墓修得結識一些,好讓他在地下安息。

日本戰敗之後,汪偽政府也隨之作鳥獸散。

國民政府對汪精衛的憤恨,絕不止是因為他投敵賣國;而是他在投敵之時,帶走了國民政府大半人馬。如此不共戴天之仇,以蔣介石的度量,怎肯善罷甘休?

因此,國民政府在重返南京之前,蔣介石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找汪精衛清算。即便他已經死去一年多了,也要將其挖出來挫骨揚灰!

1946年1月21日,蔣介石命令74師張靈甫的部隊,對汪精衛進行開棺掘墓。因其太過堅固,光是烈性炸藥就用了300斤。掘墳之後便是開棺,繼而將其火化,然後用了一個大風扇將其骨灰吹散,化作糞土。

不過還甭說,這汪主席的骨灰就是肥,骨灰所撒的清涼山,如今草木非常豐茂!

汪精衛的棺材板剛剛被蓋上,估計他的魂魄還在地獄享受18種酷刑呢,墳墓就又被人給掘開了。

在汪精衛的楠木棺材裡,幾乎沒有任何陪葬品。除了汪精衛尚未腐爛的屍體,在其屍體上還蓋著一張國旗,身邊放著一本他的詩集。在這本詩集里,最後一首卻是他的絕命詩《自嘲》:

「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汪精衛想以這首絕命詩為自己蓋棺定論。

從他這句「諒無後人續春秋」來看,他非常清楚,即便自己死了,棺材也會叫人給撬開的。他的這首詩可不是去陰間的通行證,而是自我贖罪的「認罪帖」。

這樣一個漢奸,在國難當頭之際賣國求榮,又有誰會原諒呢?

他想讓後人對他蓋棺定論,可是,老蔣偏不給他這個機會。不僅把他的棺材給敲了,還把他給挫骨揚灰!

如此,當時人們的舉措,便是對汪精衛最好的評價了。漢奸這種東西,根本無需評價,直接以行動將它按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即可。

PS:汪精衛的媳婦真像洪金寶


汪降日後,心境極其複雜,曾有過撕扯自己頭髮歇斯底里狀,想必他為曾經有過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一世英名,如今卻走向自絕於人民的悔意,可上了賊船,一切都由不得他了。日本人豈能饒過他?

汪文人氣質濃重,政客權謀遠不如老蔣,這也是他欲取蔣而不能代之最終走向漢奸路的主要緣由。應該說,汪游移不定、優柔寡斷、不善明辨是非的文人氣質害了他。

抗戰後期,汪清楚的意識到附逆日寇、做漢奸賊子的下場,心境愈加敗壞。他試圖用"曲線救國"為自己開脫。

汪從一個早期反清的革命黨人墮落成中華民族的罪人,帶壞了一批政權失意落寞的投機分子助紂為虐殘害同胞,成了萬世奸佞,最大的賣國賊。

汪的漢奸史是警醒後世的最大反面教材。


汪精衛這個少年時就有志向有抱負的人,最終淪為日本人的傀儡,其一生的所作所為令人唏噓。最終落下了個大漢奸的罪名。汪精衛的悲劇本身在於性格。

汪精衛早年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他是孫中山先生最堅定的追隨者,因此深得孫中山的信任。汪精衛一開始的時候為了推翻清朝統治,不顧個人生死,的確算得上是英雄豪傑。可是就是這麼一個人,在日軍大舉入侵中國之時,他竟然選擇了當漢奸。

汪精衛的叛變與其夫人陳壁君有著很大的關係,陳壁君此人野心太大,她作為一個女人對於權力有著很大的慾望。而這一切的實現,都要仰仗於汪精衛。汪精衛當時在國民黨已經身居二把手的高位,可是她依舊不甘心,慫恿汪精衛去當漢奸。後來日本無條件投降,陳壁君上法庭受審,依舊沒有半點悔過之意。

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不僅看到了自己眾叛親離、被國人唾罵,他也一定看到、知道自己主子對國人的惡行,那些行為比封建腐敗的清王朝更為惡劣……其心境一定無限落寞、悔不當初!

傳說是1944年汪精衛的口述。真假難辨!「今銘在寧六年,明知日方將敗,而仍繼續以之為對象磋商者,則以國事雖有轉機,尚在逆水行舟」有人說這是汪精衛後悔了。個人認為其實不然,「此恨綿綿無絕期!」在他的潛台詞里,「今兆銘冒此天下之大不韙,投敵與介石一博,無奈仍勝利無望,將要敗北!此大恨也,不瞑目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