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不是葯神的火熱讓我開始大量關注靶向藥物,這才發現靶向藥物居然已經逐漸走向人類抗擊癌症的第一線。因為靶向藥物能夠針對某些特定的癌細胞突變位點,並且某些位點出現了不同人種頻率不同的特點。由此開了個腦洞,不久的未來,曾經流傳市井的謠言,比如美國人研究出SARS來毒害中國人,比如日本人研究出只對中國人有效的基因藥物,或者讓滅霸輕鬆點,一種藥物喫下去人類死一半之類的事情有沒有可能出現呢?


我這裡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學識有限,僅供參考。 一般所說的靶向藥物,就是指能夠在人體內精確識別病變位置並治療的藥物,所存在的意義更多是為了減少藥物瀰漫全身而給健康的部位帶來副作用。靶向藥物識別的位點具有明顯的病變特徵,比如只有腫瘤細胞才會有的蛋白質或者基因片段(這裡說明DNA是很穩定的遺傳物質,直接有某種靶向藥物直接作用於在DNA上識別是很困難也是很愚蠢的)。

這種病變組織(代謝產物)相較於健康個體差別很大,而人種間的差別卻很小。

我們同為智人種,基因差別很小。人與人之間基因的相似程度高達99.99%,差異僅有0.01%甚至更少。這其中0.01%的差別,有相當比例是拷貝數的差別,還有些是無義編碼,或者還有些是根本不表達的,使用這些製作一個靶向毒物幾乎不可能。況且,我華夏十三億人口,組成成分複雜不說,單單日本這種國家也未必有多麼的組成單一,不同國家民族的基因間互有交並。指望日本還不如指望共濟會呢!是更不用說這個靶向毒物要滿足軍事需求。你能想像一個結構精巧的,產量和穩定性足以產生戰略意義的毒物嗎?簡單總結

1.靶向藥物並非每個分子的精確定向,人體無法做到齒輪般精確。

2.病變與健康細胞(代謝產物)差別很大,而人種間差別微乎其微。3.投入與付出嚴重不成比例,缺少戰略價值。關於病毒武器的說法,在以上三點成立的情況下,還有更大的問題。恰一看解決了傳播的問題,其實不僅僅傳播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又弄出一大堆新問題。首先,人類對於疾病的防控已經不是百年前黑死病肆虐的歐洲那種束手無策的局面了。甚至可能連村衛生所都肆虐不出去。能讓一個國家組織混亂的毫無抵擋的(甚至全境封鎖)的病毒,估計只能是氪星來的病毒。

其次,病毒武器的構建,首先這種病毒武器起碼要滿足:傳播容易,特異識別兩點。考慮到戰術效果,還應該區別於當今世界的主流病毒,兼顧感染性和致命性,更重要的是追求戰略意義。告訴我,怎麼讓生物科學連人體作用機理都沒有完全搞明白的當今科學家如何承擔起如此複雜的設計工作。

即使設計出來了,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病毒的體量能不能承載你精巧的設計,病毒容量有限,你要怎麼取捨你的精巧設計,同時這麼精巧的設計如何保證在多次增殖的過程中穩定遺傳。這根本是因為矛盾無法走通的死衚衕,不可能蠻力破解。(這個是最重要的一點,我時間有限水平更有限很難說清楚,有興趣可以研究一下病毒載體的構建歷史,相信會有很深刻的認識。)總結1.人類的組織調度水平今非昔比。病毒很難傳播。3.病毒武器構建困難異常,並不適合作為戰略武器的突破點。

最後,如何利用生物技術達到毀滅一國的戰略目的,其實還是有很多方向可以想像的。

(PS.有關滅霸計劃的實施,其實在我們身邊有一個還算成功的例子了。)

所有的藥物都是毒物,只不過要全面衡量其副作用與收益。藥物隨時可以通過改變靶點變成毒藥。


毒物絕大部分是靶向的,因為我們現在喫的抗癌藥就是毒物進行分子改造過的,對於人體的毒性降低,而你所問的那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現在不能太早說出結論


靶向藥物不是逐漸成熟,而是走到了死衚衕,目標迅速變異,耐葯發生。


這個不用說。肯定有,前幾年。基因病毒的謠言很火,美國人研究基因病毒對付亞洲人,雖然後來也不了了之,沒人闢謠,也沒人證明,但無風不起浪,恐怕裡頭多少有一點真實的事情。這個東西就和核武器一樣,不使用但一定要掌握


純屬外行,而且是近期親戚中有人用了,才略知一二。她六十多了,春節前感冒幾個月一直不好。節後檢查,說是肺癌晚期,而且多處轉移,活檢就是從牙牀上轉移病竈取樣的,已經沒有手術價值了。醫生推薦用靶向療法,喫瑞士最新的靶向葯,一粒一千七,每天一粒。幸運的是,三天溫度就下來了。據說,現在象沒事人一樣。當然,這只是目前的情況,今後咋樣,還都是未知數啊!願老天爺保佑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