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趙靜瑜╱專訪】

大陸國務院取消「台港澳人員在大陸就業許可」,不用再事先申辦手續複雜的就業證,事實上台灣專業人才無論在語言與創意上都受到陸企業歡迎,包括交響樂團的團員工作。

28歲現任蘇州交響樂團(以下簡稱蘇交)低音提琴副首席張富淳旅居德國8年,拿到德國柏林藝術大學低音提琴博士,她身處19國樂手共同組成的蘇交工作,4國語言加上精湛琴藝,讓她成為樂團重要的溝通平台。

到蘇交工作已經進入第2年,張富淳說其實也有柏林藝術大學的教職,「但流浪8年,總想回到亞洲找機會,希望有所磨練。」張富淳說,蘇交團內外國人對於大陸的用語無法了解,她就會協助溝通,「團內都是用英文溝通,但有些西班牙籍團員或是義大利籍團員也不懂英文,我也幫忙。」

張富淳是樂團的開心果,1990年出生於高雄,小時候因為阿嬤不喜歡她學伸縮喇叭與小喇叭,而被老師點名學低音提琴,從此愛上低音提琴。

15歲拿到台灣省音樂比賽低音提琴第1名,考上新店高中音樂班,台藝大開學半學期,張富淳在網路上看見在柏林藝術大學任教的低音提琴教授麥可•沃爾夫(Michael Wolf)的影片,下定決心要到柏林拜師。

「當時在台灣覺得很悶,一看到我老師的影片,不騙人,我是全身起雞皮疙瘩。」張富淳說,那一刻她才知道,原來低音提琴音色可以這麼好聽。冒著壯士斷腕的決心,張富淳跟家人要求做她的後盾,讓她出國念書,一路念到博士畢業,4國語言琅琅上口。

張富淳表示,蘇交成員來自不同的國家,管理上也相對國際化些,「來到蘇州,大家都人生地不熟,感情變得很好,下班會大家一起去吃飯,或是輪流到每個人家中作客,這是其他樂團很少見的情況。」張富淳說,下班時中外團員騎著「小電驢」各自返家,十多台排在一起「非常壯觀」。

蘇交團長陳光憲表示,向台灣借將,蘇交有6位台灣團員,都非常優秀,中文加上演奏專業的優勢,讓台籍團員成為重要的工作夥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