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邀。

不一定是看書的人多了,也可能是買書的行動被曝光的多了,朋友圈裡面曬得多了,不過買書真不等同於讀書。


人非生而知之。據說即使有前世,轉生時關於前世的所有記憶也都被抹掉了。

所以,這一世的一切都要從頭學起。在這方面,大家起點都差不多,不過各人資質有所差異,有些人學得好些,有些人學得一般,有些人學得一塌糊塗。

學什麼?

大致有三部分:奠定人生認知格局的基礎部分(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部分(科學、哲學以及邏輯等知識和創造能力),道德情感方面養成的部分。

學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自己在磕磕碰碰中揣摩,可以聽老人家言傳身教,可以讀書學習。

相比之下,讀書是最便捷高效的一種途徑和方式。

有人不以為然。畢竟現在網路如此發達,想要學習的東西在網上都能找到。

找到並不代表習得。學習的成果是以習得為準的。比如同樣一班同學,考試成績不同,就是習得的程度不一樣。至於應用,是以習得為前提的。

另外,在三觀、技能和情感各方面,我們最需要奠定的那些基礎部分,是要系統性的學習和強化的。打個比方,不一定大家都認同,但可以慢慢去理解:人生下來好比一臺沒有操作系統的電腦,需要先加裝操作系統和重要的應用軟體,而操作系統好比確立了我們的三觀,而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好比加裝了重要應用軟體。有條件還是裝正版優質的軟體,不要東拼西揍的東西。另有一比,如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公路、鐵路、機場等等建設,不但要不好局,還要做一次性打好基礎,把好質量關。在這些方面,如果偷工減料,建設了一系列豆腐渣工程,那後果可想而知。而在短時間內能幫我們系統高效地學習並建立起良好的認知和人格框架體系的,唯有讀書。

至於成年以後的讀書,也包括學習和休閑。學習要麼是為了實際應用(考試也是用途之一),要麼是完善認知架構。休閑的部分,除了愉悅性情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道德情感。

這是我們內在所需求的。而不是依賴外力強加。

……

至於你的淪陷,也很正常。因為你還沒有真正感受到相應的需要,或者尚沒有(無法)把需要真正轉化為需求和行動。


謝邀!看看馬斯洛的精神層次理論就該明白了!人到最後,還是要有精神層次的滿足,書,無疑是!


越學習新知識,越是發現自己的渺小

看書要找到自己所喜歡的類型

慢慢讀書

而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看書


看書的是越來越多了

但是認真讀的越來越少了

太多人碎片化閱讀

讀了一些發發朋友圈

完事兒~

也有的原因是現在文化水平都高了很多

全民閱讀運動已經開始好幾年了

也該是見成效的時候了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