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這句大實話能運用到各行各業以及各種人群中,同樣的把它放在奸臣身上也合適,無論這個人有多麼的壞,但皇上肯任命他就必然有他的道理。如果把這句話搬到宋徽宗身上,那它的可能性又會無窮的放大。

貴為北宋最有才且最會玩的皇帝,宋徽宗可謂是瀟洒至極。在用人方面,宋徽宗也很喜歡將「道友」任命到朝堂核心的位置上,於是乎野史中高俅的發跡多多少少是因為他和皇上有著共同的愛好,而童貫的步步高高也間接得益於他自身的「才華」。童貫出生在一個書畫收藏之家,自小就耳濡目染和長輩們學習鑒別書畫的方法,隨著童貫一天天的長大,家裡人也準備為其找出路,那麼究竟報誰的大腿才能進攻謀個好差事就成了首要問題。

也算是老天爺特別眷顧童貫吧,哲宗病危,後繼者遲遲定不下來,有好事者請巫士占卜大宋的國運,巫士留下「吉人」二字,眾人百思不得其解。而童家也聽到了關於吉人的傳聞,更巧的是在眾多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人當中恰好有個叫趙佶的,這人也愛書畫,如果能抱他大腿,那童家豈不是要上天?但要想進宮必須閹割為太監,於是手術後的童貫先在李憲門下打雜。

果然,哲宗駕崩後趙佶登上了皇位,萬事俱備只等一個面見聖上的機會了。趙佶出生在五月初五,帝王家認為這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於是把趙佶的生日改到了十月初十。不知是無心之舉還是童貫買通了趙佶身邊的太監,讓趙佶知道了同為五月初五生日卻改為十月初十的童貫,並且知道這個小太監口才很不錯,終於趙佶召見了童貫。

只要皇帝看你順眼,皇帝就覺得你和他有緣,童貫給趙佶的就是這種感覺,更何況在書畫方面二人能有所探討,另外趙佶的「瘦金體」也少不了童貫的誇讚和「點撥」,就這樣主奴二人一天天的生活著,童貫為了討好皇上也是無所不用其極,於是趙佶越來越喜歡他了。

還有一點甚是詭異,被閹割後的童貫沒有像其他太監一樣總是一副無精打采病怏怏的模樣,而是高大威武,目光如炬,頗有氣勢,並且童貫情商極高,在伺候皇上的同時和其他妃子及「同事」相處的很不錯,於是在宮內他的口碑賊辣辣的好。趙佶每當心血來潮時就派內行童貫去搜尋名書名畫,後來又結交了同樣很文藝范的蔡京,好日子就慢慢的來了~

所以,做皇帝的往往不需要一個忠勇之士,更需要的是一個能懂他的人…


文/車邏輯的邏輯

所以你以為「六賊」光是賊嗎,人家可都是多才多藝的公子哥呢~


童貫本是宋徽宗時代的一個太監,由於為人懂事,善於揣摩領導心思,一直在宋徽宗身邊服務。他到江南為宋徽宗收羅字畫時,發現了還在基層工作而書畫水平很高的蔡京,於是把蔡京推薦給宋徽宗。後來,蔡京發跡,一直做到首相。反過來,蔡京也給童貫以回報。

按說,童貫是個太監,註定不可能有太大前途,但但機會偏偏來了:青海的某個少數民族起兵作亂,朝廷正討論由誰率兵平定。蔡京極言童貫曾經多次到過陝西,所以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邊地人才,認為可以由他負責。

青海這支起兵的部落,不過是些烏合之眾,童貫卻率領十萬裝備精良的正規部隊前去攻打,自然就順理成章地打了勝仗。打了勝仗,那就是有了軍功。這樣,童貫就以這種近乎傳奇的戰爭經歷,一路軍功而上,做到了檢校太尉。

更重要的是,童貫被認為是帝國最懂軍事的人。方臘起義,仍然是童績帶軍征討,獲勝,晉封國公。

此時的國際關係是,宋、遼和金三足鼎立,宋和遼國力弱弱,新崛起的金最強大,野心也最大。宋和遼之前曾有過戰爭,但自澶淵之盟後已經和平共處多年。

這年,童貫出使遼國,路過盧溝橋時,一個叫馬植的人悄悄溜進了童貫的營帳,聲稱他有消滅遼國的妙計。馬植的所謂妙計就是聯合金國共同伐遼。事實上,當時最好的國際關係就是維持這種三足鼎立的狀態,因為三國之中,宋是最弱的。

但在馬植鼓吹下,一心想再度展示身手的童貫回國後立即把馬植介紹給宋徽宗,好大喜國的宋徽宗後來果然採納了這一意見:與金國共同發兵討遼,宋軍仍由童貫率領。

但遼國顯非方臘可比,在征遼中,童貫一敗再敗,這就讓金看出了宋的虛實:原來這個隊友如此SB。

遼國最終為金、宋聯軍所滅——主要功勞是金軍,宋朝沒能收回此前與金約定的燕雲十六州,而是僅收回六個州。

不達,收復北方六州的捷報傳到東京,東京城裡張燈結綵,文武百官彈冠相慶,而童貫則以赫赫戰功封為廣陽郡王。以太監身份而因戰功封王,童貫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

但兩年之後,金軍便揮師南下,其時宋徽宗眼見國家已成爛攤子,乾脆把皇位讓給兒子,也就是宋欽宗,自己做了太上皇。

童貫在對金戰爭中表現弱智,只知逃竄,宋欽宗先是將其貶官,後來流放英州,在走到南雄時,下令處死。不久,宋亡,徽、欽二帝作了俘虜,這也就是岳飛切齒的靖康恥。


童貫是歷史上兵權最大的太監,官至樞密使(類似於三軍總司令),一生貪污腐敗、惡貫滿盈,但他一直受到宋徽宗的寵信,曾領兵平定方臘起義,他給宋朝造成的最大危害是與金聯合攻打遼國,領兵二十萬,卻被遼國的殘兵敗將(被金國打敗的)給打的抱頭鼠竄,這讓金國看到了北宋的無能,於是金國滅了遼國,接著就大舉南下,才有了靖康之恥,童貫最終是因為畏敵避戰,被宋欽宗宣布十條罪狀給處死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