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品弦樂器的撥弦方式和吉他類似嗎??


小提琴找音,由於每個相鄰音指位的間距太小,即使在黑指板上做出品來,包括貼膠布,實際均沒有用。木製的樂器,每天都在隨溫濕度與物理因素產生的力度影響而發生變化。像傢具,衣櫃這種,經過幾年的時間,門板不如新買時嚴絲合縫,因為木頭是變化的。

指板上沒有品,實際品在手上。音準可以通過某種計算方式算出來。請用心想想,真正拉琴優秀的人,有些七八歲的小孩子,會把從第一把位到第十把位,所有的音的位置都背下來嗎?當然不用背,否則將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小提琴上,全部音的點位分布,可以用數學公式化獲得結論,這個公式,數學和物理學專業的人肯定會寫,我是寫不出來的,只知道動作的推理方式,落實到每道題目,比如A弦第一把位xi do re與降xi do re在手指排布與發力上有哪些區別?要分析透,這是上百道題中的一道題。若要將所有的手指分布情況及排列組合通曉並比較,還是很複雜的,可能需要一年時間或更多年。我演奏時,拉一首樂曲,第一個按手指的音要靠耳朵聽,認真找准,然後其他的音,利用計算得出答案,光靠耳朵是不行的,因為聽到了錯音,就已經拉措了。

我認為,音準與練琴多少關係不大,有的孩子拉了好多年,音準差很遠。有的通過正確指導,用幾個月便掌握音準了。


所有樂器都需要用耳朵找音準。有品的方便點,但有品的音準出問題琴就要拿去調修了。北京的老師說的好樂器受環境溫度影響音準。經常練的話需要在季節變化時調整音柱琴碼。

關於怎麼算準:

現代提琴演奏者也會使用頻譜軟體輔助音準訓練。讓基音儘可能的穩定在一條相應頻率的直線上。

關於撥弦:無論是不是空弦,右手運動軌跡近似垂直於琴身而不是像吉他近似平行於琴身。您可以搜一下《撥弦波爾卡》參考下小提琴撥弦動作。

最後:撥弦樂器和拉弦樂器的區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甚至源頭可能是同一個。無品吉他早就有了,體驗感受是滑弦爽得很。

尤克里里大小尺寸和小提琴差不多,我第一次拉的時候不行後來發現是尼龍弦的問題。換上金屬low g 拉弦部位多塗抹松香會有驚喜。吉他的話有人使用大提琴拉弦方式演奏,持琴姿勢還是吉他背帶。甚至班卓也…更好聽了……所以一琴兩用絕不是夢。


小提琴其實是有品的,它的「品」在演奏者的左手上。

規範的初期學習,一定會花大量時間建立左手框架,指根靠攏,指尖(指甲蓋)排布的朝向,指肚按壓琴弦的角度等等,都有嚴格的要求,當這些要求都鞏固穩定下來了,基礎框架「品」形成,但還只是具備良好音準的第一步。

音的全音半音關係,升降變化,左手的四個手指有常用的四種不同排列組合,所以還要訓練左手適應不同的變化組合,即使是同一個手型,在小提琴四根不同的弦上,手感也是有細微差別的,更不用說小提琴還有常用的1-7個把位,每個把位手指之間的距離感也在不斷變化(看吉他的品能直觀的看出音與音的距離發生了變化)。

光聽這個找音準就能感受到小提琴入門不簡單,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初學階段的手型框架搭好了,之後適應不同的變化也會很順暢。

但是框架只是輔助工具,耳朵,耳朵,最最重要的是耳朵,從拿起琴開始練習的第一天起,耳朵就要在線,而且聽力需要越來越精準,所以視唱練耳對學小提琴的人來說非常重要,最好在學琴之前就得到訓練,不然你會在相當長的時間都沒有好的音準,你的聽力也會帶偏,審美也得不到提升。

這麼難,為什麼不把品直接做出來?

小提琴「無品」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有品弦樂器通常演奏出的音都是顆粒性的,每個音是一個點,音和音的銜接其實和鍵盤樂器是相似的。

小提琴的音可以是顆粒性的,也可以是線性的。

怎麼來體會這種線性變化的魅力?你可以任選一首含情脈脈的流行歌曲,然後把旋律部分用鋼琴彈出來,你會發現韻味沒了,因為線性的人聲變成了顆粒性的(絕對沒有貶低鋼琴的意思,鋼琴是樂器之王,一台鋼琴抵得上一個交響樂團,一台鋼琴彈和聲多容易,一把小提琴和聲試試?)。

提琴是最像「歌者」的樂器,最初被製造出來就是模仿人的歌聲,他們的魅力就在於音的線性變化可以表達豐富的情緒。

小提琴的音準也不是絕對的,不是A=440hz這樣死板的來衡量,音高可以隨情緒變化做細微的調整,這種細微的差別不會讓聽眾覺得不準,只會讓情緒更容易被帶動。

再從音律來說,小提琴獨奏時純律,與樂團合奏時十二平均律,演奏不同樂曲時也會有不同的律制區別,這是音高線性變化的樂器才做得到的。因為可以適應不同律制,小提琴也被用來演奏很多不同律制的民族音樂,比如阿拉伯人就很喜歡用小提琴來演奏他們的民族音樂。

其實有品弦樂器也有音高的線性變化處理,比如吉他的推弦技巧。

最後說小提琴的撥弦,其實是比較少用的演奏技巧,畢竟小提琴不是撥奏樂器。


手指肌肉記憶。吉他這種有品的,練多了也一樣:不用看,擺上去就是想要的音。當然無品樂器入門會難一點,他們一開始都是硬生生的用耳朵找音的,熟了才達成肌肉記憶。


無品的弦樂器,剛開始都需要老師來幫忙聽著,

通過不斷練習,慢慢鍛鍊出自己的聽音準的能力,手指在通過不斷地練習會形成肌肉記憶,

長久練習後,一般就不需要找了,按下去就知道是什麼音。


你該去上課


理理論上需要按季節調整音柱和琴碼 我一般是兩塊琴碼 冬天一塊夏天一塊 因為琴弦的高低直接影響音的位置。音柱的鬆緊會影響音色。但是很多人做不到按時調整琴 因為可能找不到值得信任的師傅。比如我的琴被一位大師調整過音柱。換季了 我很可能捨不得去找普通的師傅去調音柱的位置


撥弦方式差不多。不是空弦可以按手指讓弦變短,其實手指就是提琴類的品··

找音么,不外乎就是用耳朵聽音,用手指控制音高,然後配合大量的練習,這樣玩。


大家都回答的很詳細了,提琴是無品的,大中小提琴都是如此.

演奏者主要是通過左手的肌肉記憶和耳朵配合來判斷音準.需要經過多年不斷練習才可能掌握的.

小提琴沒有品但是卻有把位,這些把位其實就是和品類似的。很多初學者剛開始學習拉琴的時候,甚至在指板貼上膠帶協助確認每個音手指的位置,等自己的音準和耳朵練習到不出錯或者少出錯的時候,再把膠帶拿掉.當然也有人是絕對音高屬性,不貼也可.


耳朵配合把位找音,用右手撥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