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溜丸子、宮保雞丁、魚香肉絲、醋溜土豆絲……這些耳熟能詳的家常菜,非得到老北京的國營館子裏喫才地道。近30年來,家住方莊的街坊鄰居都有一個忘不了的味道,這就是“燕龍味道”。

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1張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2張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3張

這個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伴隨方莊一起成長的老國營餐廳,在方莊地區家喻戶曉。然而,近日卻傳來了8月即將閉店的消息,很多老主顧大喫一驚,非常不捨。

八月閉店,顧客捨不得

“這要閉店了,什麼原因 ?”剛剛被餐館的老闆娘宗春娥招呼着坐在窗邊的一對老夫妻,得知餐館閉店的消息後,相互盯着對方,表示不可思議。

他們跟這兒的老闆娘宗春娥已經很熟了,每次來這都會提前打電話讓她幫忙給留位置,卻從未從她的口中得知即將閉店的消息。這不,餐還沒點就拉來老闆娘核實消息,果然是實錘無誤。原來是餐廳十幾位員工,包括廚房大師傅即將面臨退休,因此燕龍餐廳將在8月底停業。

“我們實際上都從方莊搬走了,但是這個滋味留住了我們。”

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4張

夫妻倆細數着十幾年前餐桌上必備的老幾樣,道出了喜愛它們的理由。“這宮爆雞丁和現在普遍喫到的還不大一樣,她家還放了柿子椒,喫起來不屬於酸甜口味兒,醬香鹹鮮的味道更重一些,簡單來說好像是醬爆雞丁和宮爆雞丁的結合體。”

妻子剛說完丈夫就把話接了過去,指着菜單說:

“還有這焦溜丸子必喫,炸的外焦裏嫩的小丸子掛着濃濃的芡汁,呼嚕呼嚕一碗米飯就幹掉!”

餐廳老主顧講幽默段子

“它現在要還是得到櫃臺交錢開票,窗口端菜,就真讓我穿越回去了。”一位老先生坐在角落等菜,桌上還擺着自帶的花生豆、一碗蠔油生菜和一瓶自己釀造的高粱酒。

上前詢問,記者得知這位老人已經在方莊地區住了30多年,一直沒有開過火,全靠在周圍的幾家館子喫飯,最喜歡的就是燕龍餐廳,點份炒肝或者腰花,喝二兩高粱酒,幾乎是他每天的標配。

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5張

老先生十分好嘮,閑聊中他還跟記者講起了幽默的段子。“這個老國營館子能讓人一下就想起高英培大師的相聲,你聽過嗎?”說着老先生繪聲繪色地表演起來。

場景在飯館裏,服務員高聲喊着:誰的腸子?誰的腸子?

高英培:我的腸子?

服務員又說:你的腸子不早答應!這個肝是你的麼?

高英培又答:肝不是我的,我沒肝!

說着老人哈哈大笑起來,這樣的幽默,恐怕只有在國營老館中才能再現。

小年輕兒趣評國營範兒

老爺子講的段子並非空穴來風,前來打卡的小年輕兒深有體會。一位前去打卡的小年輕兒在餐飲服務平臺點評道:

“我算是見識了,在這兒通訊基本靠吼,在這裏說話不喊對面的人都聽不到,我也見識了服務員和客人的對話,這場面以為會是一場吵架,沒想到客人乖乖的就過去取餐了。

店裡有位戴眼鏡的阿姨,那霸氣,吼完客人吼服務員,說話都是‘你過來別從那兒走’‘墨跡什麼’買單的時候對客人說:‘快點走越快越好’,要個餐盒會說‘你自己拿’”。

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6張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7張

這家國營館子並不大,也就能擺下十幾張方桌,不過飯點兒的時候卻塞滿了顧客,屋子裡竟沒地兒下腳。上個世紀復古的收銀臺,沒有被包漿反倒被磨白了皮兒的桌椅板凳,還有十有八九掉了瓷兒的碗兒盤兒,處處帶着上個世紀的老國營範兒,一下就把人帶入到了舊時代。

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8張

大眾點評上的經典評價:“出菜高速度、服務高嗓門、費用高性價”。

“北京味兒就是媽媽的味道”

對於國營老店裡服務員的“任性”服務,老主顧根本不會放心上,因為他們更追求舌尖上的北京味道。採訪中,記者遇到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她特意從西單趕到方莊,就為了喫到一口地道的京味兒美食,當記者問到北京滋味是一種什麼味兒的時候,她竟有些哽咽,說道:

“北京味兒就是媽媽的味道。”

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9張

上午在對面東方醫院,剛陪父母看完病的邢先生又帶老兩口來餐廳喫飯了,幾道菜上桌邢先生首先把手機舉起來,給父母拍了一張合影,母親雖然坐在輪椅上,但今天看起來精神不錯,父親也很高興。看着對面二老的樣子,邢先生忍不住拿出手機拍下了這一畫面。

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10張

邢先生今年30多歲,他回憶在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就在這家餐廳喫早午餐,他感慨,對餐館老闆孃的稱呼一度從“阿姨”變成了“大姐”,宗春娥也隱約記着這個小夥子曾帶着自己的女朋友來餐館喫飯。

幾十年來,燕龍餐廳每到飯點兒,就開始陸陸續續上人,確認8月閉店後,來店喫飯的客人越來越多了。

朝五晚八,數十年如一日

說起8月閉店,餐廳的工作人員也有不捨,尤其是一把手宗春娥,數十年如一日,餐廳每天早上5:30~8:00供應早餐,中午11:00~1:00供應午餐,晚上不到5:00不開門,而且到7:30就陸續清人,8:00準時閉店,宗春娥早已養成了習慣。

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11張

飯點兒高峯時段,宗春娥也會親自上陣,發號,幫忙招呼客人

許多老主顧勸她自己承包下餐廳,不要離開,可是餐廳的工作人員也有自己的苦衷。前不久醫生給宗春娥下了住院通知單,接連幾個廚房的老夥計,身體也頻頻發出紅色警報,幹了一輩子,他們也想歇歇了。

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12張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13張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14張

現如今很多京味館子都越發精緻,卻怎麼都喫不到那個年代的煙火氣,這一家卻是坐在大堂都能聽到廚房呼呼炒菜的聲響,讓人想起在那個年代用從牙縫擠出來的錢去下館子的場景,喫個飯那叫一個香。而現在這家店在餐飲點評APP上,人均還顯示47元,這樣的親民店確實越來越少了。

北京這家老館子要關張了,燕龍這名字透着國營範,想懷舊的趁早 新聞 第15張

在大眾點評上,很多網友的評價是“量大實惠”。

國營老字號餐廳如何突圍?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稱,從國營老館受歡迎,老主顧不捨謝幕的情況來看,盡管在餐飲行業中面臨著中國新生代消費羣體的多元消費需求,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仍然佔著風口。朱丹蓬說,

“在現在的餐飲場景下,老字號往往有着顛覆性的變化,比如北冰洋的付出就是比較成功的,它讓消費者喝到了兒時的味道,這說明人們對味道有記憶上的需求,而這些老字號上了網以後,尤其是在宣佈閉店以後,反而成了網紅店,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網紅店滿足了餐飲市場對新奇特的需求,證明餐飲上的老味道確實越來越少了,這就為老字號餐廳的生存和轉型提供了依據。”

他建議老字號餐廳能在服務體繫上創新升級,而在菜品場景上還是要堅守原來的風格。

來源:北京晚報微信公眾號記者 : 曲經緯監制 : 王然編輯 : 蘇越流程編輯:TF02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