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記者李靚慧/專題報導

配合「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準則(CRS)」上路,金融機構早已「動起來」,除了配合進行資訊系統建置,也安排各類說明會向高資產族介紹CRS可能的影響;最重要的是,積極佈局財富管理業務,以因應未來龐大的「資金移轉商機」。

兆豐銀行今年以來已為財富管理客戶舉辦多場說明會,除了分析投資趨勢,也藉機向投資人說明CRS。兆豐金控董事長張兆順曾指出,許多臺灣有錢人都把錢放在海外,透過國外的銀行進行資產管理,但這些有錢人大多都是公股銀行的客戶,未來若這些錢能交由國銀操作,非常具有發展的空間。

中國CRS進度快 臺商將資金移轉回臺

兆豐銀分析,CRS實施後,主要影響的還是那些有錢在海外的客戶,這些客戶除了部分是目前持續在國外做生意,有些則是年輕時在中國或海外打拼的「退休族」,這些退休族也是目前最關注CRS實施進度的一羣。

遠東銀行個金事業羣指出,由於中國在CRS的申報進度比臺灣快,規定及罰則也相當嚴格,許多在中國投資的臺商提前關注此議題,遠銀自一年多前就辦理多場說明會,去年起已有客戶開始將中國資金移轉回臺,或是回臺開設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帳戶。

遠銀指出,根據觀察,CRS對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其實是「商機」,因為如果同一筆錢在海外要申報、在國內也要申報,而且國外申報不實,可能罰則高於國內,那為什麼要把錢放在海外?

兆豐銀指出,CRS實施目的在於「資訊交換」,過去政府較難稽查國人在海外的資金,CRS上路後,對於有簽署資訊交換的國家,就較易掌握國人在海外的資金狀況,雖然如何課稅是下一階段的議題,但主要的影響就是在「稅」。

兆豐銀指出,除了部分海外經商族羣,不少退休臺商已回臺定居,面對CRS實施,就希望將資金匯回臺灣,也相當關注資金回臺後的投資管道。兆豐銀解釋,把錢放在海外須負擔一定的成本與風險,例如匯兌風險、帳戶管理費,甚至得提防管理機構倒閉,但過去海外投資選擇多、報酬率好、又有免稅誘因,吸引高資產族前僕後繼地把資金移往海外。

投資標的多元 銀行搶財富管理大餅

不過,近年來主管機關積極開放投資標的,也讓國內的財富管理選擇愈來愈多元,例如,以往國人想買中國A股只能到香港開戶,但現在在臺灣就可以投資,其他如境外基金限制放寬、私募基金、具槓桿的ETF、臺股ETF,產品與國外的差異已愈來愈小,再加上沒了租稅優惠,海外投資的必要性也因此降低。

至於國人藏在海外資金規模究竟多少?根據中國信託與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年初共同發布的「臺灣高資產客羣財富報告」,57%臺灣高資產客羣已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海外投資佔總資產約21%,可預見是極大的商機。

中國信託認為,CRS的導入有助於提升資訊透明度,未來勢必有龐大的資金移轉回臺需求,屆時,比拚的重點就是各金融機構在財管業務的「競爭力」了。

  • 因應CRS上路,許多臺灣有錢人開始將資金移轉回臺,國銀非常具有發展空間。(資料照)

    因應CRS上路,許多臺灣有錢人開始將資金移轉回臺,國銀非常具有發展空間。(資料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