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性這詞是翻譯過來的,國內普通老籃球教練,不會嚷嚷“打出侵略性!”

最多在場邊說:“打狠點!打兇點!”

當然了,英文所謂play aggressive basketball,說穿了,也就是……打狠點兒。

怎麼算有侵略性呢?

KG一向被譽爲打球充滿侵略性,用他自己的說法就是keep intensity,保持緊緻。

霍金斯說喬丹打球有侵略性,“他不止是擊敗你,他要打倒你,殺死你,當着你的面挖出心臟”。這麼說有點嚇人了。

裏弗斯1991年夏天說得更直白:“喬丹每個回合都像在打這輩子最後一個回合。”

每個回合都跟你拼命。這就是侵略性。

當然,嘴上說說挺玄乎,我也不是鼓勵人打籃球時打架。

侵略性是有些具體舉措的,比如說:

——打球果敢,主動追求身體接觸。

——倒地救球。

——卡位保護籃板。

——不猶豫。

——掩護強硬。

——打球積極。

——多跟隊友交流(對吼)。

——保持自信。

諸如此類。

當然,倒地救球、突破扣籃之類太玄乎,一般人做不到。櫻木花道剛開始打籃球時也每天幻想扣籃,結果就是天天五犯離場——那侵略性表現得也不大對。

一般打籃球的諸位,是否有侵略性?

我有個很簡單的判斷標準:

重心低不低,胳膊高不高,嗓門大不大。

進攻時有侵略性,體現爲強硬突破、強硬靠打,那就要下腰壓重心

歷來進攻端打得硬的人,從巴克利到鯊魚,從喬丹到韋德,都是下盤壓低,一腦門子扎過去。重心站得高高的,飄飄忽忽的人,侵略性就差很多。

韋德盛年時那份“我半月板是不行了,但還是下重心跟你幹”的勁頭,就是侵略性:誰見誰怕。

怎麼打球纔算是“有侵略性”呢?

防守端有侵略性,靠什麼?不靠垃圾話和揮肘子,而靠壓重心卡位咬步子。

萊納德和阿泰斯特單防時,爲啥看着就嚇人?看那重心低得!“你過來扛啊,我不怕!”

NBA老派風格里,真漢子都是對着幹,衝着上籃去;能逼得對方中投settle for jumper,就算是防守成功了——《SLAM DUNK》裏,櫻木能嚇得澤北突破流川后急停中投,宮城認爲那就算是防守成功。

怎麼打球纔算是“有侵略性”呢?怎麼打球纔算是“有侵略性”呢?

所以教練場邊,會經常提醒初學者:下腰!下腰!!下腰!!!

擡胳膊很容易理解。防守基礎好的人,都知道隨時揮動胳膊:防投籃,控制傳球線路。如果手再活躍點,所謂active hands,就更好了。

嗓門大,不是用來跟對方對罵,而在於積極跟隊友交流。普通人打籃球,如果有人嗓門挺大,“我的!”“換防!”“傳!”“過來了!”氛圍會好很多。反之,悶葫蘆一個的話,協作也協作不好。

而這裏頭,重心低不低,是重中之重。

在街頭打籃球的都知道:較勁的人,會隨時壓着重心,進攻端突你,防守端卡你。一兩個回合還好,如果持續半天,人家還是盯着你,對你壓重心,你情不自禁地,就會想繞他遠點兒。

所以咯,外行看熱鬧的,會覺得打籃球狠不狠,體現在嗓門、肘子、撞、犯規、垃圾話上。但那些玩意其實是點綴。

如果一個人在場上,胳膊肘兇猛、嗓門巨大、犯規狠辣,但腳步虛浮,大家就不會忌憚他:都知道這就是個銀樣鑞槍頭,直接下盤搗得你步步後退就是了。

而真正的狠人,就是下盤壓重心跟你一直磨着,在膝蓋跟兩條腿跟你較勁。力從地起,你過去也要你揭層皮!

怎麼打球纔算是“有侵略性”呢?怎麼打球纔算是“有侵略性”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