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寥一梅編劇、孟京輝導演的話劇《戀愛的犀牛》《琥珀》和《柔軟》(合稱《悲觀主義三部曲》)?


從完成時間上看,三部曲橫跨11年——從上世紀末完成的迎接新的千禧年的《戀愛的犀牛》(以下簡稱《戀犀》),到2005年的《琥珀》,一直到2010年的《柔軟》,時事變遷,劇本的創作者的心路歷程也一直在發生變化,因此三部曲分別代表了創作者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心境,她在其中展現的東西也是非常不同的。創作者對待人生對待世界的態度,也直接影響了劇本的結局。《戀犀》的結局是衝突的,犀牛圖拉被男主馬路殺死,馬路和明明也都無法得到自己的幸福;而《琥珀》完稿前,廖一梅和孟京輝的孩子出生,這帶給創作者無限的希望和愛,給《琥珀》和《柔軟》都帶來了比較圓滿的結局。據廖一梅自己說,她是一個非常擰巴的人,總要追問關於人生關於世界的各種問題,也總是被各種困惑充斥,她的頭腦時常和身體打架,這導致她經常生病。她的靈魂在軀殼中衝撞,這逼迫著她以寫作的方式將各種矛盾和追問反映在劇本當中,實際上也是將她的生命灌注在劇本當中。總體來看這三部曲所探討的問題確實是進階式的,在我看來,《戀犀》探討的是愛情本身、一個人對愛情的堅持,《琥珀》探討的是愛情來自於什麼、人們為什麼而愛,《柔軟》探討的是人類命運不可化解的悲劇性和我們對待命運的態度。

《戀犀》:愛他,是我做過的最好的事情。

這三部曲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戀犀》,應該也正是《戀犀》帶給了很多觀眾非同尋常的「先鋒」感覺和排山倒海的「愛情」體悟。這是非常自然的。因為儘管編劇、導演和演員想在其中表達的有很多,遠遠超出了「愛情」這個範圍,但起碼對「愛情」的談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普羅大眾所理解的(雖然在《琥珀》當中廖一梅曾借演員之口稱「大眾審美就是臭狗屎!」)。而且《戀犀》在主線情節之外,還加入了一些其他比較「歡樂」的劇情,也就是牙刷、黑子、紅紅等人相互戲謔、買彩票、推銷牙刷、搞相親PK、拍結婚照等等,既襯託了馬路的單純耿直、反映了周遭世界的庸俗追求,又讓整部劇顯得熱鬧非凡,再加上極其出色的舞美、動人心絃的音樂,讓《戀犀》能在很高的程度上符合大眾的口味。

《戀犀》講述了犀牛圖拉的飼養員馬路愛上一個叫明明的女孩的故事,而明明偏偏愛著另一個男人。馬路對明明的愛是難以解釋的,他們只是鄰居,沒有太多接觸,或許馬路並不瞭解明明,但馬路就是愛他。馬路在獨白中說:「你有一張天使的臉和婊子的心腸。」而明明所愛的那個男人,花心而絕情,觀眾也很難理解明明為什麼如此深愛他。《戀犀》中的愛情是一個人的事情,而不是兩個人的事情,是純粹自我的感情,是自我產生的、自我體驗的、也必將自我毀滅的感情。廖一梅在1999年《戀犀》首演前也寫道:「愛是自己的東西,沒有什麼人真正值得傾其所有去愛。但愛可以幫助你戰勝生命中的種種虛妄,以最長的觸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發現的內部,開啟所有平時麻木的器官,超越積年累月的倦怠,剝開一層層世俗的老繭,把自己最柔軟的部分暴露在外。因為太柔軟了,痛楚必然會隨之而來,但沒有了與世界、與人最直接的感受,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呢?」這也使我想起了電影《美國往事》中的話:「當我對世事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上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我就願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對我很重要。」一個人,就是這樣,通過不顧一切地「愛」一個人,找到了自我的價值、生命的力量和存在的勇氣。

《戀犀》中的很多經典臺詞都廣為流傳:「你是我溫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帶著太陽光氣息的襯衫,日復一日的夢想。」「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我決定不忘掉她。」「人是可以以二氧化碳為生的,只要有愛情。」「我想給你一切,可我一無所有;我想為你放棄一切,可我又沒有什麼可以放棄。」「愛他,是我做過的最好的事情。」愛情,所有的文學和藝術作品當中永恆的主題,也是幾乎每一個年輕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最為浪漫的幻想,我們都願意在這些詩句一樣的經典臺詞中注入自己的故事並且將它們永遠銘記。

廖一梅說:「我希望看過戲的觀眾,能感到在他的生命中有一些東西是值得堅持的,可以堅持的。至於愛情的結局,不是這個戲裡所關心的。」很多動人的愛情故事以悲劇作結,是那樣美麗而憂傷,我喜歡美麗而憂傷的故事。談到這裡不得不提起孟京輝導演的獨角話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看過一場,是優秀的青年女演員黃湘麗主演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19世紀20年代寫下的。我看了原著之後,又找來了美國1948年瓊·方登主演的同名電影和2005年徐靜蕾執導和主演的同名電影,我以為都比較平淡,沒有拍出原著中陌生女人瘋狂、執拗、無我、專一的甚至有點神經質的愛情,而孟京輝的戲劇卻做到了。陌生女人終其一生愛著風流成性的男作家,而男作家從來沒有認出過她,即便他們曾共度了三個夜晚,她還有了他的孩子。就像小說中說的:「我整個的一生一直是屬於你的,而你對我的一生始終一無所知。」這個故事採用獨角戲的方式來呈現無疑是很靈巧的,雖然這給導演和演員都帶來了十足的挑戰。這也再一次證明瞭有時候愛情純粹是一個人的事情,與被愛的人無關。

《戀犀》中有些表達充滿了荷爾蒙氣息,比如歌曲《氧氣》烘托下馬路與明明在奔跑同時投下他們巨大的影子的情節。愛情的出現是因為荷爾蒙嗎?愛情的出現是因為什麼?在《戀犀》當中對這個問題有初步的提問,但淺嘗輒止,沒有深究:「我是說『愛』!那感覺是從哪兒來的?從心臟、肝脾、血管,哪一處內臟裏來的?也許那一天月亮靠近了地球,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季風送來海洋的濕氣使你皮膚滑潤,蒙古形成的低氣壓讓你心跳加快。或者只是來自你心裡的渴望,月經週期帶來的騷動,他房間裏剛換的燈泡,他剛喫過的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忘了刮的鬍子刺痛了你的臉……這一切作用下神經末梢麻酥酥的感覺,就是所說的愛情……」但創作者沒有止步於此,於是就有了——《琥珀》。

《琥珀》:因為你,我害怕死去。

「在《戀愛的犀牛》中,強烈的情感將人裹挾,像大浪一樣將男女主角席捲而去,讓人無法分心,無從分辨。」寥一梅在關於《琥珀》的手記中寫道:「是什麼在影響我們的愛憎、激發我們的慾望、左右我們的視線、引發我們的愛情?這種力量源於什麼?源於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氣息,什麼樣的笑意,什麼樣的溫度濕度,什麼樣的誤會巧合,什麼樣的肉體靈魂,什麼樣的月亮潮汐?你以為自己喜歡的,卻無聊乏味,你以為自己厭惡的,卻極具魅力。這個問題,像人生所有的基本問題一樣,永遠沒有答案,卻產生了無窮的表述和無數動人的表達。」 劇中人問道:人們總是說「我心愛的」,難道真的是「心」在愛嗎?難道女人的愛就侷限在心那個小小的地方嗎?

《琥珀》講述的是一個年輕女孩小優摯愛的男友死後,這顆心臟被移植給聰明絕頂、離經叛道、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高轅,而小優執著於男友的心臟,於是設法接近高轅,只為感受這顆心臟的跳動。不願受到任何羈絆的高轅竟然逐漸愛上了小優,小優也慢慢愛上了高轅,如劇中人戲謔說的「為了一顆心勾引男人上牀的狂情少女」,就是這樣一段有點「錯位」的感情。從「換心」出發,創作者以小優的愛情「動機」的變化展現了對愛情產生原因的探討,從偏執、緊張直到和解、放鬆。

小優從一開始的堅信和堅稱自己不關心高轅的一切,他的樣貌他的身體他的性格他的人品,只關心「那顆心」,到被醫生說破「你那動人的愛情已經和情慾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小優終於開始反省:「我該怎麼證明我是忠於我的愛情的?我應該厭惡高轅,厭惡他的身體、他那張漂亮的臉、他帶來的快感嗎?我因為有了比接近那顆心更多的快樂而自責嗎?」到最後,她向高轅坦言:「是的,我愛上了你!你滿意了吧!我背叛了我的愛情,有了新的愛情、新的慾望。我愛上了你,你的氣息,你的溫度,你冷嘲熱諷的嘴角,你尋歡作樂的疲憊,你的傲慢自大,你身體裏的痛苦和勇敢。」

高轅原本是一個生命的疏離者,而小優堅定地要在生命中發現奇蹟。高轅說:「生命就是一個遊戲。我只做愛,不戀愛,只花錢,不存錢,只租房,不買房,因為我不願面對這個世界,我要跟它保持距離,我要像一個熟練的老手那樣掌握世界,在它面前保持無動於衷、不失理智,無論生活在我面前搞什麼花樣。」他們恰似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代表「輕」和「重」的兩種角色。然而在故事結尾,高轅說:「我對生命從來不曾有好感,因為他時刻會離我而去。我拒絕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因為有了幸福便有了恐懼……因為你,我害怕死去。」寥一梅認為這在她的故事當中應該是最美好的結局。

文藝青年喜歡說自己要尋覓的是「靈魂伴侶」,他們聲稱不關心愛人的富有或貧窮,不關心顏值,不關心對方的工作,不關心對方的家庭,只求與愛人靈魂契合。我曾經也堅定地這樣認為,但後來我發現所謂「靈魂契合」是多麼難以捉摸的辭彙。直到現在,我越來越難以弄清自己曾經的深愛是出於何種原因,也無法決定現在應該愛上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許這一切本來就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人類即使出於動物的本能愛上一個人的美貌、強健或柔弱,這都無可厚非。我們沒有必要將愛情的產生歸結於某種聖潔的理由,「心」「靈魂」這些概念,或許是我們為著浪漫化自己的愛情而強行加戲而已。

至於本劇中主線以外的情節,也就是在高轅的組織下幾個社會閑雜人員共同寫了一部驚世駭俗而爛俗不堪的艷情小說《牀的叫喊》,以及性感開放早熟的美女作家姚妖妖的各種語驚四座的言論,代表了主流世界對情慾既嚮往又壓抑的矛盾心態,也代表了愛情的動因當中比較容易理解的一面——情慾。高轅在小優在場時向姚妖妖說:「你的好處是要什麼說什麼,毫無廉恥,毫不隱瞞。你起碼有一個可誇耀的品質——誠實。」

《柔軟》: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如果說《戀犀》和《琥珀》已經足夠「先鋒」、足夠「大尺度」,那麼《柔軟》更加「荒誕」「另類」「露骨」,甚至有人評價說《柔軟》簡直像一堂生理課。我沒有看過《柔軟》的演出,也從未看到過有排片。《柔軟》創作完成時得到了包括姜文等很多大咖的褒揚,首映和之後的幾年效果據說不錯,觀眾反響也很高,但不知道是出於何種原因導致《柔軟》近年幾乎沒有排片。《柔軟》全劇只有三個角色,想變性擁有女人的身體的年輕人,想「為自己靈魂動手術」的主刀女醫生,平時是男服裝設計師而週二午夜變裝成為酒吧妖姬歌手的碧浪達。

廖一梅坦言:「我不是對變性這件事感興趣,也沒有要為特殊人羣說話的意思。」《柔軟》要探討的是人類命運的悲劇性,是對終極價值的發問,是對完美和意義的尋求,但劇本不能以一個人在舞臺上走來走去神神叨叨自言自語展示糾結的方式來呈現,而必須要找到一個衝突點,找到矛盾,構成情節和臺詞,通過這些讓觀眾理解創作者內心的疑惑。無論是性倒錯還是生活倒錯,劇中人試圖通過自己的方式將它「正過來」,但實際上是徒勞。碧浪達說:「生活不過是個沙漏,正著放,反著放,怎麼放都是同樣的時間流逝。」碧浪達在現實中的原型樊其輝也在劇作首映前提前向所有人謝幕。

在《柔軟》一稿時,女醫生的結局是自殺。在創作者無能為力時,總喜歡把自己創造的角色殺死。但有了更多的經歷和思考之後,廖一梅最終給了三人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廖一梅在展現了生命的種種孤獨、迷茫、矛盾、痛苦之後,仍想告訴我們、鼓勵我們,接受自身的缺憾、生命的缺憾、世界的缺憾,即使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劇中女醫生說:「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不得不說,在三部曲當中,我更為喜歡的還是前兩部。在看《柔軟》的過程中我始終覺得有點「尬」,不僅是因為各種露骨的情節和臺詞,也擔心演員在演的時候是否會感到難為情,並且覺得劇中的故事畢竟很沒有普適性,可能比較難以引起觀眾的共鳴。廖一梅表示自己寫《柔軟》是一個非常艱難和痛苦的過程,在撐著寫完結稿以後幾乎昏倒。可能因為《柔軟》討論的問題更加深刻和晦澀,劇中也沒有太多的其他線的劇情作為歡樂的點染,因此給人感覺比較冷和硬。

結語

「所有的愛情都是悲哀的,可儘管悲哀,依然是我們所知道的最美好的事。」這是《琥珀》中的一句臺詞。廖一梅想通過《悲觀主義三部曲》表達「向生命握手言和」的主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說道:「『與生命握手言和』可不是對生命服軟。一個被打敗的人只能叫投降,能夠『言和』的人說明他有足夠的能量與生命平等相對,有心量接納一切,無論是繁華還是沒落,痛苦還是歡樂。」說起尋覓靈魂伴侶,廖一梅說「這是一個可怕的念頭,它引發出另一個念頭:如果我找不到我的靈魂伴侶,我就不可能幸福。而實情是,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立的,靈魂是不能配對的。只有你擁有獨立的靈魂,才能正常地跟其他靈魂交往。你說沒有靈魂伴侶的人生是不幸的,那你是把責任推卸給了別人。只有你擁有堅強的靈魂,才能發現更好的東西。」

對於這所有的問題,我沒有自己的答案。我相信此書的創作者在經過了十一年的苦苦尋覓,也仍然沒有一個令自己完全滿意的答案。但與創作者同樣,我此時此刻的堅信就是痛苦與孤獨使人們平等,使人們相互需要,使人們應該以善意、理解和愛來共同面對缺憾的自我和世界,我們也應該以這樣的信條來指引我們對待自我和對待他人的方式。

最後的最後,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和讀者,感謝編劇廖一梅、導演孟京輝、各個版本劇目的演員、劇組所有工作人員和圖書的編輯等工作者,是你們的努力為我們帶來瞭如此精妙絕倫的藝術作品。雖然我不是託兒,但我安利大家去看劇和看書,真的很不錯~


謝邀作為一個學戲劇影視的 演過看過《犀牛》 剩下的沒看過 如果只針對於孟京輝的這個話劇來說 我覺得是先鋒派不可多得的佳作 戀愛的犀牛是對愛情和自我意識的認識的一個結合體 挺不錯的 對比大陸的孟京輝 還是喜歡賴聲川多一點

這道題我也很想回答,但是來北京兩年多了,查了無數次演出排期,至今沒等到柔軟話劇版,而這一部是我看了完整故事後最期待的一部,等我看了,再來回答。


關於劇情已經有專業人士講的很多了,我來講些別的。

三部話劇中《戀愛的犀牛》最廣為人知,去年開始擅長營銷的孟導推出了三個不同的版本,除了原版,還有音樂劇版和黑貓版,輪番巡迴演出,千年不變的宣傳梗——「愛情聖經」。個人最喜歡郭濤和吳越那個版本,光著膀子大腹便便不修邊幅的樣子纔是真正的犀牛飼養員馬路好麼,現在的演員長得越來越漂亮,舞美也越發耀眼,只可惜真正體現這部劇精髓的東西越來越少了。說實話這劇擺在20年前很有看點,歸功於廖一梅的出色文字功底,大量撕心裂肺的排比句加上無釐頭的搞笑元素。然鵝20年過去了,這戲依然作為孟導的重點宣傳,孟導一邊標榜自己先鋒一邊又不斷炒冷飯...從後面推出的新劇來看,離開了廖一梅劇本的他只有不斷改編一些國外的原著,然後摻雜一些摸不著頭腦的劇情和露骨的臺詞。

《琥珀》據我所知這部戲不在蜂巢演了,現在只要開演就必定在大劇場,從最早劉燁和袁泉到後來的王珞丹,再到如今的情侶檔....非常難過了,我本人是非常喜歡張弌鋮的,但是他那個女朋友的戲真的一言難盡,具體怎麼樣不說了,真不是我的偏見,同比後來進劇團的羅歡比她有個性多了。

《柔軟》這幾年一直沒有復排,原因不明,但郝蕾真的是個好演員啊!這幾年身材一直發福,文藝片女主就要瘦瘦的,希望她趕緊回歸舞臺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