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是臺灣第四大出口市場,隨著全球景氣穩定復甦,歐洲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今 (2018) 年前 6 月臺灣對歐洲出口達 158 億美元,僅次 2011 年同期的 160 億美元,年增率 13.5%,為近 7 年同期最大增幅。其中德國、荷蘭與英國三國,是臺灣出口最大地區。

根據財政部統計處今 (26) 日發布的資料顯示,歐洲自 2004 年起,為臺灣第 4 大出口市場,之後隨東南亞新興市場快速崛起,亞洲產業供應鏈運作益趨緊密,加以歐洲先後遭遇歐債危機及政治紛擾,佔臺灣總出口比重自 2001 年 15.8% 一路下滑,2012 年起佔比均不到 1 成。

近 10 年來,臺灣對歐洲出口於 2009 年、2015 年受國際景氣低盪拖累,降幅各達 2 成及 1 成,去年來全球景氣穩定復甦,歐洲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今 (2018) 年上半年臺灣對歐洲出口達 158 億美元,年增率 13.5%,為近 7 年同期最大增幅。

財政部指出,德國、荷蘭、英國為臺灣對歐洲前三大出口去處,其中,今年上半年對德國出口 34.9 億美元 (22.1%),年增 11.5%,以電子零組件佔 1/5 最多;對荷蘭 29.3 億美元 (18.6%),創歷年同期新高,增幅逾 3 成,以資通與視聽產品佔 3 成為出口最大宗;對英國出口 18.6 億美元 (11.8%),微增 0.3%,以資通與視聽產品佔 3 成居首。

此外,臺灣對義大利出口佔 8.3%、對法國出口佔 5.3% 分居第 4、第 5,同樣呈現增勢,其中對義大利出口集中於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機械,兩者合佔近 5 成,對法國出口貨品分佈較為平均。而荷蘭、德國、英國、義大利、法國等 5 國家合佔臺灣對歐洲總出口 6 成 6。

相關文章